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3 14:56:18

文档简介

20.(12 分)
2022 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示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论题:历史中的文件折射出人类争取和实现人权的斗争。(2 分)
论述:17、18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主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生命、财产、自由、平等及反抗压迫等是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答案 C B B D D C A B 1789 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
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并第一次将“天赋人权”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份宣言成为法国革命的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奠基性文件、通向新宪法的第一步。
答案 C A B D A D B C 但资产阶级的人权形态在事实上将广大劳动人民排除在“人权”之外,《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揭
示了只有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为目标的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权的道理,并提出“每一个人的自
17.(12 分)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标志着科学的无产阶级形态的人权概念的形成。
(1)由单一的进口税变为进出口税相互配合的税制体系(进出口税制渐趋完备);由简单的抽分变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为多税种配合的复杂税种结构(税种结构更为清晰和缜密);从实物税到货币税;征收方式由从量征 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这次和平集会进一步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收变为从量和从价相结合。(任意 3 点,6 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
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
(2)新航路广泛开辟,中西方贸易进一步发展;国家政治形势影响(开海禁);私人出海贸易合法 同体理念,从时空维度对人类整体进行关怀,将“你”“我”变成“我们”,更加强调世界上每个国
化;明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量白银流入,银本位制度逐渐确立。(任意 3 点,6分) 家和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都是全球治理的平等参与者,体现了人权发展的时
代精神。
18.(14 分) 总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国际社会应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机遇、
(1)不同:历史研究范围扩大,史学内容丰富;史学体例不同;历史研究目的不同,史学要开民智, 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让世界充满和平与安宁,让人人得享人权。(2 分)
培养新国民;反对传统的循环论,提倡进化论史观。 (任意 3 点,6 分)
(2)原因:近代社会局势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爱国救亡
思潮推动;西学东渐,进化论思想的传播(近代西方文化传播);对传统经世致用治史理念的传承。
(4 分)
意义:推动中国史学的新发展(推动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型);助推进化论的传播,进一步解
放思想;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民主运动的发展。(4 分)
19.(14 分)
(1)特点:总体上天子参与的会盟较少;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参与的会盟占多数;诸侯与诸
侯的的会盟多集中在春秋前期;卿大夫参加的会盟多集中于春秋中后期,并且卿大夫间的会盟增多。
(4 分,答出 2点即可)
原因: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日渐瓦解;周王室衰落,宗法分
封制日渐崩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不断;春
秋后期,随着争霸战争及土地私有的进一步发展,卿大夫势力日渐兴起。(4分,每点 1 分)
(2)特点:关注国际热点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意结合中国实践;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3 分,任意 3点即可)
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理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香港和澳门的顺
利回归);“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3分,任意 3 点即可)
2022 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共 2页)第 1页 2022 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共 2页)第 2页4.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总结南方水田的耕作方式,“其法:起拔为疄(田垄),两疄之间,自成
一畎(田间小沟),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
高三历史试卷 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该耕作方式( )
A.有利于保苗抗旱排水防涝 B.促使南北农业发展趋向平衡
C.在元朝时开始出现并推广 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5. 表 1为元明清黄帝陵祭对比一览表,该表可以用来证明( )
考试时间:2022年 11月 2日上午 10:30-11:45 试卷满分:100分 表 1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朝代 统治时间(年) 祭祀次数 频次
符合题目要求。) 元 98 0 /
明 276 14 19.7
1. 图 1为龙山时期的陶寺城址,由此可知当时( )
清 268 30 8.9
A.民族文化认同决定了王朝的兴衰 B.民族矛盾是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王朝的长短取决于民族文化政策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
6. 清朝照会的旧文式例行在“为照会事”前面会冠以“天朝云贵总督”等官衔名目,如“天朝大
学士直隶总督部堂一等侯爵琦”。1840年后,琦善把照会中的“天朝”两字取消,仅留官衔,
后来此式成为定例。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清政府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政府变以夏凌夷为夷夏平等
C.宗藩观念初步向近代国家观念转变 D.朝贡外交转变为平等条约外交
7. 清初,赏戴孔雀翎的人员,除了清廷规定的外,其他人“出于酬庸旷典,惟有功而蒙特恩者,
始得赏戴”。到 19世纪六十年代,时人记载:“花翎红顶,几遍城市”,甚至“五品以上之官,
皆得援例捐纳”,造成对花翎“不复重视之矣”。这一变化( )
