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3 14: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0.5分,共15分)
1.(0.5分)我国传统医学对脉搏研究很早,2000多年前,著名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了。下列血管中能出现脉搏现象的是(  )
A.肺静脉 B.桡动脉 C.毛细血管 D.上腔静脉
2.(0.5分)当病菌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白细胞的功能是(  )
A.止血凝血 B.吞噬病菌 C.运输氧气 D.运输养料
3.(0.5分)警察在刑事案件现场提取到了血迹(残留的血液),可用于鉴定的DNA最可能源于血液成分中的(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4.(0.5分)下列人体的器官中,位于胸腔的是(  )
A.肝脏 B.肾脏 C.肺 D.胃
5.(0.5分)心脏壁是由心肌构成,壁内是心腔,观察如图,体循环的起点是(  )
A.①右心房 B.②右心室 C.③左心房 D.④左心室
6.(0.5分)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出汗液 B.排出食物残渣
C.呼出二氧化碳 D.排出尿液
7.(0.5分)王奶奶体检时发现血脂偏高,她的饮食中应该控制摄入的是(  )
A.牛奶 B.水果 C.蔬菜 D.五花肉
8.(0.5分)如图是人体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是氧气 B.①和②都是二氧化碳
C.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 D.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9.(0.5分)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可以看到血细胞单行通过的结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10.(0.5分)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白细胞,内无细胞核
B.②是红细胞,内有细胞核
C.③是血小板,有止血功能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
11.(0.5分)某人煤气中毒,由肺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  )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12.(0.5分)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内血流速度最快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D.多数静脉在皮下分布较浅
13.(0.5分)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4.(0.5分)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15.(0.5分)在人体内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主动脉
16.(0.5分)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17.(0.5分)正常情况下,与血浆的成分比较,原尿中不含(  )
A.血细胞 B.葡萄糖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
18.(0.5分)如图为人体肺内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
C.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19.(0.5分)建立中学生健康档案是关注生命的重要举措。如下表为某校两位男同学的血常规化验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姓名:小刚   性别:男 姓名:小强   性别:男 正常参考值
化验项目 测定值 化验项目 测定值
RBC(红细胞) 4.8×1012 RBC(红细胞) 3.1×1012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18×109 WBC(白细胞) 8×109 (5.0﹣10)×109个/L
Hb(血红蛋白) 142 Hb(血红蛋白) 103 120﹣160g/L
A.两人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下都能看到细胞核
B.依据小刚的化验单判断他可能患有炎症
C.小强血液中红细胞偏少,可能患有白血病
D.两人在饮食中均无须多摄入牛肉等肉食品
20.(0.5分)某O型血伤员因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医生应给他输入(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21.(0.5分)登山队员登顶前需在高原上进行长期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队员们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2.(0.5分)心脏内的瓣膜使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心房→心室→动脉 B.心室→心房→静脉
C.心室→心房→动脉 D.心房→心室→静脉
23.(0.5分)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小秦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2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24.(0.5分)平静时,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活动表现为(  )
A.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强
B.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弱
C.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强
D.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弱
25.(0.5分)心脏的四个腔中,与右心房相连通的血管应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上、下腔静脉
26.(0.5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体 D.肾单位
27.(0.5分)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和输尿管 B.膀胱和输尿管
C.膀胱和尿道 D.肾脏和膀胱
28.(0.5分)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如表中所示,请指出P、Q各是什么物质(  )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尿素,Q是蛋白质
C.P是尿素,Q是葡萄糖 D.P是葡萄糖,Q是尿素
29.(0.5分)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30.(0.5分)如图是健康人尿液形成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4和结构5构成肾单位
B.结构1和2内均流动脉血
C.过程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结构5中的液体含葡萄糖和大分子蛋白质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5.5分)
31.(3.5分)依据如图所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回答问题:
(1)图中①为    ,②为    ,⑤为    。
(2)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是血细胞中的    细胞,人体某部位发炎时,血细胞中的    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
(3)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有    。(答两点)
32.(3.5分)武汉90后女青年侯晓珂被人称为“熊猫女侠”,因为她在短短的5年内累计献出9900mL的Rh阴性O型血,献血量相当于两个成年人全身的血量,献出的血量足以挽救40多个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
(1)侯晓柯的血最适合挽救Rh    性    型血的患者。
(2)在献血时,一般适合用于采血的血管类型是    ,一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健康,在一个月内血浆成分和血细胞都能够得到补充。人的血细胞主要由    骨髓产生。
(3)如果检查时发现献血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偏    ,说明他可能贫血,鉴于上述情况医生会告诉他暂时不能献血,会建议他多吃含    和    丰富的食物。
33.(3.5分)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   和   。(填序号)
(2)尿液的形成包括   和   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脏后成分最主要的变化是   。
(3)小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验尿发现其中有葡萄糖等,据此推断小李可能是肾单位中   发生了病变。(填名称)
34.(4.5分)体外膜肺氧合(ECMO)也叫人工肺,是一个可以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仪器,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图甲),图乙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内填序号)。
