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4 09:25:16

文档简介

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甲图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数目为200-2+1=199个,A正确;
B、甲图蛋白质由两条肽链组成,因此至少含有2个-NH2,B正确;
C、200个氨基酸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共产生了199个水,又由于蛋白质加工过程中有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S-S-,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99×18+2=3584,C正确;
D,乙图2个丙氨酸脱掉,肽键数目减少4个,由于减少了4个肽键,相当于增加了4个水分子,因此氢原子数目增加了8个,氧原子数目增加了4个,D错误。故选D。
2.D
【详解】A、HCV属于病毒,人肝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两者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A正确;
B、丙肝病毒寄生生活,需要宿主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人肝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B正确;
C、RNA聚合酶可催化转录过程,故两者的RNA聚合酶均可催化RNA的形成,C正确;
D、HCV含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人肝细胞含有RNA和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8种(5种碱基、2种五碳糖、磷酸),D错误。故选D。
3.C
【详解】A、①②③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
B、血红蛋白具有运输作用,胰岛素具有调节作用,抗体具有免疫作用,三者体现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B正确;
C、④糖原的组成元素是C、H、O;⑤磷脂和⑥RNA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C错误;
D、具有血红蛋白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和抗体,故①②③不可能共同存在于同一种类型的细胞中,D正确。故选C。
4.B
【详解】A、蟹黄中的磷脂部分来自螃蟹的卵,其尾部是疏水的,A正确;
B、脂肪检测时可用苏丹Ⅲ染液,B错误;
C、猪肉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二硫键等化学键、氢键有关,C正确;
D、猪皮中的胆固醇可参与人体内细胞膜的构成和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B。
5.A
【详解】A、细胞中的水大多数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与其他物质结合以结合水形式存在,A正确;
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
C、人体因大量排汗会丢失大量无机盐,此时应多喝淡盐饮料,而不是高盐饮料,C错误;
D、人体中自由水既能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也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主要与其他物质结合,成为构成生物体的构成成分,D错误。故选A。
6.C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A
【详解】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表明是受精作用下可以稳定遗传双亲基因,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自雌性亲本,表明雌性生殖细胞在有性生殖中起到提供物质的作用,无法说明线粒体与好氧细菌之间的关系,A符合题意;
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支持题干假说,B不符合题意;
C、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表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支持题干假说,C不符合题意;
D、真核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呈线状染色体,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与细菌拟核DNA相同,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管理,支持题干假说,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A
【详解】A、②是细胞核的核孔,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数目的多少能反映细胞代谢的强弱,A正确;
B、③是染色质,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线粒体内没有染色质,B错误;
C、④是核仁,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若核仁被破坏,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C错误;
D、⑤是核膜,核膜是双层膜,有4层磷脂分子,D错误。故选A。
9.D
【详解】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可以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越来越小,颜色越来越深,A错误;
B、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不一定是高倍镜,低倍镜即可,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错误;
D、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时,由于液泡无色,所以应把视野调暗些观察,D正确。故选D。
10.B
【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核酸、蛋白质等,它们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DNA分子中磷酸和五碳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B错误;
C、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
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B。
11.C
【详解】A、据图可知,甲乙丙浓度下,A植物重量均大于B植物,说明A植物的细胞液浓度高于B植物,A植物比B植物更耐旱,A正确;
B、由图可知,B植物在甲浓度条件开始失水,在丙浓度下吸水,说明B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应介于甲丙之间,B正确;
C、当A植物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变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没有停止,只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C错误;
D、在甲溶液中,A植物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若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则蔗糖酶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使浓度增大,A植物将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但分解形成的单糖也可被A植物吸收,因此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故随后A植物幼根重量可能恢复,D正确。故选C。
12.C
【详解】A、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成分不完全相同,如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但外膜没有,A错误;
B、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上的核孔时,有选择性且消耗能量,B错误;
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
D、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其中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X的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
B、X/Y值的大小与失水有关,可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B正确;
C、若该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失水,X变小,Y几乎不变,发生质壁分离,X/Y值先变小;然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X变大,Y几乎不变,故X/Y值变大,C错误;
D、不同细胞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变化越快,细胞失水越快,说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大,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A、由图甲可知,b水解,说明b是底物蔗糖,a是蔗糖酶,只有蔗糖才能与蔗糖酶的结构完美契合,所以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
B、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整个实验中应设置“蔗糖酶的量一定”,B正确;
C、由题干可知,图乙中的数据是在酶的最适温度下得出的,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g点是酶饱和点,与酶活性有关,酶活性越高,酶饱和点越高。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活性都会下降,g点都将下移,C正确;
