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识记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意义以及遵义会议召开的史实。
2、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历程。
从表中,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
2 3 4 5
战略战术
毛泽东
(前三次)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打敌虚弱等
红军
指挥者
共产党
兵力
国民党兵力
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左”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
博古李德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50万
8万
7万
3万
5万
4万
胜利
失败
朱德
周恩来(第四次)
围剿
结果
红军五次反“围剿” 情况对比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博古
时任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李德(德)
时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
军事上的“左倾”错误,使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不得不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战略转移(长征)原因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瑞金出发,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长征出发地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长征开始:
毛泽东建议改道贵州
博古等人主张进军湘西
毛泽东建议进军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
敌人已布下重兵
何去何从
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红军损失惨重,只剩3万多人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初期受挫:
放弃湘西, 取道贵州
瑞金
遵义
吴起镇
会宁
1934年10月
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
1935.1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贵州遵义
1935年1月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房间
遵义会议
损失惨重,濒临绝境
纠正军事错误
改组领导机构
把握主动权,摆脱困境
前
后
讨论: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和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肯定毛泽东军事主张
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年
成熟
14年
14年
红军长征的后期行军路线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江
大渡河
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进入甘肃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过草地
雪 山 忠 魂
红 军 过 草 地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吴起镇
甘
肃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遵义
1935.1.
中央革命根据地
彝族区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突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吴起镇
翻雪山
过草地
红军长征行军路线
吴起镇
1935.10.
三军会师甘肃会宁1936.10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材料三:“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请依据材料和课文,概括长征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数字长征
600
余次战斗
700
多县城
攻占
11
个省
途经
25000
余里
行程
数百
个团
击溃
8.6
万人
出发
0.6
万人
结束
历经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什么是新长征精神?
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归纳梳理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红军进行“围剿”(外部原因)
博古、李德“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内部原因)
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瑞金
飞夺泸定桥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穿过大草地
四渡赤水
翻越夹金山
历史意义
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胜利会师
进入陕西甘肃
保存了……锤炼了……播下了……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1.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颗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2.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翻越大雪山 ④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D
B
课堂巩固
6.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A.瑞金 B.吴起镇 C.会宁 D.延安
7.位于广西兴安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全景式地再现了湘江战役及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展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湘江战役结束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遵义会议召开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