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物质的比热(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4物质的比热(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1-25 20:06:27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热量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的现象 。热传递 1.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2.物体之间热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活动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丁:边记录边描点,作图时要用光滑曲线将点连起来,热水温度变化用红笔画,冷水温度变化用蓝笔画注意:温度计使用
① 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到杯底和内壁;
②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可估计到0.1℃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2、用镊子小心地将小烧杯放到大杯内
3、盖上带有温度计的盖子,两支温度计插入泡沫板上对应的孔中,调整好温度计的高度。4、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每隔30秒,测两个烧杯中的水温,边记录边描点,连线。现象:
冷水温度 。
热水温度 , 原因:
冷水在 ,
热水在 , 升高 降低 吸热 放热 热传递的条件 有温度差方向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单位:焦耳,简称焦,
符号为J。英国科学家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 1kJ=1000J符号:Q 热量常用单位:千焦(kJ) 热量:物体 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的热乙杯中的水含有的热量较多。这句话对吗?热量是相对于热传递的过程而言的,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无所谓热量。不对 早上老师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水壶烧。我是烧一壶水快还是半壶水快?为什么?想一想质量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从饮水机里取水,里面有温水和冷水,我应该取哪一种烧比较快?为什么?可能与温度有关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升高的温度有关,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热量也就越多。现象:吸收的热量多 吸收的热量少
原因:温度升高的多 温度升高的少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本身的温度高低无关。2.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与降低的温度有关,相同质量的物体,降低的温度越多,放出的热量也就越多。实验:要使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两支试管中的水升温至70℃,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将9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 ,对吗?为什么?﹥50℃﹤50℃﹦50℃1.如图 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
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在
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
的过程中,水 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牛奶 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放出 降低 吸收 升高 大于 练一练:总结一下热量
(Q)再见!小组实验汇报单
1、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1)小组分工:甲:计时,发指令;(第一次从分别测出大小烧杯水温开始,计时1分钟)
乙:读大烧杯中的水温,报给丁;
丙:读小烧杯中的水温,报给丁;
丁:边记录,边描点,最后连线(用光滑曲线)。
注意:①将小烧杯放入大烧杯和插温度计时的动作要快且小心;
②温度计在放置时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到杯底和内壁;
③读数时视线应该平视,可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精确到0.1℃)。
(2)数据记录表(第二次开始每0.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
时间(分钟)
0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小烧杯里的水温(℃)
大烧杯里的水温(℃)
(3)把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右图)
先描点,再用光滑曲线连线;热水温度变化用红笔,冷水温度变化用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