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
2.掌握台湾、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史实;
3.元朝管理台湾、西藏的机构。
与汉唐清时期疆域相比,元朝疆域在哪里有所拓展?有什么特点?
唐:1200多万平方公里
元:2100多万平方公里
清:1200多万平方公里
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西汉:550多万平方公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元朝的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疆域
(1)疆域四至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南越海表
东尽辽左
元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2)特点
①元朝的版图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②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 围之内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波斯人
阿拉伯人
蒙古人
畏兀儿
汉人
回
回族
1.原因: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2.民族交融表现:
(1)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什么区别。
(3)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民族交融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党项族
契丹族
女真族
畏兀儿
蒙族
多民族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方孝儒
民族交融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民族交融
汉族
波斯人
阿拉伯人
3.元朝的民族交融
有什么意义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白塔寺
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始建于元朝,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相关史实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元朝划分的四等人
目 的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南 人
第四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等
汉 人
第三等
包括原西夏人、回人和畏兀儿人等
色目人
第二等
蒙古族
蒙古人
第一等
实 质
民 族
名 称
等 级
按征服的先后排等级
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是民族形式划分下的阶级压迫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疆域辽阔,管理困难?
2.边疆地区,难以统治?
忽必烈的烦恼是什么?
如何解决?
好烦恼啊!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2)措施 在中央:
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管全国的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军事】
【行政】
【监察】
吏、户、礼、兵、刑、工
中央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
(1)确立: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相关链接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唐朝,中书省只是一个决策机构,尚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在元朝,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1)内容
①中央直辖:“腹里”(山东、山西、河北)
②行省管理: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
③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2)意义:
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加强中央集权);
2.行省制度(地方)
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笔记)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北京、天津
元朝中书省类似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
在当时,腹里(今山东、山西和河北一带)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类似于现在的直辖市。
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0个行省
岭北行省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
中央
地方
御史台
枢密院
中书省
军事事务
监察事务
行政事务
吏
户
兵
刑
工
礼
中书省直辖
山东、山西、河北
路
行中书省
州
府
县
行省制度
腹里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西周、秦朝,隋唐,到元朝的行政管理制度
——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分封制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知识拓展
隋唐
元朝
西周
秦朝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目的;方式(策略);琉球、西域、西藏管理措施
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标记)
西藏
西部边疆
政教合一,宗教在地区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琉球、澎湖岛
东南海疆
隔海相望,隋朝以来,大陆和台湾接触频繁。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台湾
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治理地方(标记)
元朝时的台湾(称琉球)
措施: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对台湾的管辖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以前历史上对台湾的管辖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大将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隋朝时,台湾称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知识拓展
2.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北庭都元帅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史实链接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知识拓展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西藏的管辖
1.蒙古时期:
①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佣兵和招降。
②凉州会晤:
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③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宣政院印
3.意义: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元朝时期措施:①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西藏在唐朝称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吐蕃松赞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他上书唐中宗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元朝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知识拓展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宣政院管辖西藏
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创新而变
因地制宜
在地方
中书省
今山东、山西、河北
全国大部分地区
行中书省
西 藏
宣政院直接统辖
澎湖和琉球地区
澎湖巡检司
西域地区
北庭都元帅府
制度的创新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探究: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1、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
2、设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4、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5、元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的统治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元朝疆域: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交融:回族的形成、影响
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元朝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台湾:澎湖巡检司
在地方:行省制度
四等人制
西域:北庭都护府
课堂小结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西藏:宣政院
在边疆
课堂延伸
根据本课学习的历史知识,我们如何看待台独、藏独?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表明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中华儿女、中国公民坚决反对藏独、台独等分裂国家的行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了解中华
民族的历史
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关心时事政治
……
如何做?
基础巩固
1.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行省
C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 )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A
D
3.台湾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大约145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政府首次在这里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枢密院
C.御史台 D.西域都护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实行行省制度
D
A
D
6.(2019·聊城)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
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