D、斐林试剂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而蔗糖不能与其反应,故能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酶是否催化了蔗糖的分解,D错误。
故选D。
15.D
【详解】A、作用过程中抑制剂与酶特异性结合,而不是底物,A错误;
B、SOD(为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并不能为清除自由基的反应提供活化能,B错误;
C、若提高底物浓度后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即底物浓度增加后,酶与底物的结合机会增加,则说明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模型甲所示,C错误;
D、高温处理后SOD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是仍然存在肽键,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A、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无生物膜系统,A错误;
B、Hp的遗传物质为DNA,其组成元素是C、H、O、N、P,B错误;
C、Hp通过分泌尿素酶来分解尿素生成氨,从而创造碱性的微环境,使其能够在人胃中生存,因此不能说明其生存环境的最适pH呈强酸性,C错误;
D、Hp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D正确。故选D。
17.A
【详解】A、糖原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ATP是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脂肪不属于大分子,B错误;
C、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和磷脂,C错误;
D、酶包含蛋白质和RNA,其中蛋白质不一定含有磷酸基团,D错误。故选A。
18.B
【详解】A、与有机物体外燃烧释放能量相比,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可以保证有机物中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A正确;
B、有氧呼吸的产物CO2来源于第二阶段,CO2中的O来自于有氧呼吸反应物中的葡萄糖和第二阶段参与进来的水,B错误;
C、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保障了其内部相对稳定,线粒体的特殊结构保证了有氧呼吸高效有序地进行,C正确;
D、线粒体基质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用某种抑制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的药物处理培养的小鼠细胞,其线粒体内膜不能再产生ATP,但线粒体基质仍可产生ATP,D正确。故选B。
19.A
【详解】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呼吸时,①②③分别代表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厌氧呼吸时①②还可代表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丙酮酸、[H]和ATP,A正确;
B、需氧呼吸时,过程②、③参与反应的物质分别是水和氧气,B错误;
C、过程②可代表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可代表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错误;
D、过程③产物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水,D错误。故选A。
20.B
【详解】A、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当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时,只能说明细胞进行了有氧呼吸,无法说明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A错误;
B、某些组织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时,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留存在乳酸中。其余以热能形式释放或转移至ATP中,B正确;
C、在安静状态下,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C错误;
D、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在第二阶段[H]与丙酮酸生成乳酸,没有[H]的积累,D错误。故选B。
21.D
【详解】A、研究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氧气的来源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而不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
B、黑藻的叶片本身较小,一般取下一片直接制成装片即可观察其中的叶绿体,B错误;
C、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而拍摄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照片是细胞的真实反映,不是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因此不属于模型,C错误;
D、适当提高温度或光照强度可促进细胞的代谢,使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叶脉附近水分供应充足,细胞代谢加快,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D正确。故选D。
22.C
【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型菌,先通气乳酸菌会死亡,不利于乳酸菌发酵,A正确;
B、伤口用透气纱布包扎,使伤口处于氧气环境,可抑制厌氧菌的增殖,B正确;
C、叶绿素对蓝紫光的吸收率高,白光中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的光,用蓝紫光源好于同样强度的白炽灯光源,C错误;
D、“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确保通风透光,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D正确。故选C。
23.C【详解】A、①表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所以①<光补偿点,A正确;
B、②表示只有呼吸速率,则②<光补偿点,B正确;
C、③表示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则③=光补偿点,C错误;
D、④表示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则④>光补偿点,D正确。故选C。
24.D
【详解】A、分化过程中细胞的数量不变,种类增加,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用胚胎干细胞成功诱导得到大脑,没有获得新个体,利用的原理不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细胞衰老的过程中,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代谢减弱,C错误;
D、自由基学说提出自由基会攻击破坏细胞内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比如DNA和蛋白质等,D正确。故选D。
25.A
【详解】A、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不存在细胞分化,A错误;
B、原生生物是最低等的动物,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
C、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草履虫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线粒体,C正确;
D、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有氧呼吸供能,D正确。故选A。
26.D
【详解】A、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和分化而来,其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神经干细胞经受刺激后可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B正确;
C、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是一种由病理性刺激引起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正确;
D、每种细胞都能合成多种蛋白质,因此能够合成多种mRNA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分化,D错误。故选D。
27.C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数目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数目又减半,因此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B正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一半,C错误;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C。
28.A
【详解】A.若不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可形成4中基因型的子细胞,A正确;
B.甲细胞中1号和5号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B错误;
C.由丙细胞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因此乙细胞表示极体,C错误;
D.若丁图表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则①和②都发生了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
29.D
【详解】A、ef段包括了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因此该阶段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可能为4个或2个,A错误.
