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3 10:2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孟子圣迹图·扩充仁心》
战国时期,孟子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得到梁惠王接见。梁惠王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却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整场问答中,孟子始终向梁惠王谈论君主应如何行仁政,希望君主有一颗仁义之心,自然能感化民众。当然,孟子并没有说服梁惠王。
德治?法治?
目录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官员法律与教化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先秦的法治与德治
夏朝
商朝
西周
《禹刑》
《汤刑》
《九刑》
君王及奴隶主贵族随意残害奴隶
建立与宗法为相关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左传·昭公六年》
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材料2: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
——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
材料1: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记·曲礼上》
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
法治思想的渊源
习惯法
夏商西周时期
先秦的法治与德治
◎子产铸刑书
(鲁昭公六年)三月(公元前536年),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刑)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左传·昭公六年》
想想看,叔向为何不同意铸刑书?
不愿意丧失贵族特权,认为公布刑法违反“礼治”
若吾子之言,乔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左传·昭公六年》
叔向
子产
第一次德治法治法争论
春秋战国时期
官窑贯耳瓶
钧窑海棠式花盆
  
先秦的法治与德治
学派 治国思想 治国手段 理论来源 评价
儒家
法家
第二次德治法治法争论
孔子:①为政以德
②不过度消耗民力
孟子:
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民贵君轻
人性善
韩非:
①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
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令。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和刑的手段
人性恶
商鞅: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颁行法令,奖励耕战)
并不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不被统治者接受
适应统治者需要,利于富国强兵和君主专制,推动秦统一
主张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仁和礼的手段
时代背景: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政治: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思想: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士阶层活跃。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官窑贯耳瓶
钧窑海棠式花盆
  
隋唐至两宋官员选拔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秦汉时期的法治是如何发展的?
秦汉时期
先秦的法治与德治
夏朝
商朝
西周
《禹刑》
《汤刑》
《九刑》
君王及奴隶主贵族随意残害奴隶
建立与宗法为相关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春秋
战国
德治与法治之争
铸刑书
秦朝
汉朝
《秦律》
《九章律》
《二年律令》
《云梦睡虎地秦简》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1.原因:
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
2.特点:
以经注律,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
3.目的:
(1)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更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魏晋时期的量性原则是什么?
实施的目的又是什么?
量刑原则: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
实施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先秦的法治与德治
春秋战国
魏晋
德法之争
铸刑书
秦朝
汉朝
《秦律》
《九章律》
《二年律令》
隋唐时期
唐朝
《贞观律》
《永徽律》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名例篇:十恶不孝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谓非缘坐之罪及谋叛以上而故告者。
议曰: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
注云:“谓非缘坐之罪”,缘坐谓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告亦无罪。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
——《唐律疏议》
唐朝的法律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
礼法结合;
重视君臣等级和家族伦理关系影响。
以经
注律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官员法律与教化
先秦的法治与德治
春秋战国
魏晋
德法之争
铸刑书
秦朝
汉朝
《秦律》
《九章律》
《二年律令》
唐朝
《贞观律》
《永徽律》
《唐律疏议》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宋刑统》
司法中
援引唐律
《大明律》
《问刑条例》
《大清律例》
中国古代法治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化的发展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魏晋 隋朝唐朝 宋朝 元 明 清
重视家训
三纲五常
推广家训
《大唐开元礼》
以乡约教化乡里
乡约:乡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定。
材料二: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明太祖“六谕”
材料一: 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吕大钧《吕氏乡约》
材料三: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谕十六条”
北宋蓝田乡约堂
从宋朝到清朝乡约内容有何变化,为何会发生变化,有何影响?
