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 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今年我国夏季旱情严重,多地发生森林火灾,以下技术中可确定火灾范围辅助救灾的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2. 宇宙中前三接近太阳的恒星都是半人马座α系统的成员,它们不属于( )
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某星座 图1
3.关于天体系统的概念,上图1中某星座是天体系统吗?理由是什么?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是,它们之间没有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
B.是,它们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C.不是,它们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D.是,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4. 火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与地球相比,火星也具有的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表面有液态水 C.较厚的适宜大气 D.一定的卫星数量
5.以下四种能源中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是( )
A.潮汐能 B.地热能 C.核能 D.煤炭
6. 以下四地中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 )
A.海南海口 B.青海西宁 C.重庆 D.内蒙古呼和浩特
7. 太阳活动增强年份,下列地理现象容易出现的是( )
A. 海底输油管道工作将中断 B. 全球各地地震发生次数增加
C. 地球赤道地区可见极光 D. 无线通信可能受到干扰
高一地理学科试题第 1 页( 共 8页)
8 .某地地下29km处发生地震,同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池塘里游鱼和天空的飞鸟会
感觉到( )
①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②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③纵波,上下颠簸 ④横波,左右摇晃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越深,震级越大 B.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C.震中距越远,烈度越大 D.震源越浅,烈度越小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19日10时07分在台湾花莲县的陆地上(北纬23.42度,东经121.35
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回答第10题。
10. 下列关于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 与上地幔一起构成岩石圈
C. 一般海拔越高地壳也越厚 D. 硅是含量最高的化学元素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下图,回答第 11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 B. ②圈层的上界距离地表 5000米
C. ③圈层渗透于其它三大圈层 D. ①③④圈层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下图为某游客在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拍摄的含有海星化石的岩石照片。读图完成第 12题。
12.关于海星化石的形成,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古生物的遗体 B.经过矿物质的交代作用形成
C.是古生物的遗迹 D.经过石化形成
13.银杏是原产于我国的特有树种,属于裸子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它最早出现在( )
A. 早古生代 B. 晚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读图完成第 14题。
高一地理学科试题第 2 页( 共 8页)
14. 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分别是( )
A. ②后期和③后期 B. ③后期和④时期 C. ③前期和④时期 D. ④前期和⑤前期
15.我国四川省境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下地貌类型是其所罕见的( )
A. 流水地貌 B. 风成地貌 C. 喀斯特地貌 D. 冰川地貌
这种因形状恰似牛轭的湖泊,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及形成过程。据此回答
16~17题.
16.促使河道自然弯曲形成牛轭湖的主要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17.下列与牛轭湖形成最相似的地理事物是( )
A.“V”形河谷 B.冲积扇 C.“U”形河谷 D.沙丘
18.根据下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右侧哪一种( )
19.在山区,下图中的四处修建公路,其他条件相同,滑坡现象较不容易出现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某地沙丘景观图,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据此完成20~21题。
高一地理学科试题第 3 页( 共 8页)
20.图中沙丘( ) 图1 图2 图3 图4
①甲为迎风坡 ②乙为背风坡 ③甲坡较陡 ④乙坡较缓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在图1-4四幅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上图景观的是( )
A.图1 B.图2 C. 图3 D.图4
沙漠治理是干旱地区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
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据此回
答第22-23题。
22.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 D.减少下渗
23.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成土时间短 B.技术难度小 C.环境污染小 D.资金投入
福建省海坛岛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的“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
左图为“双帆石”景观图,右图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
第 24题。
24.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高一地理学科试题第 4 页( 共 8页)
25.下图示意峡湾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
段。峡湾形成过程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
二.选择题 II(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6.下列属于地上喀斯特沉积地貌的是( )
A.峰丛 B.石钟乳 C.钙华 D.天坑
27. 灌丛植物可以阻挡风沙,随着风速减缓后,沙粒沉积在其根部附近形成沙丘,称为灌丛沙丘。
灌丛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
(灌木丛)。绿洲的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故灌丛沙丘多位于绿洲边缘,呈带状分
布,图中箭头为指向标,指向西方。近处两堆沙丘呈东.北.-.西.南.走向排列。试判断下图中灌丛沙
丘的分布区域主要风向为( )
灌丛植物
沉积的泥沙
A. 东风 B.西南风 C.西风 D.东北风
28.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抓拍图如下,深色为蓝天,
