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统编版高一年级必修上册
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一、作者档案
档案(一)
【简历】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运动。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4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 席。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品】 《女神》《天狗》《天上的街市》等
档案(二)
【简历】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发表《七子之歌》。1928年 1月出版诗集《死水》。1932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作品】 《红烛》《七子之歌》《死水》等
档案(三)
【简历】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负伤回国,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1956年到青海文联工作。1979年复出,到青海作协工作
【作品】 《慈航》《山旅》《意绪》等
档案(四)
【简历】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作品】 《致英国人民》《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云》《致云雀》《西风颂》等
二、背景链接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毅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时,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这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2.《红烛》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他仍对文学念念不忘,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使他创作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由泰东书局出版。《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大学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3.《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首诗写于1962年,当时作者身处的环境稍显冷寂与沉闷,作者用一颗冷静的心审视时代与自身,故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定格了他所有诗歌的情绪基调和精神高度,是他生命精神质量的承载,更是他对生命本质强力的确认。
4.《致云雀》
这首诗写于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当时的强烈感受和最初反应,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三、文化常识
1.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浪漫主义是文学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即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
2.三美
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这是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由闻一多提出。“三美”中的“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一、认读字音
1.单音字
2.多音字
二、辨识字形
三、积累词语
(一)词义辨析
1.慰藉·抚慰
[辨析] “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抚慰”是帮助别人反省或振作。
[情境选词] ①爱心像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______。
②面对这种艰难的情形,在______灾民的同时,也要稳定当前的社会秩序。
慰藉
抚慰
2.摈弃·摈除
[辨析] “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情境选词] ①做好新时代基层好干部,首先要______旧思想、旧观念,走在群众的前面。
②春节将近,移风易俗、______陈规陋习,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摈弃
摈除
3.以至·以致
[辨析] “以至”有“甚至”的意思,表示由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情境选词] ①他专心致志地工作,______有人打招呼他也没有听到。
②他没有认真备考,______未能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以至
以致
(二)成语积累
[释义]
1.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2.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3.霞蔚云蒸: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情境呈现]
任务一 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总揽全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感知内容
本文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想象看到了哪些意象?
[明确] 立足点:地球边上。想象看到:地球北极的北冰洋的晴空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的万顷洪涛。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北冰洋 ②太平洋
3.主旨归纳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使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红 烛
1.感知内容
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外在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_____”字上面,凸显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__________,“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
最后一节归结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哲理上,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上,也就表明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宗旨。
红
诗人自身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思维导图
[明确]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主旨归纳
诗人借用红烛的意象,写出了红烛的责任,生活中的困顿和失望,以及红烛的奉献精神,全诗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红烛的歌颂,并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
峨日朵雪峰之侧
1.感知内容
全诗两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明确] 第一小节写登山的体验,第二小节抒发登山的感受。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石砾 ②快慰
3.主旨归纳
诗人在诗中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致 云 雀
1.感知内容
诗人在描绘云雀时主要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请从云雀的外在形象和云雀的歌声两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 诗人在刻画云雀的外在形象时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比作玫瑰,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2.思维导图
[明确] ①优美婉转的歌喉 ②愿望与抱负
3.主旨归纳
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展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任务二 文本研读——对比阅读,重点突破
任务突破一 “象”由情生——悟新诗意象之意
1.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明确]
诗歌 主要意象 意象特点 情 感
《立在地球 边上放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雄伟壮丽 勇敢昂扬、奋发进取的精神,热切向往、执着追求的勇气
《红烛》 红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美
云海、北冰
洋、太平洋
赤诚、不惜牺
牲、无私奉献
诗歌 主要意象 意象特点 情 感
《峨日朵 雪峰之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劲、雄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云雀》 云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美、赞叹
太阳、石砾、巨石的罅隙、雄鹰、雪豹、蜘蛛
面对艰难坎坷,坚强不屈,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自由的化身、欢乐的精灵,超越痛苦和逆境,坦荡泰然、勇于追求自由和真理
任务突破二 探寻新诗的别样风景——析新诗布局之巧
2.本课四首诗同属于现代诗,在结构、韵律方面有何特点?与其抒发的情感有何关系?请学生分成四组,一组一篇分别讨论,然后形成书面答案。
[明确] 本课四首诗虽同属现代诗,但在结构、韵律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其中,《致云雀》格律较为严格,可划入现代格律诗的范畴。其他三首则可称之为自由体诗。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几乎不讲诗歌的“形式”,完全不考虑诗句的“咏唱动听”,一任感情的宣泄。全诗共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读者低吟浅唱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戛然而止。这种句式,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贯性,粗犷豪放的语言强化凸显了诗的力度,径直坦陈的赤裸情感,更易于与读者交流,产生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2)《红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格律诗,整首诗诗行长短自由不齐,诗节大小不一,字数也不相同,但整体格局仍然大致是均匀整齐的,九小节中,每节都以“红烛啊”为开端,复沓式的反复吟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思想情感的不断变化,行节之间层次鲜明,逻辑关系清晰可循,全诗构成一种冷静——热烈——冷静的圆形发展轨道,诗歌的情感结构由此得以完美构建,体现了闻一多诗学观念里的“建筑美”,直线的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更具有和谐对称之美。
(3)《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看作一首较典范的自由体诗。它不受格律限制,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
(4)《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全诗由二十一个诗节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了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全诗节奏流畅激昂;诗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韵脚排列整齐,一般是隔行押韵,最后一行重复押韵,给人一种回旋往复的音乐之美。
虽然这四首诗的外在结构各具特点,但都服务于情感抒发的需要,四首诗的情感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都得到了完美的抒发,使它们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任务突破三 “意”由言出——赏新诗词句之美
3.(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最突出的一个字是什么?请加以赏析。
[明确] 示例一:“提”字,表现了“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横扫旧宇宙的力量。
示例二:“推”字,表现了“太平洋”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的猛烈冲击。
(2)阅读《红烛》一诗,回答: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
[明确] “红”是赤诚的象征,诗人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
(3)《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有什么含义?
[明确] 这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个高度虽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
(4)《致云雀》第二十节中的“鄙弃尘土”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远离尘土,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
【课内关联】
在闻一多的《红烛》中,一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
赏析意象
【技巧指导】
一、意象内涵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它是诗歌中凝聚了作者思想情感而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二、意象鉴赏三方法
1.读诗歌,确定意象
一首诗中往往有多个意象,做题时,要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
意象的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等。
(2)提供环境或背景。它通常表现为将多个意象组成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爱国情”。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全诗的线索。
分析事物形象类思路:审清题意——筛选描绘事物形象的有关词句
——分析事物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描写该形象的寓意——指出该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三、规范答题
【课内关联】
《红烛》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如《红烛》九节诗中每一节都用“红烛啊”开头,这样就形成了间隔反复,进而串起了全诗。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彩。
妙用反复
【技巧指导】
反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
从形式上,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间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叫“连续反复”;另一种是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中间插入其他语句,叫“间隔反复”。
从内容上,反复修辞手法有词语反复、句子反复、语段反复等几种类型。
运用反复手法需要注意:①必须符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②必须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反复,不是随便重复任何语句都可以。③与排比区别开来。反复和排比类似,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反复着重于突出某种情感或强调某个意思,侧重点在重复的句子或词语上;而排比的侧重点却是在不同的词语上。
【学以致用】
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反复咏叹“社会需要爱心”,另写两组句子。
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参考示例] 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