A.深受国内政治局势影响 B.说明服饰失去了传统政治意义
C.源于民众物质生活改善 D.反映出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
8. 《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在信中写道:“我在这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赞同革命,甚至比较开明
的低级满族官吏也反对他们的政府。现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该做什么的意见还为时太早,但我想,
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对此理解正确
图 1 的是( )
A.社会阶层分化开始出现 B.进入传统农耕时代 A.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C.初步形成复杂社会系统 D.奴隶制度走向繁荣 B.受传统影响作者主张渐进式变革
2. 岳麓秦简中有一条律令“令曰:黔首、徒隶名为秦者更名之,敢有、有弗更,赀(铠甲)二甲。”
C.表达出作者对革命的担忧和不满
里耶秦简记录的一条:诸官(名)为秦,尽更。这说明( )
D.清政府内部分化,已经土崩瓦解
A.秦朝开始实行避讳制度 B.秦文化具有君权至上特点
C D 9.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北京《晨报》上有一幅漫画将当时的社会流.秦朝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秦朝法律繁琐且注重形式
3 动喻为《孔雀东南飞》(如图 2 所示,孔雀的羽毛上写有学生、. 唐初基本沿袭隋朝制度,三省分立,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之职。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
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参与朝政决策。宪宗时期,由宦官出任枢密使,在皇帝与宰相、 学者、教授)。该现象( )
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唐朝中枢机构的演变( ) A.为中国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
A.说明了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B.反映中枢大权逐渐向内廷转移 B.反映当时知识分子向往共产主义
C.说明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D.导致唐朝政治黑暗和朝政混乱 C.巩固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图 2
2022 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共 6页)第 1页 2022 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共 6 页)第 2页
10.1939 年,毛泽东认为的民众是由工人阶级和农民组成。1942年 5 月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什么 A.①阶段,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 B.②阶段,源于传统殖民帝国的衰落和美洲独立
小资产阶级。”民众概念范围的变化( ) C.③阶段,亚洲革命风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作用
A.彰显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D.④阶段,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彻底瓦解殖民体系
C.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D.适应了党进行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 16.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 159.2和 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
11.表 2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原因省际迁移人口比例表(%) 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
表 2 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这说明( )
工作 分配 务工 学习 投亲 拆迁 退休 随迁 婚姻 其他 A.战后区域经济集体化初具形态 B.两极格局影响大国的外交政策
时间(年)
调动 录用 经商 培训 靠友 搬家 退职 家属 迁入 C.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 D.大国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1982-1987 19.89 5.26 8.57 9.02 13.35 — 2.54 18.68 15.54 6.15
1985-1990 15.06 4.53 29.46 8.38 10.39 — 1.48 10.86 13.66 6.18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995-2000 2.67 1.55 64.75 6.30 5.02 0.79 — 9.25 5.48 4.18 17.(12分)【中国古代海关税】
据此可知( ) 材料一 宋太宗雍熙年间对海外贸易征税的措施是“大抵海舶至,十先征其一”。……宋代市舶
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加速人口流动 征税的基本标准就是粗色和细色。细色是名贵香料、宝石等奢侈品,粗色是纺织品、木材、药材、
B.人口迁移动力逐渐向经济型迁移为主转变 食品等价格较为低廉的日用品。……宋元时期是对舶货进行物抽分,如日用品、选购品、特殊品和
C.该阶段的人口迁移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奢侈品等;并按照货物的数量按比例抽分,如宋太宗雍熙年间市舶征税的标准是“十先征其一”,“岁
D.人口迁移原因的多元化基于政治体制改革 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
12.16 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智与身体同样需要指导,好像两只马配合起来合力拉车一般。” ——摘编自贾洁蕊《中国古代市舶征税向海关税的变迁及其财政意义》
“我们所训练的,不是心智,也不是身体,而是一个人,我们决不能把两者分开。”这一主张( ) 材料二 明王朝所处之 14 世纪至 17 世纪,正是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隆庆帝即位后,
A.体现了理性意识影响教育思想 B.反映了法国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他接受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教训,“隆庆改元(1567),福建巡抚都御使
C.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 D.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 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与此相适应,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征税的制度渐趋完善。
13.17世纪,英王封地给臣民的时候,在特许状里规定,殖民地的自由民应该对涉及他们的立法有
据《东西洋考·饷税考》记载,当时的税收种类有:(一)引税。海商出海贸易,首先要到督饷
发言权。于是,赐给马里兰的塞西尔·卡尔弗特、宾夕法尼亚的威廉·佩恩,和南北卡罗来纳
馆领取文引,这就要交纳引税,实际上就是许可证税。这种税出自船主。起初每引税银 3 两,后来
