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4 15:1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探讨甲状腺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的方式
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甲状腺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碘浓度低
碘浓度高
甲状腺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碘浓度低
碘浓度高
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通过被动运输吗?
2.联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小肠液中氨基酸、葡萄糖的浓度远远低于它们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但它们仍然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
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
人神经细胞未兴奋时细胞外的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
细胞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的方式是普遍存在的吗?
一、主动运输
1.概念:
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2.实例:
①小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②植物根尖吸收Na+、k+、Ca2+等离子
③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
3.过程:
①分子或离子与载体蛋白结合
②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就将载体蛋白所结合的离子或分子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另一侧并释放出来
③载体蛋白又恢复原状,再去转运同种物质的其他离子或分子。
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能与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
4.运输速率
载体数量限制
5.主动运输的意义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与社会的联系
囊性纤维病
患者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
转运蛋白虽然能够帮助许多离子和小的分子通过细胞膜,但是,对于像蛋白质和多糖这样的生物大分子的运输却无能为力。
二、胞吞、胞吐
这些大分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
(一)胞吞
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二)胞吐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实例:
乳腺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内分泌腺分泌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类激素、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等排出。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
白细胞消灭病菌
(3).特点
①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②能够运输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
二、胞吞、胞吐
②不需要载体蛋白
总结: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物质 种类 运输方式 方向 转运 蛋白 能量 实例
离子、小分子物质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水、气体、乙醇、甘油、苯等
协助扩散 水、葡萄糖、某些离子等
主动运输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及红细胞吸收K+等
大分子物质 胞吐 分泌蛋白
胞吞 变形虫摄取有机物颗粒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 高浓度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消耗
消耗
需要膜蛋白的识别与结合
需要膜蛋白的识别与结合
从膜内到膜外
从膜外到膜内
三、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氧气浓度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3)温度
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课堂小结
习题:
1、新生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B
习题:
2、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A
3.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