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复活(节选)(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 复活(节选)(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09: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过?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儿而“堕落”过?你可曾丢失过最炽热的自己?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寻找下答案。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了解《复活》的主要内容,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并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精妙刻画。
4.结合小说的内容及创作背景,探究小说的思想主旨。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当时(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者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文学知识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和有深度。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批判现实主义
题目解说
本文节选自《复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草婴译。这里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
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开端(1-21段):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发展(22-43段):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但被拒绝。
高潮(44-58段):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
结局(59-78段):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
1.聂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的玛丝洛娃?当聂赫留朵夫出现在面前时,玛丝洛娃是否马上认出他?
玛丝洛娃被赶出姑母家后,沦为妓女,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在法庭上担任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意外发现她。玛丝洛娃并没有马上认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他仍然高兴有人来看他,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
2.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③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3.从全本小说看,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可以分为: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在他眼里,只有妻子才是女人,凡是不能成为他妻子的女人都不是女人,而只是人。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但那时他无法控制自己,导致了一个女人的悲剧。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沙俄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
4.从玛丝洛娃这个人物形象的身上,如何体现作者的“复活”的主题?
作者通过玛丝洛娃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痛苦和按捺不住的愤怒。
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忆,“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并使她重新“爱”上他。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然而,我们却看到作者在寻求玛丝洛娃“复活”的过程中,逐步接近了托尔斯泰过去所否定和厌恶的“革命者”。作者让玛丝洛娃进入政治犯的圈子;跟这些人接触,使玛丝洛娃感到亲切和自然。西蒙松对玛丝洛娃的爱情,虽然说是出于同情,确也是合适的。这能使她的灵魂感到轻松和慰藉。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的结合将会把玛丝洛娃带入革命者的队伍。而聂赫留朵夫的那种仁慈的“忏悔”,无论怎样真诚,却终究免不了带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宽宏大量的意味。玛丝洛娃意识到过去的爱情已经永远不能“复活”,她也不再需要这一切了。而此时在她面前展现的是她所渴望的、有意义的、鲜活的、真实生活,这才是玛丝洛娃真正的新生和灵魂的“复活”。
5.《复活》的小说主题中体现出的托尔斯泰主义有哪些局限?
托尔斯泰主义和俄罗斯的宗教哲学有很多关联之处,但在《复活》一文中,这种精神的自我拯救和自我完善与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结合在一起,因而这种解决的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并充满了内在的矛盾。作为上层的统治阶级的一员,在认识到自身的罪恶之后,可以通过宗教的手段,来实现对自我救赎。然而对于从来就处于下层的穷苦百姓,他们的救赎要依靠什么呢?显然只能靠宗教。由于这种局限,托尔斯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在失足后仍可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所以才会造就典型的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他作为陪审员出席庭审时意外看到被控杀人的妓女玛丝洛娃。十年前他诱奸并抛弃了她,从而导致她沦落风尘。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他想和她结婚,并跟随她到西伯利亚服苦役。他抛开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把大部分土地分给农民,奔赴西伯利亚。
但玛丝洛娃拒绝这种“牺牲”,嫁给了一个政治犯。
6.《复活》只是一部写贵族忏悔的小说吗?
《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把这个主题当作贵族的专利,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开的。人都有神性和兽性。人若放纵了自已,就可能堕落:而人一旦自觉,则可能“复活”。所以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善”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激烈的时代,他提倡“不以暴力抗恶”,是反对阶级斗争的。
中心思想
《复活(节选)》一文,通过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玛丝洛娃,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探讨了人的精神的“复活”之路,寄寓了作者的人性理想。
写作特点
1、生动的细节描写。
2、独特的讽刺手法。
3、突出的心理描写。
当堂检测
1.常州一中青果文学社编辑校刊《千果流韵》,他们将文章分为若干组,现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魅力见哥》《菊香》《丫儿》
第二组:《质疑加西莫多》《也说民国的底气》《绝不平庸——我眼中的孙少平》
第三组:《荀子,绚丽的牡丹》《墨家的侠与义》《白马非马辩》
第四组:《网络,当负责任的言说》《不怕,我的中国男足》《足球,我们缺的是钱吗?》
A.凡人小事 悦读生活 走进诸子 我思我在
B.生活浪花 阅读生活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C.生活浪花 悦读生活 百家争鸣 课前演讲
D.凡人小事 阅读生活 思想火花 课前演讲
当堂检测
答案:A
解析:第一组都是写人作品,“凡人小事”更好一些。第二组都是读后感,阅读和悦读,后者更具情感色彩;第三组都是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解读,“走进诸子”更准确;第四组时评,我思我在比课前演讲更深刻形象。
当堂检测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 ①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 ②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③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答案:①还拥有另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②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或: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世界);③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或从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根据“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以及“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 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可知,第一处应为“还拥有另一个精神世界”;根据“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可知,第二处应“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为”;根据“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可知,第三处应为“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
当堂检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拿破仑战败,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在俄国文化上留下了痕迹,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
B.“思想精深”是指想得深、想得透,可以为读者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有益的角度。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切入世界的独特视角。
C.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均因技术的推动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当堂检测
答案:B
解析:A项,结构混乱,“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句式杂糅,应该去掉“最好的证明是”,或去掉“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C项,偷换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上“该书”。D项,搭配不当,“创造”与“新时空”不能搭配。另外,“教、学、评、测”顺序不当,应是“教、学、测、评”。
当堂检测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90年时光荏苒,岁月改变了她的容颜,让申纪兰从一个勤劳朴实的年轻姑娘变成饱经风霜的老者;时间改变不了的,是申纪兰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②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卷土重来,要在经营方向、策略、方式进行全方位调整。
④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
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
⑥对一个国家来说,改变贫穷状况是一件不太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那将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当堂检测
答案:C
解析:①饱经风霜:形容经受了非常多的磨难和困苦。②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此处应用“挖空心思”或“处心积虑”。③卷土重来: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④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能用来形容“素质”,此处可用“参差不齐”。⑤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⑥人心向背: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或反对的。句中误用为单方面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