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 题型二 坐标图解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 题型二 坐标图解类(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4 15:37:26

文档简介

题型二 坐标图解类——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专项讲解
题型概述
坐标曲线题大多是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背景,或以知识的发现过程为背景来设计的,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有的还要求学生“现学现用”,这样的考
查过程,实质上是在评价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读懂、读透图表、曲线等题中呈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以图、表、曲线等生物规律数学化的形式出现一直是近几年生物学试卷中的常见题型,由此不难看出提高学生生物图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题型特点
此类试题是在借用坐标曲线图和坐标直方图等数学语言来直观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坐标图信息的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
解题方法
1.突破“坐标曲线”的关键是“三看”(识标、明点和析线):
(1)识标。看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也就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明点。曲线实际上是许多“点”的集合。在这些“点”的集合中,有些特殊点,如起点、转折点、交叉点、顶点、终点等。明确这些“点”的特殊含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析线。即分析曲线的走势:找到引起曲线上升、下降及平行变化的原因,是正确解答问题的根本所在。具体描述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
2.突破“坐标直方图”的关键是:
(1)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即分析直方图所蕴含着的生物学信息。
(2)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直方图→坐
标图”等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题型二 坐标图解类(1)——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1.“茶园养鸡”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探究鸡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C、N、Р作为计量土壤肥力的元素进行了调查,结果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
B.通过添加鸡粪可增加氮的相对含量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
C.磷是叶绿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缺磷会使叶片变黄且影响产量
D.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体现了二者具有统―性
2.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微粘度的大小与膜流动性的高低呈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
B.由图可知适当提高温度可降低微粘度提高膜的流动性
C.与人工膜相比,动物细胞细胞膜的成分还有蛋白质和糖类
D.胆固醇使膜的流动性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图1是某种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2是不同pH下,淀粉酶对淀粉作用1h后淀粉的剩余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c两点通过改变温度条件均可明显提高反应速率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图1的实验最好是在pH为7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D.应将淀粉酶保存在温度为40℃、pH为7的条件下
4.如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图2表示减数分裂某阶段,则图2的BC段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都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5.如图是科学家用5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细胞实验时酵母种群的增长曲线,分别设置每隔3h、12h、24h更换培养液、保持恒定酸性和对照组,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培养液保持恒定酸性最符合的曲线为③曲线
B.几种培养方式在20-60h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均不断下降
C.80h后对照组在数量将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D.该实验培养酵母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统计酵母菌数量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6.某研究小组将X、Y、Z三种食性相同的单细胞动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②最可能代表Z的种群数量变化
B.X和Y共同培养10d后,X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C.与单独培养相比,X和Z共同培养会导致彼此的K值降低
D.X、Y、Z单独培养时,其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不变
7.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1型和2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1型糖尿病,对2型则无效。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h,然后喝下含100g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h内,定时测定每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成年人B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阻碍
B.成年人A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成年人C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D.成年人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8.下图为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和尿量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曲线2表示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B.与b点相比,a点时人体更容易产生渴觉
C.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D.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使尿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
9.油菜素内酯(BR)是近年来发现的植物激素,BR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多种调节作用。为研究其与赤霉素(GA)对菜豆主根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BR和相应浓度的GA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R和GA对菜豆主根的伸长生长均有高浓度抑制作用
B.BR促进菜豆主根伸长的适宜浓度约为10-8mol·L-1
C.在上述实验条件下,BR和GA具有协同作用
D.用相同浓度的BR处理菜豆的茎和芽,会有相同的实验效果
10.图1显示了不同环境因素对番茄植株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图2为在人工气候室中测定的番茄植株茎的生长速率,曲线1的测量环境为昼夜恒温,曲线2的测量环境为日温26℃和不同夜温(如横坐标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0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导致A点和B点光合速率
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2)在图1实验的基础上,若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增加实验组③,该组的条件为____。