官窑贯耳瓶
钧窑海棠式花盆
朝代 变化 原因 影响
宋朝
明朝
清朝
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的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社会经济繁荣,理学确立统治,深入族规家训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政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强化中央集权;
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
思想: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巩固练习
1.《周易·观卦》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发展中( )
A.宇宙无常,难以理喻 B.教化民众,隐藏理性
C.顺天应人,柔顺谦逊 D.谋定而动,一统天下
B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政治理念。据材料可知,神道可变,贤能的圣人以神道教化民众,国家治理就会顺利,说明早期统治者对教化民众的手段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故选B项;神道虽可变,但可以被人所用,暗含人可以利用神道,故A项与材料观点相悖,排除;C、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巩固练习
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的形式,汇集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B
解析:依据材料“汇集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的问世说明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项正确。宋明理学表明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排除A项;《论语》成书于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形成于秦朝时期,C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巩固练习
3.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之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 )
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
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 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
C
解析:刑法从“并无公开条文”到“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之于众”反映了刑法由不成文到成文的演变,这是适应地主阶级兴起、贵族逐渐衰落的现实需要,故选C项。中国古代虽有法律,但更多的是人治,法律束缚不了统治阶层,谈不上依法治国,排除A项。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之于众并非为了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排除B项。材料强调刑法,未体现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故排除D项。
巩固练习
A
4.秦律规定,如果有人私自移动田界,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以“赎耐”,
强制其出钱以抵罪(古代剃去头刑罚)。秦律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国家的统治秩序 B.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C.维护法律至高的地位 D.在实践中完善法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律禁止百姓私自移动田界,否则判以“赎耐”,这反映出秦朝意在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对土地私有权的维护,达到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目的,故A项正确;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是材料所述规定的客观影响,不是目的,故排除B项;维护法律的地位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D项不是秦律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故排除D项。
巩固练习
5.汉代官员审理案件时,除了依据客观犯罪的事实,还着重考察行为者的动机是否与儒家道德相符合,如不符合,必须严惩;如符合,虽犯法也可以从轻论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 B.强化了司法审判秩序
C.杜绝了以往严刑酷法 D.增强了法律伦理色彩
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法治与教化。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汉代司法注重考察动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道德,这种做法增强了法律的伦理色彩,有利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故选D项;儒学统治地位确立的标志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故排除A项;这种做法无法强化司法审判秩序,故排除B项;这种做法只是增强了司法伦理色彩,与是否实行严刑酷法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
巩固练习
6.《唐律疏议》是我国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其主要
指导思想有德本刑用、以礼为纲等。由此可见唐朝( )
A.完成专制向法治转型 B.推崇仁政而排斥法治
C.重视法治与教化相济 D.主张法本并以礼辅之
C
解析:唐朝是封建专制社会而非法治社会,故A项错误。由材料“德本刑用”可知,唐朝时“德”为治国之本,“刑”为治国之用,并未排斥法治,故B项错误。据材料“其主要指导思想有德本刑用、以礼为纲等”可知,唐朝以伦理道德作为治国之本,以刑法为辅助手段,法治与教化相济,故C项正确。由“德本刑用”可知,唐朝以道德教化为本,D项错误。
巩固练习
A
7.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
(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 敦煌卷子伯2593号
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府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 《册府元龟》
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 《旧唐书·烈女传》
解析: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对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此类违礼而不违律的不孝行为进行处罚;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柳公绰以礼改判,以礼折狱的案例;对烈女卫氏此类血亲复仇屈法而伸情,这些案例均反映出唐代司法实践中礼法结合的特点,A项正确;明德慎刑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国家不仅注重儒学的教化,也维护法律威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吏选任,排除D项。故选A项。
A.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
B.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
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
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巩固练习
8.在东汉各种碑刻中,以墓碑为大宗,为墓主立碑颂德是当时丧葬活动的重要内容。自曹操禁立私碑起,曹魏、西晋均严格执行,碑刻数量锐减,立于墓前的墓碑为埋人墓穴的“墓志”所替代。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
A.社会动荡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信仰 B.当政者打击世族以稳固统治的目的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显著加强 D.统治者积聚财力以完成统一的夙愿
B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中东汉“以墓碑为大宗,为墓主立碑颂德”可知,当时地方较为注重家世门第,但到曹魏时期严格“禁立私碑”,这是由于当政者为了巩固统治,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打击世族势力,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表述的是政府行为,不能体现人们道德信仰的变化,故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巩固练习
