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社版 七年级下册 美术 第6课 肌理与应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社版 七年级下册 美术 第6课 肌理与应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04 10: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总第(6)课 时
课题 肌理与应用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肌理与应用的视觉特点和丰富的美感,掌握几种典型肌理的制作方法; 通过对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的比较,探索肌理表现和应用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学会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制作肌理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学生制作肌理的创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指讲授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用具。具有典型肌理感的小物品或图片、肌理示范作品。(如:贝壳、纺织品、树叶、水果等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教师出示几幅由肌理制作而成的图画供学生欣赏; 提问:A、这些作品是画出来的吗? B、你觉得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揭题《肌理与应用》 二、发现与探索 1、摸一摸(触觉感受) 我这里有几件东西,想请同学来摸一摸,感受一下你摸到的物体的特征,然后说出物体的名称; 说说触摸的感受,导出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 肌理包含:自然肌理、人造肌理 例如:树叶、石头、贝壳、上面漂亮的图案这就是肌理。 看一看(视觉感受):我们大自然中有哪些美的肌理呢? 请同学们欣赏大自然中的肌理图片 教师总结:不同的肌理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同时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作用。粗质的纹理,给人一种粗犷豪放,厚重朴实的心理感觉;光滑的质感,给人一种细腻精致、华丽严谨的心理感觉;纤细的质感,给人一种嫩弱、精细、灵巧生动的感觉。例如: 树叶:那细细密密的叶脉就像蜘蛛网一样; 土墙:土墙的缝隙形成一种节律美,给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大理石:表现华贵、高雅的意境 布纹:传达了亲切柔和质朴的意境; 干凅的土地、苦瓜、麻绳、贝壳、石头等等。 总结:肌理的美表现为纹理排列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4、想一想:我们如何把这些这么美的肌理保存下来呢?——引出肌理的制作方法。 小插曲:水面上的油花如何进行保存下来——吸附制作法 吸附制作法:将墨或颜料滴在水面上进行搅动(可加油), 使其自然混合形成偶然性,用较能吸水的纸张平放在水面上,揭起,晾干后即得到一幅美丽的肌理画。 拓印法:先在玻璃上挤放颜料,再放上纸,用手轻轻拓压, 颜料便沿着拓压的方向挤出奇妙的自然形态。 抗水法:在画面需要出现机理的地方,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然后图上水彩颜料。 刻刮:在已着色的表面用尖利的物品刻刮,会得到粗犷、强烈的肌理效果。 喷绘:用喷笔或金属网与牙刷,把溶解的颜料刷下去后,色料如雾状的喷在纸上,这种技法可表现渐变的浓淡明暗变化,非常柔和细致,也可表现若隐若现的透明感,被广泛的利用在广告设计上。 手绘法:手绘肌理以线描为主,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可以绘制出丰富的肌理纹样。 拼贴法:用同一纹样,变换方向重复拼贴,通过该变方向与色彩,可尝试拼贴有趣的抽象图案,产生奇幻的效果。 染、撒盐、吹、等等。 三、表现与创造 学生动手制作肌理的作品 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四、展示学生作品 把学生完成作品进行展示,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进行引导。五、肌理的运用 用肌理的效果,运用在衣服的设计上; 肌理被运用在工艺品的设计上; 肌理被运用在家具材料的设计上。 肌理被运用在建筑的设计上。 肌理被运用在园林艺术上。 六、课后延伸(波洛克作品欣赏) 波洛克(1912~1956)Pollock,Jackson,美国。美国行动绘画(又名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蓝色无意识》、《灼眼》、《·第5号》、《气味》等。 七、总结 今天你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强调获取肌理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多总结、发 现、收集,它能让我们的画面效果更丰富。
作业布置 选用人造肌理制作的方法制作一幅肌理作品
板书设计 肌理与应用 肌理的概念:物体表面的纹理; 肌理:A、人造肌理 B、自然肌理 3、肌理的美表现为纹理排列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4、肌理的制作方法:拓印法;抗水法、吸附法、喷绘法、撒盐、拼贴等等。 5、波洛克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