(1)甲图中“人工肺”包括两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肺;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人工泵相当于人体的    (器官)。
(2)肺循环的起点是乙图中的[   ],终点是乙图中的[   ],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    含量增加,乙图⑦中的血液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丙图表示人体的物质交换,据图回答:①表示的气体是    ,②表示的气体是    ,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与    结合。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0.5分,共15分)
1.(0.5分)我国传统医学对脉搏研究很早,2000多年前,著名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了。下列血管中能出现脉搏现象的是(  )
A.肺静脉 B.桡动脉 C.毛细血管 D.上腔静脉
【分析】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解答】解: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位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医生可据此诊断疾病。脉搏是动脉所特有的现象,故肺静脉、毛细血管、上腔静脉都不会出现脉搏现象,桡动脉能出现脉搏现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脉搏的概念。
2.(0.5分)当病菌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白细胞的功能是(  )
A.止血凝血 B.吞噬病菌 C.运输氧气 D.运输养料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故选:B。
【点评】血液的成分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3.(0.5分)警察在刑事案件现场提取到了血迹(残留的血液),可用于鉴定的DNA最可能源于血液成分中的(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即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解答】解:A、红细胞无细胞核,没有遗传物质,A错误;
B、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有遗传物质,可以鉴定DNA,B正确;
C、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没有遗传物质,C错误;
D、血浆没有细胞结构,没有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鉴定依据是细胞核中的DNA,而血液中只有白细胞内含有细胞核。
4.(0.5分)下列人体的器官中,位于胸腔的是(  )
A.肝脏 B.肾脏 C.肺 D.胃
【分析】哺乳动物体腔内特有结构是膈肌,膈肌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特征。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胸腔内只有心脏和肺;小肠、胃、肝脏在腹腔,据此解答。
【解答】解:哺乳动物体腔内特有结构是膈肌,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胸腔内有心脏和肺;腹腔内有胃、肠、肝脏脾脏等。
故选:C。
【点评】掌握心脏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5.(0.5分)心脏壁是由心肌构成,壁内是心腔,观察如图,体循环的起点是(  )
A.①右心房 B.②右心室 C.③左心房 D.④左心室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解答即可。
【解答】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即体循环的起点是④左心室。
故选:D。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6.(0.5分)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出汗液 B.排出食物残渣
C.呼出二氧化碳 D.排出尿液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及途径。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据此解答。
【解答】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食物残渣不属于排泄。可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排泄的途径和主要途径,注意缺乏排泄和排遗,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7.(0.5分)王奶奶体检时发现血脂偏高,她的饮食中应该控制摄入的是(  )
A.牛奶 B.水果 C.蔬菜 D.五花肉
【分析】血脂高的原因一般分两部分。一部分原因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太多,比如平时就比较喜欢吃油水大的食物或者是点心之类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体内的参与胆固醇,或者甘油三酯代谢的酶有问题,也会导致血脂增高。
【解答】解:血脂偏高可能的原因是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太多,比如平时就比较喜欢吃油水大的食物或者是点心之类的。牛奶富含蛋白质,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五花肉富含脂肪。所以王奶奶体检时发现血脂偏高,她的饮食中应该控制摄入的是五花肉。
故选:D。
【点评】了解常见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是解题的关键。
8.(0.5分)如图是人体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是氧气 B.①和②都是二氧化碳
C.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 D.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分析】图中表示人体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根据箭头方向可知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解答】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图中②过程表示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①过程表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提高学生的识图、析图的能力。
9.(0.5分)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可以看到血细胞单行通过的结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管壁只有一层细胞组成,管径极细,血流速度最慢,只能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10.(0.5分)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白细胞,内无细胞核
B.②是红细胞,内有细胞核
C.③是血小板,有止血功能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
【分析】血液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解答】解:A、①为红细胞,内无细胞核,A错误。
B、②是白细胞,内有细胞核,B错误。
C、③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正确。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点评】知道血细胞中三种细胞的数量关系和三种血细胞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1.(0.5分)某人煤气中毒,由肺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  )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某人煤气中毒”,由肺吸入的一氧化碳经过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因此由肺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图来分析解答问题。
12.(0.5分)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内血流速度最快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D.多数静脉在皮下分布较浅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解: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故A错误。
故选:A。
【点评】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
13.(0.5分)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分析】根据血液的组成和各分部的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解: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90%的成分是水,所以血液中的物质大都是溶于水被运输的,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故选:D。
【点评】血液的成分可以借助于血液分层示意图进行掌握。
14.(0.5分)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分析】本题考查血小板的作用,即止血和加速凝血,据此答题.
