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8 17:56:4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名句默写: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1)   ? (2)   。
 (3)   ,枉用相存。 (4)   ,心念旧恩。
《短歌行》中以“ (5)   , (6)   ”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青青子衿   jīn衣领
何时可掇   duō拾取 _周公吐哺    _bǔ口中所含食物
【答案】1
【知识点】形近字的分辨
【解析】1
3.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短歌行》是   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A.乐府
(2)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   ,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   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A.乐府歌辞 B.统一中国
【答案】(1)乐府
(2)乐府歌辞;统一中国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前一定要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料,对作者、对课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前一定要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料,对作者、对课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前一定要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料,对作者、对课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4.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子衿(jīn) 呦呦(āo) 越陌(mò) 度阡(qiān)
B.鼓瑟(sè) 参差(chī) 飞猱(róu) 高堤(dī)
C.剽(piào)悍 荫(yìn)庇 羁(jī)鸟 墟(xū)里
D.哺(bǔ)育 掇(duō) 暧暧(ài) 守拙(zhuō)
【答案】D
【知识点】短歌行
【解析】【分析】A项“呦”读yōu ;B项“猱”读náo;C项“剽”读piāo。
5.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几何! 几何:怎么样。
B.采之欲遗谁? 遗:遗留。
C.忧伤以终老。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
D.何以解忧? 何以:为什么。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短歌行
【解析】【分析】A项应解释为“多少”,B项应解释为“赠送”,D项应解释为“凭什么”。
6.下列五副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②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⑤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甫 辛弃疾 诸葛亮
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陈寿
C.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李白 诸葛亮
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甫 陈寿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短歌行
【解析】【分析】采取排除法。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忧国忧民诗人,写尽民间疾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诸葛亮,“隆中对”。
7.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答案】D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短歌行
【解析】【分析】不是夸张手法,应该是借物写人。
8.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枝。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螟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先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④/③/②⑤/①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②/①⑤ D.①④/③/⑤/②⑥
【答案】C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短歌行
【解析】【分析】分别对应的是春夏秋冬。“花先发”“ 白雨跳珠”“ 水如天”“ 芭蕉”“ 梅子”“ 寒雁”“ 琼枝”“ 北风”等词可作出判断。
9.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短歌行
【解析】【分析】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积极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忧人生短暂,而借酒浇愁”实为内心焦急。
10.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答案】这一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短歌行
【解析】【分析】采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二、阅读题
11.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衣领
C.鼓瑟吹笙 弹奏 D.山不厌高 厌恶
(2)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答案】(1)D
(2)D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短歌行
【解析】【分析】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名句默写: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1)   ? (2)   。
 (3)   ,枉用相存。 (4)   ,心念旧恩。
《短歌行》中以“ (5)   , (6)   ”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青青子衿   jīn衣领
何时可掇   duō拾取 _周公吐哺    _bǔ口中所含食物
3.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短歌行》是   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A.乐府
(2)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   ,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   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A.乐府歌辞 B.统一中国
4.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子衿(jīn) 呦呦(āo) 越陌(mò) 度阡(qiān)
B.鼓瑟(sè) 参差(chī) 飞猱(róu) 高堤(dī)
C.剽(piào)悍 荫(yìn)庇 羁(jī)鸟 墟(xū)里
D.哺(bǔ)育 掇(duō) 暧暧(ài) 守拙(zhuō)
5.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几何! 几何:怎么样。
B.采之欲遗谁? 遗:遗留。
C.忧伤以终老。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
D.何以解忧? 何以:为什么。
6.下列五副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②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⑤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甫 辛弃疾 诸葛亮
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陈寿
C.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李白 诸葛亮
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甫 陈寿
7.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8.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枝。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螟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先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④/③/②⑤/①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②/①⑤ D.①④/③/⑤/②⑥
9.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
10.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阅读题
11.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衣领
C.鼓瑟吹笙 弹奏 D.山不厌高 厌恶
(2)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答案解析部分
2.【答案】1
【知识点】形近字的分辨
【解析】1
3.【答案】(1)乐府
(2)乐府歌辞;统一中国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前一定要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料,对作者、对课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前一定要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料,对作者、对课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前一定要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料,对作者、对课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4.【答案】D
【知识点】短歌行
【解析】【分析】A项“呦”读yōu ;B项“猱”读náo;C项“剽”读piāo。
5.【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短歌行
【解析】【分析】A项应解释为“多少”,B项应解释为“赠送”,D项应解释为“凭什么”。
6.【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短歌行
【解析】【分析】采取排除法。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忧国忧民诗人,写尽民间疾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诸葛亮,“隆中对”。
7.【答案】D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短歌行
【解析】【分析】不是夸张手法,应该是借物写人。
8.【答案】C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短歌行
【解析】【分析】分别对应的是春夏秋冬。“花先发”“ 白雨跳珠”“ 水如天”“ 芭蕉”“ 梅子”“ 寒雁”“ 琼枝”“ 北风”等词可作出判断。
9.【答案】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短歌行
【解析】【分析】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积极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忧人生短暂,而借酒浇愁”实为内心焦急。
10.【答案】这一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短歌行
【解析】【分析】采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11.【答案】(1)D
(2)D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短歌行
【解析】【分析】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