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册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3 10: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及文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辛亥革命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史实,总结这一时期历史的特征。
2.研读史料,探究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结合新文化运动,就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2点认识。
活动一:仔细研读课本和文本,修改完善时间轴和思维导图,黑板展示。
活动二:结合学程,探究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主探究 分享交流
要求:
①高效整理,自主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②有疑问的积极向老师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给小组+1分;
③构建完快速展示,展示结束迅速回到自己位置上,研究学习资源包。
1911.10.10
辛亥革命
1912.2.15
革命成果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1912.3.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3.20
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
1916.3
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1917
府院之争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北洋军阀的统治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革命党人
护国运动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预备立宪
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清皇族内阁合影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 (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商办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
【知识链接】保路运动
1910年,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4国银行团借款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则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从而导致辛亥革命的总爆发。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堂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
①历史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走不通。
②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③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⑤群众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2)偶然性:
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③地位: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原因:
施压
攻陷汉口
、汉阳
政治讹诈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封济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帝国主义列强
袁世凯
革命阵营
清政府
软弱妥协
袁世凯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美日矛盾的激化
黎元洪
段祺瑞


课堂总结
【课堂探究】北洋军阀的统治具有哪些特点?请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1)政治
①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课堂总结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清末新政
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预备立宪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意义:政治、经济、思想、风俗文化
局限性
背景
内容
认识
兴起
发展
背景
爆发
结果
建立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原因
清帝退位
就任临时大总统
课堂总结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袁世凯复辟帝制:前期准备→正式称帝
护国战争:背景、进程
军阀割据的形成:概况、结果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原因、开始、结果
参加一战:目的、概况、影响
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原因、表现与影响
民国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原因
兴起:开始、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
影响(意义、局限性)
政治
经济
文化
特点
第六单元 第2课时(整体探究课)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政局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及文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辛亥革命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史实,总结这一时期历史的特征。
2.研读史料探究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结合新文化运动,就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2点认识。
任务一:结合《学程》上探究题的批改,小组合作讨论,修改完善思考题,前后黑板展示。
1.学习活动二思考1 (前黑板)
2.学习活动二思考2(后黑板)
3.学习活动三思考1(后黑板)
4.学习活动三思考2(后黑板)
5.学习活动三思考3 (前黑板)
任务二:结合新文化运动,就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2点认识。(口头展示)
自主探究 分享交流
要求:
①高效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学程;
②有疑问的积极向老师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给小组+1分;
③修改完快速展示,展示结束迅速回到自己位置上,继续研究学习。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思考:这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三民主义的哪一项?具体要求是什么?并对三民主义进行客观评价。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及评价
(1)进步性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
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及评价
材料四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材料五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
思考: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辛亥革命的评价
1.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2.局限性:
(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材料一 各军阀实际上控制北京政权的时间: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材料二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思考:阅读材料,说明军阀割据形成后具有怎样的特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军阀割据,分崩离析,
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
材料三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四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内部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②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补充提升: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原因 概况、影响
产生 19c70s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初步发展 19c末20c初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黄金 1912-1919 (短暂春天) 1.纺织、面粉、卷烟、化学工业
2.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1927-1937
打击 1937-1945 经济掠夺: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物质管制
萎缩 1945-1949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新生 1949-1956 我国国有经济的组成部分
外资、洋务企业刺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政府放宽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
民国建立、政府倡导国货、一战德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实现国家统一、政府的政策支持
日本的经济掠夺
外国资本(日美)和官僚资本(四大家族)的压迫、战乱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课堂小练
材料一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1916年《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具体主张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
新文化运动
课堂总结
北洋军阀的统治具有哪些特点?请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1)政治
①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畅所欲言:结合新文化运动,就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2点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
新式、现代文化
西方文化
整理巩固
1.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政治、经济、思想、社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