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3 09:39:36

文档简介

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答 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 ACBBA 6--10 ABACB 11--15 CDDDC
16-20 BDCBD 21--25 CACBA 26--30 ABDBD
二、非选择题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答案】:(1)局限:第一种观点仅强调了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消极影响, 第二种观点仅强调了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积极影响。(2分)
看法: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工人阶级也从中获益。当然,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剧;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恶劣,工作时间长,工资微薄,居住条件差,缺少社会保障,但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展开了不懈斗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4分)
(2)意义: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关系变化,社会分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由此诞生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工业革命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一点2分共8分)
32.(12分)【答案】示例
论题:法律在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阐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的国家权力中心地位,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构建有限政府提供了法律依据,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制宪会议通过的1787年宪法,秉持分权制衡的原则,将联邦政府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项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握,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维护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总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为西方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33.(14分)【答案】:(1)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变为自由贸易(2分)。意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自由化;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世界整体工业化水平。(6分)
(2)不同:英国是主动性低关税,中国则是被动性低关税;英国低关税是为了拓展市场,而中国低关税则是被迫开放市场;英国低关税是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低关税是外来冲击的结果。( 6分)2022--2023 学年度上期高三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卷
(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都写在
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
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 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2.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历史事实是( )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任用和晋升的权力被世家大族所垄断,隋唐以后科举考试
的开放性吸引了大批寒士进入国家政权,形成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据此
可知,隋唐科举制度( )
A. 激发了百姓的责任感 B.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 简化了官员选拔程序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4.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
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 中央机构不断强化
5.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女子在经济权利上,特别是土地分配问题上与男子享有同样平等
的地位;还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并要把民众中“婚娶吉喜等事”的“一切旧时歪例
尽除”。这表明太平天国( )
A. 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B. 废除土地私有的决心
C. 平均主义具有可行性 D. 建成了大同理想社会
6.1909 年,清政府颁发《城镇乡自治章程》,规定在城镇乡建立地方自治体,实行议事与行
政分立。自治体成员在选民中选举产生,自治范围以学务、卫生、道路、农工商务、慈善事
业、公共营业及自治经费为主。材料反映清末新政特点( )
A.清朝地方政治近代化的趋势 B.地方自治成为世界潮流
C.清朝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D.地方权力集中于自治体
7.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
主把题词,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8.1942 年元旦,重庆举办“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吸引各界观众逾 12 万人。其中,包括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中共驻渝代表周恩来等,还有美、苏等主要盟国驻华使节都前来参观祝
贺。这一展览会( )
A.利于鼓舞中国民众的抗战士气 B.推动民族工业迎来发展高峰
C.改变了我国工业不合理的布局 D.配合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9.1961 年 6 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
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
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A. 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C. 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0.198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 年八届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 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2020 年 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
要反映了( )
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 B.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发展
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D.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
11. 罗马法规定: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比如,如果有公民的奴隶被
拐走或偷跑,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必须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归
我所有。这表明( )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罗马法保护贵族利益
C. 罗马法注重法律程序 D. 罗马法法学理论完备
12. 英国 1701 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大臣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凡国王的上谕
均由有关大臣签署。然而大臣还是由国王任命的,受国王的影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 国王的立法权受到限制 B.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C. 立宪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D. 君主立宪制不健全
13. 下面是近代西方某一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及特点。下列符合这一政治制度特征
的是(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美国联邦共和制
C. 法国总统共和制 D. 德国君主立宪制
14.列宁评价巴黎公社起义指出,公社以这种方式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这种
专政,正如巴黎公社所表明的是一种能使大多数选民(如工人)对所有机构,包括强制性机
构,实行前所未有的控制的国家,是一种最适合于建立社会主义而实现劳动解放的国家。这
反映出巴黎公社起义( )
A.由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和领导 B.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革命纲领
C.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基本理论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15.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
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 )
A. 彻底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 促使无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C. 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阶段 D.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6.下表所示是 1952 年获得美国援助总额最多的 6个国家和地区(单元:百万美元)。由此
可见,当时( )
国家或地区 技术合作 一般经济援助 总额
韩国 — 112.5 112.5
中国台湾 — 90 90
印度 5 58 63
菲律宾 6.4 27.9 34.3
中南半岛 7.7 20.7 28.4
伊朗 11.2 12.2 23.4
A.马歇尔计划推广至亚洲地区 B.美国极力巩固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C.美苏冷战的重心转移到亚洲 D.朝鲜战争加速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17.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有了更广泛的追求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自主性
与经济独立、传播自己对世界事务看法等。它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追求其目标,如建立一
些国际商品组织(欧佩克等),成立地区性组织(七十七国集团等)。这( )
A.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B.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
C.阻碍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8.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西汉 238 54 13 47 —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A.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动 B.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9.两宋时期,“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土地“买卖之柄归之
于民”之类的记录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 )
A.土地兼并未被限制 B.土地私有化的扩大
C.农民赋税负担减轻 D.政府经济权威尽丧
20.明朝晚期,中国江南生产的大量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通过汪直、郑芝龙等私商转
运到闽浙海岛,进入以澳门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澳门一里斯本、澳门一长崎等“丝银对
流”航线,每年平均流入中国约 300 万两白银,流入总量约占美洲和日本所产白银的 1/3 到
1/2。材料中的现象( )
A.表明明政府不再实行海禁政策 B.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得益于哥伦布对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1.清代前期钱铺银号已经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存、放款业务,但钱铺银号在实际放款中,利
率并不统一,关系交好与否者,借贷形式、种类差别均影响利率高低。这说明( )
A.民间资本促使政府职能转变 B.钱铺已经转变为近代银行业
C.借贷交易秩序亟需规范 D.商业资本借贷发展迅速
22. 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
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
获取大量白银。据统计,1580—1590 年,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 3000 余担,价值白银 24 万
两;1635 年为 6000 担,价值白银 48 万两。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 促进商品世界性流动 B. 导致葡萄牙人垄断世界贸易
C. 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D. 推动了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23.1559—1620 年,英国占有 40 座庄园以上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 39 家锐减至 19 家。1600
年时,大约 2/3 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同样,法国等西欧国
家的贵族也在不断地贫困化。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下层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B.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C.社会财富出现重新分配 D.对外殖民扩张步伐放缓
24.1760 年,英国仅马蹄铁的消费量就占铁总消费量的 15%;而同一时期,蒸汽机的出现对
造船业的影响,也只是使该行业对铁的消费量达到 1500 吨,但还不到当时铁消费总量的 1%。
18 世纪英国农业领域对铁的需求量为总需求量的 30%--50%。据此可知( )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A.英国近代造船业发展比较缓慢 B.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
C.英国农业动力仍然以畜力为主 D.英国钢铁工业制约蒸汽机的推广
25. 1833 年英国议会立法规定,9~13 岁的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 48 小时,14~18 岁
的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 69 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 2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这
说明当时英国( )
A.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立
C.工人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D.自由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26.19~20 世纪,北美伊利运河、比利时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巴拿马
运河、曼彻斯特运河等多条运河修筑通航。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 D.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27.下表是 1843 年与 1858 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货物 单位 1843 年税率 1858 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布 匹 14.25% 4.98%
棉纱 担 6.94% 4.86%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绵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8.传统儒家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论调,历代政府更是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故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多是道德谴责的对象。明清小说中贪商奸贾形象依然呈现,不过,
良贾儒商的光辉人性也被大力渲染。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商皆本观念的流行 B.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
C.商人经商习俗的改变 D.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29.汉阳铁厂修建时张之洞委托薛福成在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焦煤和铁砂样品,
再决定设计什么样的设备,张之洞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
买一份可也。”结果大冶铁矿石正好含磷质较多,购买的设备却是针对含磷较少,造出来的
钢铁因含磷较多容易脆裂折断。由此可见,洋务派( )
A.官员贪腐导致引进落后技术 B.引进技术受天朝大国思想影响
C.采购先进设备生产出优质产品 D.缺乏科技常识增加引进成本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30.下面表格是 1919 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内容反映出( )
江 直 黑
浙 广 山 福 奉 湖 陕 广 甘 其他
苏 隶 龙
江 东 东 建 天 北 西 西 肃 省份

