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测试
一、知识点基础练习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虽有嘉肴 兑命 学学半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2.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①《虽有嘉肴》选自《 》,《礼记》是儒家著作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编纂的。
②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 》《 》《 》。“五经”是《 》《 》《 》《 》《 》。
③《虽有嘉肴》中的成语是“ ”,《大道之行也》中有两个成语,它们分别是“ ”和“ ”。
④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②不知其善也
③然后能自反也
④男有分
⑤女有归
⑥货恶其弃于地也
⑦力恶真不出于身也
⑧故外户而不闭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6.“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7.近代哪个人物在倡导大同社会的同时去努力实践了?
二、课内品读练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日:教学相长也。
(3)课文集中论述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拓展练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和,同
B.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守
C.将欲更弃之 更:再次
D.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感:被……感动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谋闭而不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汪汪之声不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4)乙文中张元所说的“仁心”是哪句?在甲文中表现这种“仁心”的具体语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0.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问题。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尤工作马(擅长) B.几能乱真(表数量)
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 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四、写作创新练
1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学习本文后,应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下面请围绕“人生”谈感想,字数在300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yáo;yuè;xiáo;jǔ;mù;zhǎng;guān;fèn;xīng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文言文字词注音。古文中的很多字属于古今异义字,如”与“、”分“、”兴“等;有些字不常用,如”矜“。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
【点评】《大道之行也》距离今天较远,而且语言内容苦涩难懂。学习时需要反复阅读、把握好字音。
2.【答案】礼记正义;戴圣;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教学相长;鳏寡孤独;夜不闭户;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成语典故;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填空,对于”五经四书“学生更应该耳目能详。课文中的成语在学习中要理解,会书写。易错的成语如”鳏寡孤独“要反复练习,避免提笔忘字想象。
【点评】文学常识属于识记部分,学生可以结合资料强化记忆,对于课文中易错成语要反复朗读,加强练习。
3.【答案】味美;好;反思;职分;归宿;扔,丢弃;憎恶;从外面把门带上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常用文言实词;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文言实词理解。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古今异义字,如”旨“、”分“、”归“,并且重点强化记忆。
【点评】实词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资料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认真把握。对于一些重点词语还要加强练习和记忆。
4.【答案】(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2)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翻译句子也是在翻译重点字词。所以一定要对句子中重点字词翻译准确。如”亲“和”独“,词性发生了变化,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的通顺。
【点评】翻译句子,一定把握好重点字词的理解。组织语言时一是要忠实于原文,二是要文从字顺,不能偏离原意,语句不顺。
5.【答案】文章开篇以“嘉肴”作喻,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结论,形象地说明了教与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类比推理的写法。以“嘉肴”作喻,得出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结论,更能形象地说明了教与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点评】文章类比推理的写法,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如刘基的《虎说》等。此类题型,考生要结合一些课外类似文章反复思考体会才能明白。
6.【答案】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儿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关爱。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题内容的把握,和与相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两篇文章所阐述的社会有许多共同点: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儿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关爱。
【点评】文言文阅读,要把握好作者的思想和主旨,并能够与类似文言文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学习每一篇文言文时,认真思考、归纳和总结。
7.【答案】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他提出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就是一种大同理想的民主思想。
【知识点】见解表述;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延伸能力。中山先生一生提倡“天下为公”这与《礼记》中所阐述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评】课外延伸能力,需要考生在平时读书看报阅读过程当中,多思考多留心。语文知识更需要课外的积累。
8.【答案】(1)不,没有;促进;最好的;困惑
(2)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②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①论述了教和学的问题。②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理解。许多词语在今天已不常用,如“弗”需要加强记忆。“至”与今天的汉语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也需要认真掌握。
(2)翻译句子。在翻译时,注意“至道”、“弗”、“相长”的含义,并能准确表达出来。句子要文从字顺。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内容的把握。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点评】翻译字词句子,需要认真领会每一个字的含义,并准确表达出来;文章主题需要反复阅读,结合注释归纳思考和强化记忆。
9.【答案】(1)A
(2)B
(3)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②张元觉得很奇怪,就跟着小狗出去,看见叔父已经不省人事。
(4)①“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与”在文中是“推举”的意思,属于古今异义字。故答案为A
( 2 )A项两个“而,”一个是连词,表承接关系;一个是表并列关系。
C项两个“之”,第一个为代词,指小狗;第二个为虚词,无意义。
D项两个“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虚词,无意义。
故答案为B