9.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时期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圣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这表明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


B
解析:据材料“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进行道德教化……宣讲‘圣谕’”可知,制定乡约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基层道德教化,加强基层治理,故B项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强调地方政府在行政、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服从中央领导,而乡约教化主要属于基层教化范畴,排除A项。儒学权威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来便已确立,排除C项。材料强调乡约的主要功能在于“道德教化”而不是强化重农抑商,排除D项。
巩固练习
D
10.下表为乡约仪式的演变过程(资料来源:《中国历代乡约》),乡约仪式的
演变实质上反映了( )
乡约名称 颁发时间 仪式部分
《南赣乡约》 明正德 主要是第16条,篇幅占乡约二分之一,仪式规定详细,主要目的是彰善纠过
《乡甲约》 明万历 主要是第1条,仪式规定详细,主要是彰善纠过,检查乡约执行
《永丰乡约》 清康熙 第2条,篇幅较短,有聚会,主要目的是调停纠纷,无具体仪式规定
《长乐梅花里乡约》 清道光 第1条,篇幅较短,有聚会,主要目的是宣读圣谕,基本无仪式规定
《江阴县乡约局统》 清咸丰 无聚会,无仪式,目的是各处宣讲《圣谕广训》
解析:从表中乡约名称、颁发时间及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乡约主要是宣讲圣谕,加强对百姓的道德教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正确;题干不涉及法律,A项排除;B项不是本质,排除;题干无法体现乡约对民众约束性降低,C项排除。
A.法律与道德教化的合流
B.乡约仪式的简化
C.乡约对民众约束性降低
D.君主专制的加强
巩固练习
材料一 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高寿者被视为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的吉祥之兆。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孝”治天下,统治者也希望通过孝亲达到忠君的目的,进而形成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整套养老礼仪和法令制度。历代政府都设置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每年举行隆重的养老仪式;经常派遣使臣到民间视察、慰问高寿者;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予以物质赏赐以及赋役减免特权;当老年人触犯刑律时,对其的量刑处罚给予适当减轻,甚至免除。在民间为推行家庭养老,还对积极养老的家庭给予隆重表彰和免除家庭成员的税收徭役负担,对不养老家庭予以相应的指责和处罚,由此在民间形成的道德力量约束,对稳固分散的小农家庭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凯《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养老的措施,并简析其原因。
答:(1)措施:形成养老礼仪、法令制度,设置专门的养老机构与官员;建立奖惩机制(精神慰问、物
质奖励、赋税减免、刑罚减免; 处罚不养老者);营造尊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形成约束力量。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动;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稳定的需求;受儒家忠孝道德观的影
响。
巩固练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即可,如下表所示:
提炼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措施
“形成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整套养老礼仪和法令制度”“设置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等 形成养老礼仪、法令制度,设置专门的养老机构与官员
“予以物质赏赐以及赋役减免特权;当老年人触犯刑律时……甚至免除”“对不养老家庭予以相应的指责和处罚”等 建立奖惩机制(精神慰问、物质奖励、赋税减免、刑罚减免;处罚不养老者)
“对积极养老的家庭给予隆重表彰……在民间形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起到了积极作用”等 营造尊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形成约束力量
巩固练习
材料二 近代以来,日本各届政府大量建养老院机构,颁布《老年人保健法》《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等保障养老权益,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制度等一系列养老体制。日本养老服务产业基本属于“医养护融合”……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远程家庭安防等措施构建智能化、科技化的专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根据自己状况选择不同的服务,由政府公共养老金、企业补助养老金等支付90%。……还把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贯穿于社会各个环节,设立“敬老日”、建立老年人俱乐部和开办老年大学、保障老年人就业等,让老年人参与融入社会以减轻孤独感和实现生存价值。如今日本养老产业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逐渐形成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赵毅博《日本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养老制度的特点,并分析日本近代养老制度的影响。
答:特点:通过立法建立一系列养老体制;医养护融合;智能化、科技化养老;充分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生存价值;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型产业。影响:积极性——养老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缓解日本社会老龄化;为其他国家养老制度提供了借鉴。局限性一加里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
巩固练习
解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高寿者被视为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的吉祥之兆……统治者也希望通过孝亲达到忠君的目的”等有效信息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稳定)、经济(小农经济)、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等角度进行简析。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即可,如下表所示:
提炼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特点
“颁布《老年人保健法》《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等保障养老权益,形成……一系列养老体制”等 通过立法建立一系列养老体制
“养老服务产业基本属于‘医养护融合’……构建智能化、科技化的专业养老服务体系”等 医养护融合智能化、科技化养老
“把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贯穿于社会各个环节……让老年人参与融入社会以减轻孤独感和实现生存价值”等 充分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生存价值
“日本养老产业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型产业”等 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型产业
巩固练习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性根据材料二中“日本……逐渐形成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社会老龄化、为其他国家养老制度提供借鉴等方面进行分析;局限性从加重国家和企业的负担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