以及新泽西的领主们的特许状都具体规定,所有立法都必须取得“自由民的同意”。这说明( )
将原额提高一倍。(二)水饷。这是一种船税,按船的大小向船商征收。往贩西洋的船只宽 1 丈 6 尺
A.美国的宪政有其历史渊源 B.英国的综合国力走向衰落
以上者,征银 5两。这实际上是征收的一种出口税。(三)陆饷。这实际上是商品进口税。商船回港
C.美洲殖民地反抗风起云涌 D.英国强化对封地的管理权
后,按船上货物多少计值征税,“以货多寡,计值征输。”例如,万历十七年(1589)每百斤胡椒征
14.20世纪苏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把各种工业托拉斯、商业辛迪加和国营商店改为经济核算制,
银 2 钱 5 分。
在各地区成立交易所和定期市场,以及缩小“剪刀差”、加强国营商业公司与农村供销合作社的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
联系等。这些措施( )
A.是卫国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B.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宋元到明朝市舶征税向海关税变迁的表现。(6分)
C.实现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 D.恢复自由贸易缓解了社会矛盾
15.图 3为 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周期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图 3
2022 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共 6页)第 3页 2022 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共 6 页)第 4页
18.(14分)【近代中国新史学】 论与现实问题,如新中国与承认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边界问题、美国的“台湾关系法”、
材料 梁启超在 20 世纪初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 ,领导了中国“史学的革命”,具有重大的 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事件、G20 杭州峰会等。空间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倡新史学要从地理、人种等角度切入,还要具 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国际法学者及时予以了关注。国际环境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国
备智力、产业、美术、宗教、政治等“五德”,并把这些作为历史的重要部分;而中国历代史书以记 际刑法等不但成为了现代国际法的新分支,而且也是中国国际法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
人为主,主要为了歌颂帝王功德。在《新史学》中,梁启超多次提到,历史的目的是叙述人群进化 ——摘编自杨泽伟《新中国国际法学 70 年》
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以施诸实用,贻诸来者;旧史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让皇帝知道兴替的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时期会盟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梁启超批评中国旧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他把“朝廷”与“国家”分开,提倡新的纪年方
式,反对以皇帝年号纪年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法研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新中国对国际
——摘编自胡静静《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说到“新史学”》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新史学”相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不同之处。(6 法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6分)分)
20.(12分)【文件中的历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史学”出现的原因,并指出“新史学”的意义。
材料 我们生活在文件的时代,它们是历史的指示牌。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些文件,我们仿佛
(8分) 打开了一扇窗户,得以窥探由知识、文明、权力和社会一同织造的庞大文献记录。这些文件就像时
间胶囊,带我们走进创作者的心灵,走进催生了这些文件的历史情境。
——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19.(14分)【中国与国际法发展】
材料一 有学者依国际法的主客两分视角,将春秋时期的朝聘、会盟等盛行于国君间的礼节与
国际法对应起来。表 3 为《春秋》所见四类会盟活动统计简表。
表 3
鲁 君 隐 桓 庄 悯 僖 文 宣 成 襄 昭 定 哀 总
类 年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计

别 数

11 18 32 2 33 18 18 18 31 32 15 27 255
王臣与会(天子与诸侯) 6 1 1 1 1 3 1 1 15 图 4 1789 年《人权宣言》 图 5 1848 年《共产党宣言》
诸侯与诸侯 8 8 4 1 12 4 8 3 6 4 5 3 66
诸侯与卿大夫 2 4 3 1 5 8 3 15 14 6 5 5 71
卿大夫与卿大夫 1 3 1 3 4 10 5 3 9 39
总计 11 12 7 2 26 14 15 23 31 18 14 18 191
——摘编自翟淑君《春秋时期的会盟问题研究》等
(注:《春秋》采用鲁国纪年,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 722 年,迄于鲁哀公 14 年即公
元前 481 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国际法学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国际法,在诸多重大国际法问 图 6 1963 年《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 图 7 2017 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题的理论与实践上,作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选取上述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文件,以“历史中的文件”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
70 年来,国际关系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中国国际法学者撰写了相关的论著进行国际法评析, 以论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如中东战争、1991 年海湾战争、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001 年“9·11 事件”与阿富汗战争、
《巴黎协定》开启的全球新的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等;此外,中国国际法学界还关注了一些重大的理
2022 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共 6页)第 5页 2022 年秋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共 6 页)第 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