(3)翻译句子。由于个别词语的词性发生了变化,翻译时要认真理解。如“亲”、“独”、“怪”。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张元所说的“仁心”是“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在甲文中表现这种“仁心”的具体语句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点评】两篇文言文比较阅读。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仔细把握每一字每一句的含义,尤其是一些不常用的古今异义字和词类活用现象,更要注意和强化记忆。
【附参考译文】
在田间小道上有一条被人丢弃的小狗,张元看见了,就把它抱回家养着。他的叔父骂他:“你这样做有什么用?”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反驳叔父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重视它生命的。如果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将导致它的死亡,这是不合乎道理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这只小狗跟着张元的叔父在夜里行走。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狗急速地跑回家,汪汪地不停地叫。张元觉得很奇怪,就跟着小狗走出家门,见到叔父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找医生来救治叔父,没多久就痊愈了。从此,叔父就把这只小狗看作景人。
10.【答案】(1)B
(2)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3)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4)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1)B项中的“几”的意思是“几乎.差不多”。
(2)划分位置不正确或多划分均不得分。
(3)翻译时,应译出重点字词“使”“侍”“善”的解释,且译句语言完整流畅。
(4)第一问从技艺和品质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二问应答出人物及事迹,否则不得分,除示例以外符合题意也可。
【点评】本题先后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节奏的划分、句子的翻译和课外知识延伸。要求学生不但要熟读原文,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还要在平时阅读中积累课外知识。
【附参考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常常让赵广侍奉在左右,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平定叛乱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11.【答案】【参考例文】
曹操《短歌行》中有这样一句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认为由于每个人的阅历和职业的不同,对人生的感悟自然千差万别。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神话传说。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咸阳帝座,垓下悲歌,阿房宫冷,铜雀台消,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古不朽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蚕卧嫩桑,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发表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和主张,其实就是一篇小议论文。首先确定一个积极向上的中心论点,如”人生应该努力奋斗“或”人生就应该奉献“的观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可举名人的事例,也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即可。
【点评】一篇小型议论文,也要五脏俱全。思路要清晰,语言要凝练,更重要的是中心论点一定要积极向上。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测试
一、知识点基础练习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虽有嘉肴 兑命 学学半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答案】yáo;yuè;xiáo;jǔ;mù;zhǎng;guān;fèn;xīng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文言文字词注音。古文中的很多字属于古今异义字,如”与“、”分“、”兴“等;有些字不常用,如”矜“。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
【点评】《大道之行也》距离今天较远,而且语言内容苦涩难懂。学习时需要反复阅读、把握好字音。
2.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①《虽有嘉肴》选自《 》,《礼记》是儒家著作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编纂的。
②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 》《 》《 》。“五经”是《 》《 》《 》《 》《 》。
③《虽有嘉肴》中的成语是“ ”,《大道之行也》中有两个成语,它们分别是“ ”和“ ”。
④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
【答案】礼记正义;戴圣;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教学相长;鳏寡孤独;夜不闭户;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成语典故;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填空,对于”五经四书“学生更应该耳目能详。课文中的成语在学习中要理解,会书写。易错的成语如”鳏寡孤独“要反复练习,避免提笔忘字想象。
【点评】文学常识属于识记部分,学生可以结合资料强化记忆,对于课文中易错成语要反复朗读,加强练习。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②不知其善也
③然后能自反也
④男有分
⑤女有归
⑥货恶其弃于地也
⑦力恶真不出于身也
⑧故外户而不闭
【答案】味美;好;反思;职分;归宿;扔,丢弃;憎恶;从外面把门带上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常用文言实词;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文言实词理解。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古今异义字,如”旨“、”分“、”归“,并且重点强化记忆。
【点评】实词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资料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认真把握。对于一些重点词语还要加强练习和记忆。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答案】(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2)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翻译句子也是在翻译重点字词。所以一定要对句子中重点字词翻译准确。如”亲“和”独“,词性发生了变化,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的通顺。
【点评】翻译句子,一定把握好重点字词的理解。组织语言时一是要忠实于原文,二是要文从字顺,不能偏离原意,语句不顺。
5.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答案】文章开篇以“嘉肴”作喻,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结论,形象地说明了教与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类比推理的写法。以“嘉肴”作喻,得出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结论,更能形象地说明了教与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点评】文章类比推理的写法,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如刘基的《虎说》等。此类题型,考生要结合一些课外类似文章反复思考体会才能明白。
6.“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答案】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儿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关爱。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题内容的把握,和与相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两篇文章所阐述的社会有许多共同点: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儿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关爱。
【点评】文言文阅读,要把握好作者的思想和主旨,并能够与类似文言文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学习每一篇文言文时,认真思考、归纳和总结。
7.近代哪个人物在倡导大同社会的同时去努力实践了?
