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为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82、83页例1、例2及做一做,属于“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运动(二)”部分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了朦胧的认识,能自己辨别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及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位置。但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使这种认识浮出水面,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育和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认识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难点: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师生互动游戏——《照镜子》。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调节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感知“轴对称”。】
2.美图欣赏,并思考:它们都蕴含了一个什么数学现象?
【设计意图:在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示课题:轴对称
3.唤醒旧知识:
①你还见过那些轴对称图形?
②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课前已经安排完成,现在指名展示。)
师:你觉得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复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①引导观察“对称点”,学会用相应字母表示对称点,并发现每一个轴对称图形中有无数组对称点。
②小组内互相交流。
③指名汇报、补充、总结。(轴对称图形上每一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发现“轴对称图形上每一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其空间观念。】
2.出示例2,怎样才能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呢?
①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先独立完成绘画,再在小组内订正和交流绘画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全班交流绘画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83“做一做”第1题。
小对子之间交流,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深入认识,能形成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完成P83“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完成,指名展示。
②全班交流: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2和“做一做”第2题的完成,总结画图方法,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本节课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和数一数,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找点、定点和连线画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为终生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课后拓展提升
1.我是小小设计家!
利用数学书后面附页2上的方格纸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吧!
2.超越自我!
试着在空白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设计意图:第一个开放性的练习,培养不同学的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个拓展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强制要求全员完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真正“超越自我”。两个练习的设置,更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板书设计:
(
轴对称
对称点(无数组)
完全重合 距离相等 互相垂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