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夯实基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分子
2.(201 1,福州)今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 )
A.相互之间存在引力
B.相互之间存在斥力
C.相互之间存在间隙
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2012,宿迁)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飘舞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雪片飞扬
4.(2012,烟台)扩散现象( )
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
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
5.(2012,泰安)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
C.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也能闻到烟味
6.(2012,滨州)检查酒驾时,司机打开车窗,交警闻到车内有酒精气味,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问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7.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
A.体积增大 B.体积缩小
C.间隔增大 D.个数增多
8.铜丝不易被拉断,而面条一拉就断,这是因为( )
A.面条分子间没有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B.面条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没有斥力
C.面条比铜丝软
D.面条、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面条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铜丝分子间的引力
9.(2012,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4-1—1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二、填空题
10.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_________。
11.(2012,菏泽)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场所里烟雾弥漫属于_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
三、解答题
12.如图4—1—2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4-1—2甲),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4—1—2乙),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
为什么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且乙大于甲?
B 培优综合练
1. (2012,绵阳)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
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B.在固体中,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振动,而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中到处移动
C.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组成物体的分子就停止热运动了
D.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排列规律一样
3.(2012,株洲)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4.(2012,北京)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4一1一3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分布的四个示意图(图4—1—4),其中正确的是( )
5.(2012,泰州)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_。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有关。
6.(2012,自贡)劣质的板材、涂料、胶合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___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_越高,_________越剧烈。
C 拔尖拓展练
(推理题)小明有一次打开了很久没用过的铅笔盒,看到有一块橡皮和一支绿色的铅笔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开后,发现里面有一部分也变成了绿色,从科学角度分析一下:橡皮里面变成绿色是_________现象;为什么在天气热的时候容易看到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A】一、1.D
2.D 点拨:在十几米外就能闻到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这是因为桧木芳香分子运动到了人们身边,说明桧木芳香分子是运动的。
3.B 点拨:柳絮、落叶、雪片是物体,它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能闻到荷花的香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答案为B。
4.D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必须明确以下两点:一是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二是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A 点拨:本题易错选,尘土属于小物体,它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B、C、D选项均是由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答案为A。
6.D 点拨:能够闻到酒精的气味是酒精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所以D选项正确。
7.C 8.D
9.C 点拨:由题图可知,墨水在冷水中扩散得慢,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冷水分子运动得慢,而热水分子运动得快,所以A选项错误;内能是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热水与冷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热水与冷水都有内能,故B选项错误;比较两图可知,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慢,而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C选项正确;扩散可以在任何物体之间发生,故D选项错误。
二、l0.运动着;加快
11.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l2.因为在题图乙中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间存在分子引力,使其示数比较大。
【B】1.B 点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而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A选项错;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B选项正确;当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增大,c选项错;由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排列方式及分子间作用力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D选项错。
2.B 点拨: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A选项错;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固体分子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可以在空间中到处移动,B选项正确;物体温度为0℃时,物体分子热运动较慢而不是停止热运动,c项错;液体和气体的分子排列是不一样的,故D选项错。
3.C 点拨:露珠呈球状是由于露珠表面紧缩所致,这体现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露珠缩小到其表面积最小,C选项正确。
4.D 点拨:抽出部分气体后,气体的质量变小,分子数变少,但由于气体要充满它所在的整个空间,所以会出现如D选项中的示意图所示情形。
5.间隙;温度点拨: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到对方分子的间隙中去了。在热水中墨水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
6.扩散;温度;分子无规则运动 点拨:装修房屋时,劣质的板材、涂料、胶合剂中含有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会向室内空气中扩散。夏天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C】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