【解答】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一直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所以划破手指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止血;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故选:D。
【点评】关键知道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但仅是少量出血.
15.(0.5分)在人体内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主动脉
【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人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解:毛细血管是人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故选:C。
【点评】对于毛细血管适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可根据它的三大特点:薄、细、慢进行掌握。
16.(0.5分)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分析】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常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解答】解:AB、AB试管中加入几滴柠檬酸钠(一种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A错误,B正确;
CD、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血液后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因此CD两试管应该为血清和血块,CD错误。
故选:B。
【点评】关于血液的成分,可通过总结规律:血液只能分为两部分,加入抗凝剂,就是血浆和血细胞;不加抗凝剂就是血清和血块。
17.(0.5分)正常情况下,与血浆的成分比较,原尿中不含(  )
A.血细胞 B.葡萄糖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正常情况下,与血浆的成分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18.(0.5分)如图为人体肺内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
C.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血液经过肺循环后的血液变化情况。可以从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方面分析解答。
【解答】解: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a肺动脉内流静脉血,c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故选:C。
【点评】住血液流动的方向: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静脉。
19.(0.5分)建立中学生健康档案是关注生命的重要举措。如下表为某校两位男同学的血常规化验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姓名:小刚   性别:男 姓名:小强   性别:男 正常参考值
化验项目 测定值 化验项目 测定值
RBC(红细胞) 4.8×1012 RBC(红细胞) 3.1×1012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18×109 WBC(白细胞) 8×109 (5.0﹣10)×109个/L
Hb(血红蛋白) 142 Hb(血红蛋白) 103 120﹣160g/L
A.两人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下都能看到细胞核
B.依据小刚的化验单判断他可能患有炎症
C.小强血液中红细胞偏少,可能患有白血病
D.两人在饮食中均无须多摄入牛肉等肉食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解答】解:A、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两人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下都不能看到细胞核,错误。
B、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依据小刚的化验单判断他可能患有炎症,因为他的白细胞值高于正常值,正确。
C、小强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少,可能患有贫血,错误。
D、牛肉等肉食品含蛋白质,因此小强在饮食中应多摄入牛肉等肉食品,小刚无须多摄入牛肉等肉食品,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血常规化验单的知识,即可解答本题。
20.(0.5分)某O型血伤员因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医生应给他输入(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分析】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解答】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所以某伤员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已知其血型为O型,则只能接受O型血。
故选:D。
【点评】关键点:在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1.(0.5分)登山队员登顶前需在高原上进行长期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队员们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故选:A。
【点评】知道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2.(0.5分)心脏内的瓣膜使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心房→心室→动脉 B.心室→心房→静脉
C.心室→心房→动脉 D.心房→心室→静脉
【分析】心脏的结构: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心脏的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据此解答。
【解答】解: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心脏的结构特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心脏瓣膜的作用是重要的知识点,应特别理解和记忆,属于基础题。
23.(0.5分)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小秦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2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1动脉、2毛细血管、3静脉。
【解答】解:图中1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3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2中的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
故选:C。
【点评】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24.(0.5分)平静时,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活动表现为(  )
A.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强
B.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弱
C.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强
D.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弱
【分析】根据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收缩有力,心率较慢,心脏输送血液的功能强,分析解答.
【解答】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收缩有力,心率较慢,心脏输送血液的功能强,所以平静状态时,运动员的心脏活动表现为心率较慢,心肌收缩有力。
故选:C。
【点评】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增强心血管的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5.(0.5分)心脏的四个腔中,与右心房相连通的血管应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上、下腔静脉
【分析】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心尖向左;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据此解答.
【解答】解:A、右心室连通肺动脉。A错误;
B、左心房连通肺静脉,B错误;
C、左心室连通主动脉,C错误;
D、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D正确。
故选:D。
【点评】关于心脏的结构,是中考的重点,应结合者心脏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26.(0.5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体 D.肾单位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解答】解: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100万个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7.(0.5分)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和输尿管 B.膀胱和输尿管
C.膀胱和尿道 D.肾脏和膀胱
【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如图:
肾脏是形成尿液、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输尿管是输送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
【解答】解: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选:D。
【点评】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8.(0.5分)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如表中所示,请指出P、Q各是什么物质(  )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尿素,Q是蛋白质
C.P是尿素,Q是葡萄糖 D.P是葡萄糖,Q是尿素
【分析】由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在肾小管中流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
(2)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的,尿液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形成的.