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民族工业规模小、企业少
C.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题(31 题 14 分,32 题 12 分,33 题 14 分,共 40 分)
31.(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 16 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
观点一
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
观点二
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 18 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
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
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 年)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2 分)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
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8分)
32.(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城邦伦理向法权制度转变的过程。古希腊罗
马时代将政治、文明等概念与城邦、公民、伦理、制度、国家组织等联系起来,这是西方政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治文明的萌芽。近代以来,“文明”这一概念被人们认为是与野蛮相对的,它表示人类的进
步和进化,而政治文明则包含了城市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人性善和人类整体进步的认
识、理想社会的设计、良好的风尚和高雅的市民生活方式等多种意义。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
走向伦理与制度的结合,发生了从伦理价值向法权制度的根本转变。法律观念在政治文明中
逐渐具有绝对的核心地位。在以人权为基石建立起来的近代法律观念下,个人的基本权利受
到法律的保障,国家的政治权力被有效地制约与限制,只能用来维护和保障社会秩序。
——摘编自戴木才、余小江《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政治文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
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3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 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增
加廉价原料供应成了英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
制度问题则日益凸现起来。……1776 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在此书中,他尖锐地
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提出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1852 年,“国
会以 468 票对 53 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同年,免除关税的货物达 123 种,以后 15 年,
除茶、酒、可可外,其余关税一律免除。
——摘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故事政策》
材料二: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中国在低关税条件下受到世界市场的制约和冲击作用开
始凸显出来。……低关税导致了大量商品进口,形成对国内的巨大冲击,一些与洋货直接对
抗的手工业先后衰落,甚至破产淘汰。……在国外商品冲击及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实业
界开始探索抵御洋货,不让利益外流的振兴之道,因而,进口替代工业在竞争中相继兴起。
近代状元企业家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进口替代的体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内
棉纺织业纷纷筹建或扩建纱厂,而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规模尤大。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变化?(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
国贸易政策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比中英两国低关税的不同点。(6分)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