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新月形沙丘
河口三角洲
海蚀柱
角峰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 …
… …
Weathering
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化学风化)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
01
物理风化 · 岩石机械破碎
物理风化:是岩石在温度、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等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的过程
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引起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水和氧
化学风化
——Root splitting
生物风化
生物风化
地衣分泌地衣酸
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 …
… …
Erosion
侵蚀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02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a.流水侵蚀
侵蚀(物理)
溶蚀(化学)
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
河谷、“V”型谷、坡面破碎、千沟万壑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b.风力侵蚀
吹蚀、磨蚀
风蚀地貌
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风蚀洼地
——雅丹地貌
风蚀地貌
风蚀城堡
风蚀柱
风蚀蘑菇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c.冰川侵蚀
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分布: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
U形谷
角峰
与流水、风等形成的侵蚀地貌相比,山地冰川形成的侵蚀地貌具有陡峭、险峻的特点,长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锥体山峰、U形谷等。
峡湾
A
角峰
刃脊
冰斗
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Glaciation and Glacial Geomorphology
Geological topics
The power to shape the surface……
冰蚀角峰、刃脊形成示意图
——SD of f-of ice EA-peak and E-ridge
角峰是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刃脊是两条相邻冰川的冰斗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山脊变成刀刃状,这样的山脊称刃脊
资料来源:星球研究所
冰川侵蚀-冰斗形成示意图
——G-erosion and formation of Cirque
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
资料来源:星球研究所
冰川刨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北美五大湖——冰蚀湖
冰蚀地貌——冰蚀湖
。
冰蚀地貌——冰蚀湖
又称槽谷、冰蚀谷,是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型
U型谷
成因:峡湾是在冰期,海面低,冰川侵蚀形成U形河谷;后来气候变
暖,冰川消退;海面上升,海水回灌,海水不断侵蚀
特征:峡湾呈狭长状,海岸曲折陡峭,谷底宽,海水深度大,
两岸壁往往还会形成很多瀑布。
冰蚀地貌——欧洲峡湾地貌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d.海浪侵蚀
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分布:滨海地区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
海蚀穴
… …
… …
Accumulation
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03
外力作用概况—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
流水搬运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概况—搬运作用
海浪搬运
冰川搬运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 …
… …
Accumulation
堆积作用
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04
外力作用概况—堆积作用
风力堆积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
缓坡为迎风坡
沙丘
移动沙丘
静止沙丘
新月形沙丘
外力作用概况—堆积作用
冲积扇
出山口
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
入海口
特征: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分选性好。
流水堆积
外力作用概况—堆积作用
海浪堆积
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砾滩
沙滩
泥滩
外力作用概况—堆积作用
冰川堆积
分布:高山或高纬地区
冰川堆积不具有分选性
堆积物颗粒大小混杂
冰碛堆
冰蚀角峰、刃脊形成示意图
角峰是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
刃脊是两条相邻冰川的冰斗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山脊变成刀刃状,这样的山脊称刃脊
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
冰川磨蚀、搬运示意图
冰川消融与U型谷示意图
巨大的冰流贯穿山麓,会塑造出开阔的冰川谷,因其横剖面呈U字形,又得名U形谷,其谷底宽缓、谷坡陡峻
冰川堆积与冰碛垄形成示意图
在冰川侵蚀山体的过程中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碎屑在冰流两侧聚集形成侧碛(qì)垄,在冰川末端聚集形成终碛垄
注:碛字意为浅水中的沙石
冰川消融以后,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堆积物不具有分选性,即堆积物颗粒棱角分明、大小混杂
冰川堆积与地貌形态
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
常见的的冰川堆积湖泊有冰斗湖、冰碛湖。
冰斗湖、冰碛湖形成示意图
冰斗
冰碛湖
冰碛垄
角峰
冰床
冰斗
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冰川
峡湾
U型谷
第二章 第1节
塑造地表形态力量
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主要发生在高山高纬度地区
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基本过程。在不同的地区,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方式、强度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作用主体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影响
风、流水、
冰川、生物等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起伏状况
趋向于平缓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外力作用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渭河平原)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冰川作用
渭河平原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的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活动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图2.6),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
1.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
岩石的软硬程度不同,受海水侵蚀程度也不同,较坚硬的岩石保留下来形成海蚀柱
2.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
由于底部长期受海水侵蚀,上部坍塌导致海蚀柱倒塌
3.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
海蚀柱不断倒塌,最终完全消失。
雅丹地貌,现泛指气候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1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
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2.图2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风速很大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
A
课堂练习
3.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结合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图示
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填字母)
(2)请指出宣传图片中代表的景观名称。(填字母)
长白山天池 ,天山 ,沙漠 ,黄果树瀑布 。
(3)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4)根据D景观的特点,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B、C
A、D
C
B
D
A
西南风
A:流水侵蚀;B:地壳运动;C: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D:风力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