(3)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如果P是葡萄糖,到输尿管时应该是0,不应该变大,A错误。
B、如果Q是蛋白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被过滤回血液,当液体流经肾小管时为0,不应该不变,B错误。
C、P是尿素,流经输尿管时之所以变大是因为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了血液,而Q是葡萄糖是输尿管为0也符合题意,C正确。
D、如果P是葡萄糖,当液体流经肾小管时为0,不应该变大,D错误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的能力.
29.(0.5分)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分析】(1)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解答】解: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氧气减少。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在肾脏的流经途径和成分变化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虽然代谢废物减少,但肾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0.(0.5分)如图是健康人尿液形成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4和结构5构成肾单位
B.结构1和2内均流动脉血
C.过程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结构5中的液体含葡萄糖和大分子蛋白质
【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A为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小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
【解答】解:A、肾单位包括4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三部分。A错误。
B、1为入球小动脉流动脉血,2为肾小静脉流静脉血。B错误。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所以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5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5.5分)
31.(3.5分)依据如图所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回答问题:
(1)图中①为  心脏 ,②为  血液 ,⑤为  血浆 。
(2)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是血细胞中的  红 细胞,人体某部位发炎时,血细胞中的  白 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
(3)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有  少吃动物类脂肪、加强体育锻炼 。(答两点)
【分析】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
图中:①为心脏,②为血液,③④为动脉、毛细血管,⑤血浆。
【解答】解:(1)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图中①为心脏,②为血液。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因此⑤为血浆。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多。
(3)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尽量少吃动物类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等等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故答案为:
(1)心脏;血液;血浆。
(2)红;白。
(3)少吃动物类脂肪、加强体育锻炼。(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2.(3.5分)武汉90后女青年侯晓珂被人称为“熊猫女侠”,因为她在短短的5年内累计献出9900mL的Rh阴性O型血,献血量相当于两个成年人全身的血量,献出的血量足以挽救40多个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
(1)侯晓柯的血最适合挽救Rh  阴 性  O 型血的患者。
(2)在献血时,一般适合用于采血的血管类型是  静脉 ,一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健康,在一个月内血浆成分和血细胞都能够得到补充。人的血细胞主要由  红 骨髓产生。
(3)如果检查时发现献血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偏  低 ,说明他可能贫血,鉴于上述情况医生会告诉他暂时不能献血,会建议他多吃含  铁 和  蛋白质 丰富的食物。
【分析】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解答】解:(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侯晓珂的血型是Rh阴性O型血,因此侯晓柯的血最适合挽救Rh阴性O型血的患者。
(2)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3)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故答案为:
(1)阴;O。
(2)静脉;红。
(3)低;铁;蛋白质。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输血的原则。
33.(3.5分)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⑤ 、 ④ 和 ⑥ 。(填序号)
(2)尿液的形成包括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脏后成分最主要的变化是 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
(3)小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验尿发现其中有葡萄糖等,据此推断小李可能是肾单位中 肾小管 发生了病变。(填名称)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⑥是肾小管、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球、③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解答即可。
【解答】解:(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葡萄糖,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病变,导致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
故答案为:(1)⑤;④;⑥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3)肾小管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肾脏的结构及尿液的形成,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题,常结合尿液的形成图出题,有一定综合性。
34.(4.5分)体外膜肺氧合(ECMO)也叫人工肺,是一个可以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仪器,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图甲),图乙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内填序号)。
(1)甲图中“人工肺”包括两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肺;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人工泵相当于人体的  心脏 (器官)。
(2)肺循环的起点是乙图中的[ ② ],终点是乙图中的[ ③ ],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  氧气 含量增加,乙图⑦中的血液是  动脉血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丙图表示人体的物质交换,据图回答:①表示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②表示的气体是  氧气 ,通过  气体扩散 作用进入血液,与  血红蛋白 结合。
【分析】图乙示血液循环途径: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静脉,⑦是主动脉,⑧是上、下腔静脉。
图丙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a肺动脉,b肺静脉,①二氧化碳,②氧气。
【解答】解:(1)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图可知,“人工泵”能够推动血液流动,相当于人体的心脏。
(2)血液循环的途径为:
由图可知,肺循环的路径是:②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③左心房。因此,肺循环的起点是乙图中的②右心室,终点是乙图中的③左心房。在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增加。乙图⑦为主动脉,流动脉血。
(3)如图丙所示,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血液中的①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②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这样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故答案为:(1)心脏。
(2)②;③;氧气;动脉血。
(3)二氧化碳;氧气;气体扩散;血红蛋白。
【点评】熟练掌握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