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3 14: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重点)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难点)
3.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难点)
【自主预习】
预习课本P108-P110,完成下列问题。
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1)表现型是_________与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变异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叫作_________。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_的改变产生的。
2.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1)有一些变异并不涉及_________的改变,它们仅仅是由于外界条件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这种由_________所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2)环境变化能够引起生物变异。当它引起_________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否则,产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3)人们常常利用对人有益的_________变异来改良或培育新品种。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例1: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提示: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在生物生长的过程中,性状的表现还受环境条件影响。基因型相同的生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型可能不同,如同样是AA决定高产的品种,种植在不同肥力的土壤中,产量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也可能不相同,如AA和Aa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探究点二: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例2:下列的几种变异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
A.路边的车前草长得瘦小,而同种车前草在田边生长得却很肥大
B.红花紫茉莉被白花紫茉莉传粉后,生出粉花紫茉莉
C.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生出了五花鱼(既有透明部分,也有不透明部分)的后代
D.父亲的血型为A型,母亲为B型,却生下了血型为O型的子女
提示:车前草在路边和田边长势不同,是由于两地的土壤透气性、水肥条件等不同造成的,这是仅由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C、D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例3:父母双方都正常,却生了一个患有白化病的儿子,这属于 ( )
A.可遗传的变异 B.有利变异 C.遗传现象 D.不可遗传的变异
提示:父母都正常,孩子却患白化病,这是亲代与子代的差异,为变异现象。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导致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作业设计】
1.小刚和几位同学在探究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时候,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品种的花生大小有差异,说明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大花生品种中的小花生只占少数,说明还是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
C.选小花生品种中的大花生种在地里,一定会结出大花生
D.两个花生品种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
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可遗传的变异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可遗传的变异在生物界中是一种个别现象
B.父母有酒窝,孩子无酒窝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C.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D.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变得特别发达,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3.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本地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 )
A.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哈密瓜的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变异性
C.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可遗传
4.宇航员将一些种子带上太空,让种子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对新品种与原品种差异的最准确表述是 ( )
A.遗传 B.变异 C.可遗传的变异 D.不可遗传的变异
5.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的解释下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
A.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D.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1)基因型 环境条件 (2)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
2.(1)遗传物质 环境条件 (2)遗传物质 (3)可遗传
探究学习
例1:B
例2:A
例3:A
作业设计
1.C 2.B 3.D 4.C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