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复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2 19: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江、黄河对比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存在的隐患和治理措施等。
2. 内容分析:长江、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江、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长江、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解决的重点的根本问题是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治理措施。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前面学习长江、黄河时觉得两部分相关知识容易混淆,对比复习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明白的记住相应知识点。所以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方面,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而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设计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实事热点,如黄河的断流等。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2.精心设计活动 在教学中,努力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 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黄河流域水系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四、教学目标与分析
1. 教学目标:
(1)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存在隐患及治理措施等
(3)了解长江、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2.教学目标分析: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指的就是记住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了解对长江、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对长江、黄河的特征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中国有哪些河流?简单介绍中国河流的特征。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1)找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主要的支流
(3)流经的地形区
(4)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5)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6)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存在隐患及治理措施
设计意图: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7)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复习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相应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程复习了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长江、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长江、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