【答案】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他提出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就是一种大同理想的民主思想。
【知识点】见解表述;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延伸能力。中山先生一生提倡“天下为公”这与《礼记》中所阐述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评】课外延伸能力,需要考生在平时读书看报阅读过程当中,多思考多留心。语文知识更需要课外的积累。
二、课内品读练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日:教学相长也。
(3)课文集中论述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不,没有;促进;最好的;困惑
(2)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②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①论述了教和学的问题。②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理解。许多词语在今天已不常用,如“弗”需要加强记忆。“至”与今天的汉语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也需要认真掌握。
(2)翻译句子。在翻译时,注意“至道”、“弗”、“相长”的含义,并能准确表达出来。句子要文从字顺。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内容的把握。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点评】翻译字词句子,需要认真领会每一个字的含义,并准确表达出来;文章主题需要反复阅读,结合注释归纳思考和强化记忆。
三、阅读拓展练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和,同
B.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守
C.将欲更弃之 更:再次
D.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感:被……感动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谋闭而不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汪汪之声不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4)乙文中张元所说的“仁心”是哪句?在甲文中表现这种“仁心”的具体语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1)A
(2)B
(3)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②张元觉得很奇怪,就跟着小狗出去,看见叔父已经不省人事。
(4)①“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与”在文中是“推举”的意思,属于古今异义字。故答案为A
( 2 )A项两个“而,”一个是连词,表承接关系;一个是表并列关系。
C项两个“之”,第一个为代词,指小狗;第二个为虚词,无意义。
D项两个“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虚词,无意义。
故答案为B
(3)翻译句子。由于个别词语的词性发生了变化,翻译时要认真理解。如“亲”、“独”、“怪”。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张元所说的“仁心”是“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在甲文中表现这种“仁心”的具体语句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点评】两篇文言文比较阅读。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仔细把握每一字每一句的含义,尤其是一些不常用的古今异义字和词类活用现象,更要注意和强化记忆。
【附参考译文】
在田间小道上有一条被人丢弃的小狗,张元看见了,就把它抱回家养着。他的叔父骂他:“你这样做有什么用?”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反驳叔父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重视它生命的。如果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将导致它的死亡,这是不合乎道理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这只小狗跟着张元的叔父在夜里行走。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狗急速地跑回家,汪汪地不停地叫。张元觉得很奇怪,就跟着小狗走出家门,见到叔父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找医生来救治叔父,没多久就痊愈了。从此,叔父就把这只小狗看作景人。
10.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问题。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尤工作马(擅长) B.几能乱真(表数量)
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 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答案】(1)B
(2)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3)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4)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1)B项中的“几”的意思是“几乎.差不多”。
(2)划分位置不正确或多划分均不得分。
(3)翻译时,应译出重点字词“使”“侍”“善”的解释,且译句语言完整流畅。
(4)第一问从技艺和品质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二问应答出人物及事迹,否则不得分,除示例以外符合题意也可。
【点评】本题先后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节奏的划分、句子的翻译和课外知识延伸。要求学生不但要熟读原文,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还要在平时阅读中积累课外知识。
【附参考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常常让赵广侍奉在左右,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平定叛乱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四、写作创新练
1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学习本文后,应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下面请围绕“人生”谈感想,字数在300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曹操《短歌行》中有这样一句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认为由于每个人的阅历和职业的不同,对人生的感悟自然千差万别。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神话传说。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咸阳帝座,垓下悲歌,阿房宫冷,铜雀台消,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古不朽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蚕卧嫩桑,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
【解析】【分析】发表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和主张,其实就是一篇小议论文。首先确定一个积极向上的中心论点,如”人生应该努力奋斗“或”人生就应该奉献“的观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可举名人的事例,也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即可。
【点评】一篇小型议论文,也要五脏俱全。思路要清晰,语言要凝练,更重要的是中心论点一定要积极向上。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