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通过栽培不同内部条件的种子,观察、分析其萌发情况,描述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⑵.通过讨论、分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及观看兴趣小组课外探究结果,描述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2.能力目标:
⑴.通过讨论、分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进一步提高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⑵.通过课前的栽培、观察实验,学会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能用简明的语言清楚地描述实验现象,表述自己的观点;
⑶.能利用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参与“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培养责任心和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处理与设计思路:
㈠.对本节教学顺序的微调
1.教材的安排: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课题 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种子的结构 1.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2.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1
种子的萌发过程及萌发的内部条件 1.种子的萌发过程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3.活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 1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1
2.调整后的安排
课题 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种子的结构 1.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2.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1
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的萌发过程2.活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 1
种子萌发的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及外部条件 1
(提前两周分发具有不同内部条件的种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栽培并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同时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3.调整说明:
将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安排在同一个课时里完成,能使“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更具条理性、连贯性和整体性,能更好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㈡.设计思路: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此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希望以此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把本节课的教学定位为:让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呢?开展哪些探究呢?通过研究,我们决定引导学生开展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的探究,并将其分为“课外探究”和“课内探究”两部分进行。
1.课外探究
“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探究活动的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如果没有课外探究的支持,课堂上只能讨论设计方案,看不到实验结果,那么,所得出的结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提前两周(大约在11月下旬,利用“十月小阳春”的温暖气候)分发不同内部条件种子(即:粒大饱满的、煮熟的、去掉胚根和部分胚轴的)给住在校外的学生(住宿生因学校有种种规定,故条件不允许),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家中培育种子,观察其萌发情况,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与此同时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对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探究,并将其探究过程拍摄下来,为“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课提供教学资源。这样既可以确保同学们在课堂上看到实验结果,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课外探究是本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2.课内探究:
课内侧重引导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活动是在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已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又一次尝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的探究活动。根据我们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探究活动中涉及到的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单一变量等问题,有些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此外,以往学生设计的往往都是一组对照实验,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则是一个有多个变量的多组对照实验,因此,我们想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实验方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设置对照实验及控制单一变量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了解多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准 备 者 教 师 学 生
课前活动 ◇准备具有各种不同内部条件的种子分发给住在校外的学生◇参与到兴趣小组学生的课前活动中1.对实验方案及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2.协助准备实验材料3.协助拍摄照片和录象 ◇住在校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家中培育种子,观察其萌发情况,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兴趣小组学生活动1.“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实施实验并拍摄照片和录象)2.“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并拍摄照片和录象)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1.学生汇报课前培育的(粒大饱满的、去掉胚根和部分胚轴的、煮熟的)三种种子的萌发情况。2.兴趣小组同学通过播放视频,介绍课前对具有不同内部条件的种子(粒大饱满的种子、去掉胚根部分胚轴的种子、煮熟的种子、剩下1/4子叶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探究的过程及实验结果。3.根据课外栽培、探究的结果,讨论、分析具有不同内部条件的种子萌发与不萌发及萌发状况的好坏等的原因,总结种子萌发应具有的内部条件。 1.将学生汇报的情况(绝大多数同学共同的实验现象)及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板书在课前列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表格见后面的附一)2.组织、引导、点拨、评价、总结。 1.通过课外培育种子萌发情况的汇报,为研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做准备。2.通过兴趣小组同学对不同内部条件种子萌发情况的探究实验介绍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环节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1.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通过课堂
2.(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能提出:水分、阳光、温度、空气、无机物(肥料)等3.小组讨论:讨论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了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讨论提纲及实验方案图解见后面的附二)4.讨论结果反馈、交流。5.兴趣小组同学通过播放视频介绍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下结论。6.思考讨论:“阳光、土壤、无机盐(肥料)等是否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7.兴趣小组同学通过播放视频介绍课前在遮光的情况下,用蒸馏水培育绿豆种子的实验,证明:“阳光、土壤、肥料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8.总结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提问:是不是所有具备内部条件的种子都能萌发呢?(若班级中有个别学生课前播种的粒大饱满的种子没有萌发的话,可就此引导他们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引入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探究)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部条件?3.参与讨论、指导、点拨4.组织、引导5.根据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总结6.根据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推测,提出问题:“阳光、土壤、无机盐(肥料)”等是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7.说明“阳光、土壤、肥料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也有少数种子的萌发是需要阳光这一条件的(如:莴苣)8.与学生一起共同总结 讨论、分析实验方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设置对照实验及控制单一变量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了解多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2.让学生从实验中感知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3.根据兴趣小组课外探究结果,验证同学们的预测,并由此分析总结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归纳、梳理 小组活动:用概念图的形式归纳、总结“ 组织、指导、评价(若时间不足可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
第三环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 将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概念图。
五.课后反思
六.附:
1. 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预先画在黑板上的表格)
种子的类型 萌发情况 原因分析
粒大饱满的种子
去掉胚根和部分胚轴的的种子
煮熟的种子
剩下1/4子叶的种子
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课堂讨论提纲
讨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方案
1.本实验有几个变量? 个,应设置几组对照? 组。
2.①号、②号、③号、④号烧杯的种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仔细观察,请将它们所得到的萌发条件填入下表,并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表示能得到,“×”表示不能得到)
种子 水分 空气 适宜的温度 预期实验结果
①号烧杯 × √ √
②号烧杯
③号烧杯
④号烧杯
3.本实验起对照作用的是几号烧杯? 号烧杯。
4.若上述实验中每个烧杯里只放一粒种子,可以吗?为什么?
.若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测相同,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②
①
③
④
水
保鲜膜密封
20℃~25℃
20℃~25℃
20℃~25℃
4℃
实验设计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