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谁是最可爱的人》叙述了志愿军战士:
1.哪三件英雄事迹?
2.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什么精神品质?
英雄事迹 思想感情 精神品质
第一事例 (第5段) 松骨峰战斗
英 雄 主 义
第二事例 (第10、11段) 对朝鲜人民的爱
第三事例 (第13段)
小 结 对祖国人民的爱
对敌人的恨
国 际 主 义
爱 国 主 义
马玉祥抢救小孩
防 空 洞 谈话
无论是对敌人的恨,还是对朝鲜人民的爱,都根基于
志愿军战士对祖国人民的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选材典型
“在写作时,我从二十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几经推敲、删减,最后选定了三个最能表现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
事实告诉我们:
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强烈的抒情性:
反问 感叹
强烈的抒情性:排比
第3段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强烈的抒情性:人称
第1段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
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
这就是: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15段
亲爱的朋友们,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
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
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
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
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
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
第15段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
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
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文中“我”的反复使用,加强了抒情性;
与之对应的是“你”,形成了强烈的召唤
结构,召唤读者产生共鸣。
强烈的抒情性:人称
做一个可爱的人
人的精神生活,有极宽广的领域。政治、文化、道德、理想、友谊、爱情等等,都是这个领域中色彩烂漫的花朵。
一个人,应该极力去开拓这个美丽的精神世界。让它丰富、宽广起来。让它发出火光和音乐一般的声音。让它像长满野花、充满香气的草原。让它像起伏万状的山岳。让它像呼啸着暴风雨的海洋。让它能容纳下这块大地,这块生育着亲爱的人民的大地!千万不可使它荒芜。也千万不可使它只有两个可怜的土坑:“名”、“利”的土坑。教 师 备 课 笔 记
教 学 内 容 谁是最可爱的人 备 课 时 间
课 型 新授课 上 课 时 间
教学目标 1.梳理典型事例,学习“选材要典型” 2.把握句式、人称等,感受强烈的抒情性 3.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思考“如何做一个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 梳理典型事例,学习“选材要典型”
教学难点 把握句式、人称等,感受强烈的抒情性
教学准备 PPT制作
教 学 预 案 课前播放,营造氛围:《山河无恙》 梳理事例,学习“选材要典型” 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作业本》“任务一”回答: 哪三件英雄事迹? 对应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应什么精神品质? 活动一:完成表格 小结:无论是对敌人的恨,还是对朝鲜人民的爱,都根基于 志愿军战士对祖国人民的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写作思考:选取哪些典型事例,表现老师在网课期间的认真敬业? 把握句式、人称,感受强烈的抒情性 师生回顾穿插在三个事例中,叙、议、抒结合的句子,通过对反问、感叹句式的品读,感受强烈的抒情意味 请生结合《作业本》“任务二”谈排比句式对增强抒情的理解 教师引导、展示人称的句子,感受文首第一人称与文末第二人称的搭配使用,形成了强烈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强烈的抒情性 做一个可爱的人 PPT展示魏巍的一段话: 人的精神生活,有极宽广的领域。政治、文化、道德、理想、友谊、爱情等等,都是这个领域中色彩烂漫的花朵。
一个人,应该极力去开拓这个美丽的精神世界。让它丰富、宽广起来。让它发出火光和音乐一般的声音。让它像长满野花、充满香气的草原。让它像起伏万状的山岳。让它像呼啸着暴风雨的海洋。让它能容纳下这块大地,这块生育着亲爱的人民的大地!千万不可使它荒芜。也千万不可使它只有两个可怜的土坑:“名”、“利”的土坑。 作业布置 《作业本》任务二、三 设计意图、修改与调整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谁是最可爱的人》说课稿
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稿,梳理内容、感受情感、学习精神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作者在回忆这篇文章的创作时说:“在写作时,我从二十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几经推敲、删减,最后选定了三个最能表现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
通过句式、排比、人称,增强抒情性。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抒情意味。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通过语文实践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本课针对初一学生虽对“通讯”这一体裁有一定了解,对文中所记录的材料能进行一定归纳,但对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表达中心,则不知所以然这一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积极参与课文的分析,让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中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感知“如何围绕中心选材”这一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根据教材特色和设计理念,制定了教学突破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突破口:魏巍曾在朝鲜战场上记下了二十几个事例,但在文中只写了三个事例,为什么不全部写下来?
教学目标:1. 学习选取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
2.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教学目标1是显性的、直接的,而教学目标2则是则是隐性、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理清材料与中心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理解文中不少抒情、议论段落的作用。
四、教学流程
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呢?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鉴于本文特点,我的导入从创设情境入手,利用音乐,渲染气氛,一曲“志愿军战歌”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时代。
课文分析至关重要,因为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难点要在这里解决,教学重点要在这里强调。
首先,速读全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概括性的句子说出文章主要叙述的三件事。
其次,提出教学突破口,为下文分析埋下伏笔,出示教学目标。
然后,分析文章三个典型事例
1.出示挂图,分析“松骨峰战斗”一例
先指定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并要求思考,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文中如何描写战士们英勇歼敌的?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崇高品质?然后分析语段,体会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再以齐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这部分内容结束对这一事例分析。
2.分析“马玉祥救小孩”一例
在指定2位学生朗读时,要求其他同学圈划出表现志愿军战士对人民爱的语句。接着通过分析马玉祥救小孩的动机和表现,反映其国际主义精神。
3.分析“防空洞谈苦乐”一例
先提出思考题:第一、第二个事例已能充分说明志愿军战士恨敌人、爱人民,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那么,删去这个事例行不行?后让学生散读这部分内容,然后通过分析,通过学生对这一部分其它内容的质疑,让他们明白正是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祖国人民的深沉的爱,才会使他们对敌人无比恨,对朝鲜人民具有强烈的爱。
至此,通过朗读、提问、质疑、讲解等方式对课文主体部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我们完成了教学目标一: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同时自然地解决了教学突破口中的问题。
最后,讨论问题,至此,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中你觉得怎样的人是“最可爱”的?通过讨论,让学生争做时代“最可爱的人”,同时巩固了教学目标二。
另外,针对本课的难点,文中不少抒情、议论段落的作用?我在课文分析、事例小结的时候尽量使用文中语段。如:在“导语之后”,先听录音(课文1—3节),让作者的激情感染读者,使作者“最急于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最急于”知道的,再速读全文,整体感知。分析三个事例之间也尽量用文章语段进行过渡;在分析完事例后,再听录音(课文第14、15节),激发感情,让读者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利用这样的方式,一使这堂课的结构紧凑,二为下一课分析文中抒情、议论段落的作用埋下伏笔,所以本堂课的作业为:传情达意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文中抒情、议论段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