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前期)开元盛世
(后期)天宝危机 “安史之乱”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承前启后的作用
唐朝由盛转衰
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繁荣、安定
战乱、动荡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背景和经过;掌握安史之乱的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理解五代十国的实质和特点。
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
导入新课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戍边。唐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可直接代表皇帝,故称为“节度使”。
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杨贵妃
一、背景
一、安史之乱
开元年间 天宝年间
崇尚节俭 日益奢华
励精图治 宠爱贵妃
任用贤相 任用奸相
整顿吏治 朝政腐败
唐玄宗:深居宫中,怠问政事
李林甫:宰相专权19年,口蜜腹剑
杨国忠:专权、贪得无厌,身兼十余职
高力士:宦官干预朝政
安禄山:三镇节度使,重兵在握
“红颜祸水”是导致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吗?
长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追求享乐
前 期
后 期
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安史之乱的原因
一.安史之乱的背景
1.中央:
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②统治阶级内部,文臣武将之间矛盾尖锐
2、地方:
①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②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③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威胁中央。
内忧
外患
渤
海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河
黄
江
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1)时间:
755年-763年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2)开始:
(3)性质: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一、安史之乱的经过
本为杂胡,随母改嫁后姓安。
早年浪迹边疆从商,30岁后从军,以英勇骁战升为平卢将军,40岁是为平卢节度使,49岁时身兼三镇节度使。
认杨贵妃为义母,但与杨国忠不睦;
755年在范阳起兵,称“大燕”皇帝;
757年被儿子安庆绪所杀。
安禄山
一、安史之乱
渤
海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河
黄
江
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755年-763年
(4)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5)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6)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
胡儿:安禄山
史思明
《玄宗幸蜀图》
在马嵬坡,禁军骑兵张小敬当场将杨国忠射死,斩首分尸。玄宗为
保军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
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料研读
影响:(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的概念:
藩镇的
割据性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一、安史之乱
618年
907年
国势
时间
755年
政治清明
人口众多
经济繁荣
人口锐减
藩镇割据
经济萧条
解析安史之乱影响
一、安史之乱
《月夜》、《哀王孙》、《悲陈陶》、《对雪》、《春望》、《述怀》、《羌村》、《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地方:藩镇割据
中央: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
二、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中抒发了黄巢什么样的愿望?
这首诗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二、黄巢起义
1、背景:
2、经过:
3、结果:
(1)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2)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
(3)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并没有让唐王朝灭亡
三、唐朝灭亡
朱温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1.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为五代;南方出现的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北汉政权,称为“十国”。历史上称这个时代为“五代十国”。
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合作学习】
1、从上图能看出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君主大致有什么特点吗?
2、想一想:五代十国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根源: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动荡不安。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③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
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的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鏐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也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春秋战国
秦朝
隋朝时期形势图
隋朝
五代十国
北宋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及北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时间:755年
结果:763年,叛军被平定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生活困苦
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时间:907年
概况:被朱温建立的后梁灭亡
课堂小结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课堂练习:
1、唐玄宗不理政事,贪图享乐,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由盛转衰。历史上把这次叛乱称为( )
唐末农民起义 B.隋末农民起义C .安史之乱 D.大泽乡起义
2、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C
B
3.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太子之乱” D.“平城之乱
4.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 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5.“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B
C
D
6.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