B、de段染色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上DNA含量降低.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则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阶段,细胞板出现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
C、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这前的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间的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D、若为减数分裂,cd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D正确。
故选D。
30.B
【详解】A、条件适宜的前提下,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A错误;
B、ATP 与 ADP 能相互转化,说明物质可以循环利用,B正确;
C、酶是蛋白质或RN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或者转录合成RNA都需要ATP提供能量,C错误;
D、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有一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其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错误。故选B。
31.(1) 流动性 信息交流/信息传递 胞吐
(2) N b 选择透过性
(3) 转运Na+、K+/物质转运 催化ATP水解/催化 主动转运/主动运输 磷酸
32.(1) 单糖、二糖、多糖 ②③
(2)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 斐林
(3) 纤维素、肌糖原 肌糖原
(4) ④ 高尔基体 纤维素
33.(1) 相等 不相等
(2) 不能 40℃条件下,龙血树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若白天和黑夜时间相等,无有机物积累(意思对即可)
(3) 左(移) ATP、NADPH、叶绿素、酶(答出两个即可)
34.(1) 初级精母细胞 8 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2)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DE
(4)b、c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Ⅱ卷的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小题2分)
1.图甲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数字表示相应位置),图乙表示该蛋白质分子的一条肽链,其中有2个丙氨酸(R基为—CH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99个肽键
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NH2
C.200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84
D.图乙中肽链脱去2个丙氨酸后的产物(含丙氨酸)与原肽链相比,氢原子数目增加2个、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
2.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会选择性感染肝细胞,大多数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HCV中的NS5B是一种RNA聚合酶。关于HCV与人肝细胞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两者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 B.两者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两者的RNA聚合酶均可催化RNA的形成 D.两者所含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有6种
3.已知①血红蛋白②胰岛素③抗体④糖原⑤磷脂⑥RNA都是细胞内具有重要作用的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B.①②③的生理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C.④⑤⑥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D.①②③不可能共同存在于同一种类型的细胞中
4.汤包是我国江南等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美食,调馅时会加入植物油、猪油、猪皮等。比较著名的有南京六合的龙袍蟹黄汤包,蟹黄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和其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蟹黄中的磷脂部分来自螃蟹的卵,其尾部是疏水的
B.已知植物油中含较多脂肪酸,检测脂肪酸可用苏丹Ⅲ染液
C.猪肉中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二硫键等化学键、氢键有关
D.猪皮中的胆固醇可参与人体内细胞膜的构成和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5.炎炎夏日,饮料成为清凉解暑的必备饮品,饮料中含有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物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进入人体细胞后少部分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结合水
B.饮料中的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炎热夏天,人体因大量排汗失去大量无机盐,应多喝高盐饮料
D.人体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既能参与化学反应,也能将无机盐运输到细胞
6.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院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的哪项功能(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7.生物学家提出了“线粒体是起源于好氧细菌”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某种好氧细菌形成共生关系,最终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演化成线粒体。下列多个事实中无法支持该假说的是(  )
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自雌性亲本
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
C.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在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
D.高等植物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呈线状,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
8.下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的多少可反映细胞代谢的强弱 B.③在线粒体中也存在
C.④被破坏不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 D.⑤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
9.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 )
A.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越来越小,颜色越来越浅
B.必须使用高倍镜才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C.在视野中可以看到,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D.通过适当调暗视野可以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10.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糖、核酸、蛋白质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DNA分子的骨架是由五碳糖与碱基交替连接构成
C.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能量转化等有关 D.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
11.某学习小组将重量相同的A、B两种植物幼根若干,平均分为三组后分别放入甲、乙、丙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出称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比B植物更耐干旱
B.B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应介于甲丙之间
C.当A植物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变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停止
D.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随后A植物幼根重量可能恢复
1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成分完全相同,决定了它们的功能类似
B.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上的核孔时,没有选择性且不消耗能量
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胰岛素的合成和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膜结构有关
13.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图中X和Y分别表示原生质体长度和细胞长度,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X的边界是液泡膜
B.X/Y值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C.若该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X/Y值可能先变大后变小
D.不同细胞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变化越快,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小
14.如图甲表示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蔗糖酶的催化速率与蔗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 a 代表蔗糖酶,e 代表果糖
B.若要得到图乙曲线所示结果,则整个实验中应设置“蔗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 5℃,g 点都将下移
D.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酶是否催化了蔗糖的分解
1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由两条分别含109个和119个氨基酸的肽链组成,能清除氧自由基,其催化活性受如图模型甲、乙所示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酶抑制剂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抑制剂作用过程中抑制剂与底物特异性结合
B.SOD能为清除自由基的反应提供活化能从而发挥催化活性
C.若提高底物浓度后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则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模型乙所示
D.高温处理后SOD结构发生改变,但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6.幽门螺杆菌(Hp)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种微厌氧的、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其通过分泌尿素酶来分解尿素生成氨,从而创造碱性的微环境。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有Hp的生物膜系统参与