白色为云.此刻,飞机飞行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我国于 2004年建立的北极黄河
站就位于新奥尔松地区。下表为 1936-2015年新奥尔松地区冰川变化与温度、降水趋势对比,如
下表。据此完成 29-30题。
冰川变化速率 温度线性趋势 降水线性趋势
2
时间变化 面积变化(km )
2 -1 -1 -1
(km ·a ) (℃·a ) (ml·a )
1936-1985 年变化 -11.50 -0.235 ----- ------
1985-2000 年变化 -2.34 -0.156 0.095 1.023
2000-2015 年变化 -3.37 -0.249 0.098 4.781
1985-2015 年变化 -6.07 -0.202 0.11 3.877
高一地理学科试题第 5 页( 共 8页)
29.影响冰川转化为冰磧地貌的因素主要包括( )
①冰川融化的速率 ②冰川所处地形的坡向 ③冰川所处地形的坡度 ④冰川的海拔高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读上表,以下针对新奥尔松地区冰川地貌的说法正确是( )
A.降水对冰川地貌面积的变化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
B.该地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物质减少不能抵消降水量增加所引起的冰川物质的增加
C.气温上升是该地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影响因素
D.该地冰川变化的速率在逐年增加
三.非选择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35 分)
31.图 1 为太阳系模式图,图 2 为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图 1 图 2
(1)图 1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填字母),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是______(填名称)。(2分)
(2)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填行星名称)。(2分)
(3)图 1中所示的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2分)
(4)指出图 2中“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2分)
(5)除图 2所示因素外,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2分)
32.以下均为关于地球的大气层,根据材料完成下列三个小题。(共10分)
(1)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___________(1分)、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
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示意中的大气
垂直分层属于( )(2分)A.电离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层
高一地理学科试题第 6 页( 共 8页)
(2)②层根据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大气运动
以_________(填对流或平流作用)(1分)为主。
①层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A.②层大气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
B.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
C.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D.②层大气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3)张华住在某重工业城市,他习惯在清晨的林荫
道上跑步。下列3张图显示张华所在城市林荫道上大
气相关状况,请根据这3张图,判断他选择的锻炼时间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4分)
33.根据材料,完成(1)~(4)小题。(共 15分)
材料一:图 1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所见景观。
图 1
材料二:图 2为“盾形”沙丘,图 3为“新月形移动”沙丘。
甲
图 2 图 3
高一地理学科试题第 7 页( 共 8页)
材料三:图4为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图5为云南石林。
图 4 图 5
材料四: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历史上曾经是森林茂密,但现在,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下图 6
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6
(1)形成材料一图1中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2分),一般出现在河流的________
(河段)(1分),描述一下该地貌的形态特征___________(2分)。
(2)在西北地区,盾形沙丘(图2)在稳定方向的西风作用下,在不考虑其他环境影响的情况下,
经历一段时间的沙丘移动后,形成新月形沙丘如材料二中图3所示,图3中甲处到丁处的剖面图可
能是以下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2分)
A B C
(3)材料三中,图4展示了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图5为云南石林。云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形成过程中的哪一种地貌?( )(2分)
A.石柱 B. 峰林 C.峰丛 D.石芽群
(4)根据材料四,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2分);在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2分)黄土
高原地区的黄土层的形成,其主导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2分)
高一地理学科试题第 8 页( 共 8页)2022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D B D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B A A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A B B
二、选择题Ⅱ(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题号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A C
三、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5分)
31. (10分)
(1)C (1分)太阳(1分)
(2)火星 (1分)木星 (1分)(顺序可以调换)
(3)2 (1分)太阳系 (1分)
(4)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条件。(1分)理由:“生命可居住带”与太阳的距离适中。(1分)
(5)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1分)地球上有液态水。(1分)(每点1分,全部答出得2分)
32. (10分)
(1)干洁空气 (1分) C(2分)
(2)平流作用(1分)D(2分)
(3) 不科学 (1分)
理由:清晨存在大气逆温层,对流运动弱;(1分)城市空气中水汽、尘埃和其它污染物不易向高层扩散,大气污染浓度较高;(1分)同时日出前绿色植物以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1分)(每点1分,全部答出得3分)
33. (15分)
(1)流水侵蚀 (2分) 上游 (1分)
河谷两壁险峻陡峭(1分);谷地狭窄,深度通常大于宽度(1分)(每点1分,全部答出得2分)
(2) C(2分)
(3) D(2分)
(4) 流水侵蚀(2分) 黄土颗粒越来越细(或由粗变细)(2分)风力堆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