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3 10:5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思 想 领 域 的 变 化
小 说 与 戏 曲
科 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
(1)农业
材料一:明清时期水稻稳定普遍在四石水平之外,复种制在北方得以推广,普遍实现了二年三熟甚至一年两熟;南方普遍实现了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最突出的表现,则是新的农作物的引进。主要有:玉米、红薯、马铃薯、花生、烟草、辣椒、西红杮、苹果、西葫芦等等,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和生活面貌。
材料二:在新的作物之外,特别有意义的还有棉花的普遍种植。明万历年间,山东开始较大规模地种植棉花。 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农村催生了与种植业相结合的新兴的产业, 这些产业,往往投资小(不压资金),收益大,民家庭就可以经营,也有发展前途,比较容易致富。譬如种植烟草,所得就是种菜的两倍,种粮的三倍还多。因此,明清农村相比于宋元农村,面貌完全改变了。
自明朝中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一起找出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具体表现和作用。
原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具体表现: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作用:
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手工业
材料一: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的状况: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嫩嫩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裹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
经济快速发展;政策相对清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生产技术和水平的改进。
表现: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知识拓展
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是指无产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并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亦称工资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他们的劳动就具有雇佣劳动的性质。
因为中国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劳动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因此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也为“雇佣劳动”。
(3)商业
材料:明末顾炎武编纂的《肇域志》,这样记载安微南部徽州地区的经商习俗: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要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美,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加)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
——《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结合课本和材料,请同学们分析: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的具体表现。
表现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形成了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3)商业
材料:中国历史上,把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称为商帮。明清时期,中国大地上形成了晋、徽、陕、鲁、洞庭、龙游、宁波、江右、闽、粤十大商帮。晋商和徽商的兴起缘于贩盐获利,陕西商人也不例外。明代陕西行省包括甘肃地区,不仅地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明代长城“九边”的西段,而且关中八百里秦川又盛产粮食,陕西商人便有了“输粮换引”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再加上为安抚边外少数民族,明政府开放“茶马互市”的边境贸易,使陕西商人又多了一个致富的门路。
结合课本和材料,请同学们分析:明清时期商人群体出现的原因
原因: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的需要。
材料一: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仍然带有严重的局限性。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结构虽以自给自足为主,但本身也能够容纳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由于农民人数众多,他们以织助耕,以副养农,可以使自己的收入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缓慢的提高,但始终难以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样就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材料二:明清时期以闭关锁国为主的对外政策,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在此类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明清商品经济虽比前代有了更大进步,但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结合课本和材料,请同学们分析:经济局限出现的原因。
原因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与转型。
总结: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的特点,因此阻碍了社会大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因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导致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脱离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材料一:其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即明清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制度,这种封建社会制度已经开始或者是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心思变。到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生产技术也得到长足的提高,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以从明朝开始皇帝开始进行集权,到雍正年间建立军机处为里程碑,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这从另一面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开始威胁着、或者说是动摇着封建王朝的统治,从而迫使君主进行疯狂的中央集权。
材料二: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材料三: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 答陆原静书》
结合课本和材料,请同学们分析: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王守仁继承南宋陆九渊的思想。
(2)概念: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3)内容:“良知”就是人心中的“天理”;“良知”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4)评价: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李贽的思想
材料:“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但他这一说法,没有根本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取其精华。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认为当时的官场腐败,是一大隐患。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思想主张: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
背景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
代表人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主张 政治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对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批判
经济 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思想 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萌生的,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即反对理学和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的需要,对社会产生重大冲击。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社会的启蒙,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未能突破儒家思想的框架,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的作用
作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小说和戏曲
材料: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壮大了市民阶层,形成了表现自己思想要求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提供了通俗文学样式;新兴的市民读者要求和社会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使说书人和进步文人得以创作加工,提供了“作家”;印刷技术提高,使小说从口耳相传变为使案头阅读成为可能;进步文人在理论上的阐释和肯定评价,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
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这一时期小说和戏曲繁荣的原因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思想领域的革新;印刷技术的提高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明朝中期 吴承恩的《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的《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传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孔尚任等 昆曲 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京剧 道光年间形成的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材料:四方的艺人聚集中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汉调合流,并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汉调合流,并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
根据材料和课本,请同学们分析京剧出现的原因
原因:
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多为宫廷和贵族观赏,日益脱离群众,且形式主义严重,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统治阶层的推动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科 技
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总结。
1.明朝科技巨著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与中国开明的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方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