(3)高温抑制光合作用进而导致作物严重减产或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其造成位于类囊体膜上的光合复合体蛋白迅速降解,叶片光合机能丧失,那么高温抑制的是光反应阶段中____反应。
(4)根据图2所示,番茄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昼夜温度是____。
(5)能够解释图2中“有效控制温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现象的观点有___。
①白天温度较高,利于光合速率提高
②适当降低夜温,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③恒定的适宜温度更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可能也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由图分析可知,随着鸡粪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碳的相对含量基本不变,而氮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据此推测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随着鸡粪添加量的增加,N元素的含量也随之增加,这说明能够通过添加鸡粪增加氮的相对含量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B正确; C、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会使叶片变黄且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产生有机物的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影响产量,C错误; D、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这体现了二者具有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在温度较高时,含有胆固醇的人工膜微粘度高于不含胆固醇的人工膜,由于膜的微粘度与其流动性呈负相关,即说明温度较高时,含有胆固醇的人工膜流动性较低,即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A错误; B、随着温度升高,两种人工膜的微粘度均降低,说明膜的流动性升高,即适当提高温度可降低微粘度提高膜的流动性,B正确; C、人工膜主要含有磷脂,与人工膜相比,动物细胞细胞膜的成分还有蛋白质和糖类,C正确; D、根据题图可知,胆固醇对膜流动性的作用是在温度较高时,胆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动性;在温度较低时,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胆固醇使膜的流动性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故选:A。
3.答案:C
解析:低温酶的活性暂时受到抑制,温度改变活性会恢复,化学反应速率提高,而高温条件下,酶已经变性,失去活性,改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提高,A 项
错误;酸性条件也可促进淀粉水解,所 以 pH 为 3 和 9 条件下,淀粉酶的活性同,B项错误;图 1 为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pH等条件要保证相同且适宜,C 项正确;酶应该保存在低温和pH 为 7 的条件下,D 项 错误。
4.答案:A
解析:若图2表示减数分裂某阶段,则图2的BC段细胞中DNA含量是体细胞的两倍,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细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若图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B错误;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中D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中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其中后期的一个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图1表示减数分裂时,CD段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时,CD段会发生细胞质分裂,D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A、培养液保持恒定酸性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多而后保持稳定,且略多于对照组,最符合的曲线为④曲线,A错误; B、培养方式④⑤在20~60h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不断下降,①②③没有下降,B错误; C、80后对照组在数量在保持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少,C错误; D、该实验培养酵母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以利于酵母菌繁殖,统计酵母菌数量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 X、Y、Z食性相同,则共同培养时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应该小于单独培养时,X和Z共同培养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75左右,而曲线②最大值略高于50,故曲线②最可能代表Y的种群数量变化, A错误;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是“J”形曲线的特点,X和Y共同培养10d后,由于存在生存空间有限、资源有限以及种间竞争等环境阻力,X的数量不会呈“J”形增长,B错误;X和Z存在竞争关系,二者共同培养时会导致彼此的K值降低,C正确;X、 Y、Z单独培养时,其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7.答案:D
解析:摄入葡萄糖溶液后,A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都表现正常,为正常人,饭后可以通过分泌胰岛素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B和C血糖水平都超出正常范围,所以可以认为B和C都是糖尿病患者,且B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的分泌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可判定B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而C的胰岛素分泌正常,其病因最可能是激素不能与受体细胞的糖蛋白结合,而糖蛋白可能是由于相关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所致。
8.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曲线2表示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A正确; B、与a点相比,b点时人体更容易产生渴觉,B错误; C、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C正确; D、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使尿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析:A、GA对菜豆主根的伸长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A错误; B、由曲线可知,在浓度约为10-8mol·L-1时,BR促进菜豆主根伸长最长,即为最适浓度,B正确; C、由曲线可知,BR抑制GA的作用,C错误; D、实验没有做BR对菜豆的茎和芽生长的影响,不能确定实验效果是否与根相同,D错误。故选:B。
10.答案:(1)光照强度温度
(2)不充足(或较低浓度)的CO2、30℃
(3)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合成
(4)日温26℃,夜温20℃
(5)①②④
解析:(1)图1中0C段,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加快,说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导致A点和B点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2)在图1实验的基础上,若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增加实验组③,可以将条件设为较适宜的温度30℃,CO设为不充足。
(3)高温抑制光合作用进而导致作物严重减产或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类囊体膜上的光合复合体蛋白迅速降解,叶片光合机能丧失,那么高温抑制光合反应的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合成反应。
(4)根据图2所示,番茄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昼夜温度是日温26℃,夜温20℃。
(5)“有效控制温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即夜间降低温度,减少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白天适当升温,增强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也就是适当增加昼夜温差,符合的观点有①②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