B.Hp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其组成元素是C、H、O、N、P
C.Hp能够在人胃中生存,说明其生存环境的最适pH呈强酸性
D.Hp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
17.已知①糖原、②脂肪、③磷脂、④核酸、⑤酶、⑥ATP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B.①②④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②③⑤都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D.③⑤⑥都是含有磷酸基团的信息分子
18.有氧呼吸是真核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主要方式,对于保障细胞内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代谢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有机物体外燃烧释放能量相比,有氧呼吸逐级缓慢释放能量,可以保证有机物中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B.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于有氧呼吸反应物中的葡萄糖
C.线粒体的特殊结构保证了有氧呼吸高效有序地进行
D.用某种抑制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的药物处理培养的小鼠细胞,其线粒体仍可再产生ATP
19.下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①②③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产物是丙酮酸、[H]和ATP B.过程②、③参与反应的物质分别是氧气和水
C.过程②产生CO2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③产物中的氢都来自葡萄糖
20.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以有氧呼吸为主,在剧烈运动时,某些组织细胞处于缺氧状态,进行无氧呼吸。若氧化底物都是葡萄糖,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B.某些组织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时,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留存在乳酸中
C.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氧气在线粒体基质彻底氧化分解丙酮酸为二氧化碳
D.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没有[H]的积累,进行无氧呼吸时会有[H]的积累
2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或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氧气的来源时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观察叶绿体实验,可撕取稍带些叶肉的黑藻下表皮用于制作临时装片
C.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电镜下拍摄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照片都是物理模型
D.适当提高温度或光照强度,并选取叶脉附近的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效果更好
2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乳酸菌制酸奶时,先通气后密封,不利于乳酸菌发酵
B.伤口用透气纱布包扎有利于抑制厌氧菌增殖
C.给蔬菜大棚补充光照,用蓝紫光光源效果弱于同样强度的白炽灯光源
D.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较多的CO2
23.图为不同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内线粒体和叶绿体间CO2气体的交换情况。相应序号下的光照强度与叶肉细胞光补偿点的大小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A.①<光补偿点 B.②<光补偿点 C.③>光补偿点 D.④>光补偿点
2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化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B.已经有科学家用胚胎干细胞成功诱导得到大脑,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衰老的过程中,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代谢减弱
D.自由基会攻击破坏细胞内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尤其是对膜的损伤比较大,还会攻击DNA和蛋白质
25.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下列有关原生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变形虫细胞的分化使得个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
B.原生生物是一大类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全部都是DNA
C.草履虫对食物的摄取以及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与线粒体有关系
D.假设眼虫的有氧呼吸被抑制,不会影响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运输
26.中风,也叫脑卒中,起因一般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一般发病快,病死率高。近期,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风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 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构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分裂和分化
C.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神经干细胞能合成多种mRNA,表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27.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28.如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根据题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丁发生在丙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有4种
B.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a基因在染色体5上
C.乙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若丁图表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则①和②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29.下图表示人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有丝分裂,则ef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只出现于de时期
C.若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的细胞都有23对同源染色体
D.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于cd时期
30.下列关于酶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且作用后立即被降解 B.ATP 与 ADP 能相互转化,说明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ATP 的形成需要酶,而酶的合成并不需要 ATP D.ATP 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五碳糖,而酶一定不含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解开了调控囊泡运输物在正确时间投递到细胞中正确位置的奥秘。下图甲表示囊泡精确地释放被运输物质的分子原理;下图乙表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Ⅱ中A、B、C表示膜中物质,a、b、c、d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下图丙为Na+-K+泵(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的特点。囊泡能够精确地将其中物质运送到细胞膜,需要蛋白质A和B的识别,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囊泡中的物质通过______方式运送到细胞外侧。
(2)乙图中______(填“M”或“N”)侧表示细胞膜的外侧。O2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乙图中______(用字母表示),细胞膜具有______(功能特性)。
(3)Na+-K+泵在水解ATP的同时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并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该过程体现了Na+-K+泵具有______和______功能。Na+、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图中Pi代表______。
32.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依次代表_____,其中_____(填序号)可继续水解。
(2)_____(填写图中糖类名称)属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_____试剂发生反应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3)④⑤分别为_____,其中_____可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4)_____(填序号)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合成与_____有关, 使用_____酶可将其破坏。
33.龙血树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图甲、乙分别为龙血树在不同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ol·cm-2·h-1)。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当龙血树在30℃和40℃两种温度下,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图乙中D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与其本身的呼吸速率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40℃条件下,若黑夜和白天时间相等,龙血树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依据是______。
(3)补充适量的含氮无机盐(如硝酸铵)可能导致图乙中D点______(填“左”或“右”)移,因为作物吸收的氮能使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化合物如______(答出两种即可)增加,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34.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该种动物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名称是_____,含有_____条染色单体;图2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_____。
(2)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_____,发生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
(3)图2细胞分裂时期对应图3的_____段。
(4)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的_____(填字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