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3 11: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
2
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
3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4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目 录
01
自然环境的组成
0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03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情 境 导 入
〖 思考〗
尝试分析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说一说形成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自然环境要素?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环境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液态水为主的水圈、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
生物(植物)
大气
土壤
水(河流 )
岩石(地貌)
地球内能、太阳能等
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知识讲解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整体性: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思考:1.在大尺度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地理圈层?
2.各圈层间是如何做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知识讲解
水循环
生物循环
植物
微生物
环境
动物
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实例说明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江南丘陵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表水丰富
河流众多
流水作用强烈
山、丘、盆、谷交错
红壤、黄壤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以江南丘陵为例,从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方面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了一个整体。整体性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堂探究
试根据下图,说一说:
1.水文要素与其他要素产生联系的过程。
2.当水文要素发生改变,会造成什么影响?
1.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2.可举例说明。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知识小结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江南丘陵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表径流减少
流水作用强烈
山、丘、盆、谷交错
红壤、黄壤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夏季风异常,降水减少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知识讲解
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森林--------------被砍伐------------------荒漠化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知识讲解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土壤的功能
东亚季风的形成,也是大陆与大洋组合后产生的新功能。
光照
(有机物)
6CO2+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生产有机物的功能
二氧化碳

能量
氧气
糖分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阅读理解
教材P106:阿根廷的蜂蜜生产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蜜源植物种类繁多,蜂群发育较快,生产的蜂蜜种类较多。
有利:地势平坦,气候条件适宜,主产区。
不利:水灾较多,冬季潮湿、夏季多雨,有时发生病害。
气候条件复杂,蜜源植物混杂,蜂蜜产量较少。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思考探究
自然环境是如何实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人类活动增加了
大气中的CO 含量。
大气本身不具有
消减CO 的功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CO 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结合,形成沉淀。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探究活动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三)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1.晚古生代中晚泥盆纪时期,湖南西北地区地壳下降,发生大面积海浸,成为一片汪洋。
2.张家界处于“川湘凹陷地带”之深海处,靠近古陆,经过沉积和漫长而又复杂的成岩过程,形成厚达500多米的石英砂岩。3.经过漫长的流水切割、差异风化、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
形成了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的地貌景观。
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 思考〗
尝试分析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
随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案例分析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
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请根据统一变化过程的原理,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经过a—b—c—d—e五个阶段的演化:
地貌: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
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 ;
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陆地生物 ;
土壤:逐渐由湿变干;
水文:水面逐渐缩小至消失。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堂探究
P107材料:就苏门答腊岛的地理位置来看,当地属于热带雨林景观。而由于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该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较少。该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这是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海岸推进,冲击力量甚大,可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该岛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仅1500-1700毫米。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堂探究
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原因。
2.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3.导致苏门答腊岛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地理要素是什么?
①板块挤压隆起形成岛屿,岛屿面积狭小; ②西部山地较多,地势较高,改变了水热状况,缺失热带雨林形成的条件。
①岛屿西岸经常遭受拍岸浪,且海岸线较为平直;②岛屿东岸海域面积狭小,海水较浅;③东岸多珊瑚礁,使港口水深不够、航道极少。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实例探究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探究:人类砍伐森林、破坏草地、过度垦殖、开矿等不合理行为使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破坏,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黄土高原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
湿度减小,逐渐干旱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频发
对地表冲刷加剧,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土壤贫瘠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实例探究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探究:人类砍伐森林、破坏草地、过度垦殖、开矿等不合理行为使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破坏,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地区。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实例探究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拓展延伸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3.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开矿之后进行回填、复垦;
2.集中处理矿渣,避免占用土地;
3.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4.对废气进行达标处理后再排放;
5.积极开发新能源。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教材探究
P108活动题1
(1)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移民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为什么尽管恢复了部分区域被破坏的湿地环境,但要恢复美洲鹤原来的生活环境却仍有很多困难?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为什么人工训练美洲鹤并野外放飞,实验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①因需要农业土地和建筑用地,会围湖造田、排干沼泽,造成湿地减少;②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地表水减少。
①原先湿地受到破坏,已经使该地区的气候变干,地表径流发生改变,生物种类变少; ②局部区域湿地恢复后,气候、地表径流以及生物的恢复期需要重建,有演替的过程。
人工训练无法达到野外生存环境的条件,放生后往往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导致死亡。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堂小结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堂演练
1.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2.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D
D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据此完成1-2题。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堂演练
近年来,多肉植物凭借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奇特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节节攀升。据此完成3-4小题。
3.多肉植物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很多种类表皮被蜡被毛。表皮气孔数远少于其他植物,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这种特征主要是为了
A.储存养分 B.促进对水分的吸收
C.减少蒸腾作用 D.减轻大风影响
4.多肉植物的特性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