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教化与经济知识总结
识点一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形成
(1)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2)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主要机构: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
①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②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③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④陪审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规模庞大,审理大小案件。
(2)特征: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3)实质:雅典城邦国家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3.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1)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
(2)长老会议员人数少,且终身任职。
(3)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
(1)权力机构: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①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③公民大会:拥有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等权力,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特征: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2.罗马帝国
(1)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2)特点
①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3.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局限
(1)古代希腊城邦、罗马共和国,公民都是少数。
(2)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
知识点二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封建国家的建立
(1)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
(2)制度:最初的日耳曼人君主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
(3)建立: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死后,国家陷入分裂,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4)特征: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2.法国等级君主制
(1)背景: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2)形成: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3)影响: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3.英国议会君主制
(1)奠基——签署《大宪章》
①原因: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
②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2)初步形成——建立国会
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3)形成——建立两院制议会
①标志: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②特点: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知识点三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689年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基础。
(2)1721年,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3)19世纪(1832、1867、1884年),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大部分成年男性公民获得了选举权。
2. 美国的共和制
(1)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随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2)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
(3)168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黑人获得公民权。1920年,妇女获得公民权。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过程: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稳固。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
图示历史 法国共和制的建立 分散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太充分;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薄弱,各派政治力量此消彼长,斗争激烈;受到欧洲大陆政治环境的影响,国外势力进行长期的武装干涉;这些造成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长期曲折的过程。
(2)内容
①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
②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4.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认识
(1)进步性: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2)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3)逐渐完善: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
二、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元首 国王,实行世袭制,但是统而不治 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拥有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总统,由在总统大选中获胜者担任
内阁(政府) 首相负责组织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 政府官员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
政府首脑与内阁的关系 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首相和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 议会只有在总统违犯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不能使总统和政府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议会和政府的关系 议会对选民负责,首相和政府对议会负责 议会与总统都对选民负责,议会和政府是平行关系,二者相互制约
相同点 (1)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是资产阶级专政。(2)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3)都实行两党制和两院制议会。
三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分析
1. 含义:又叫议会制,是由选举产生的在形式上代表民意的机构议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 特征:人民主权(实行选举制),间接民主、法律至上,议会立法,分权制衡,政党政治等。
近代的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但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即代议制。
3. 形式: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 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 德国和日本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多样性的成因:影响因素有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地理条件、国际环境及领导人的素质等。
知识点四 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中古时期
(1)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2)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这些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那时候的官员类似于仆从。
2.17-18世纪
(1)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2)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所谓的“政党分肥制”。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3.工业革命后
(1)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2)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3)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文官概念: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2.英国: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1)背景
①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②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③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
(2)建立
①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②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3.美国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4.其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三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2)政治中立和执行政策。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2.影响
(1)积极性: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2)局限性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皮,出现争权夺利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知识点五 法律与教化
一、概况
1. 渊源——罗马法
(1)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又称《十二表法》。
(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2. 发展——日耳曼法
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3. 普通法系
12世纪前后,普通法在英国逐渐形成。1215年,英国通过《大宪章》,开始限制王权。英美等国的法律构成了普通法系,别称“英美法系”。
4. 民法系
1789年,法国开始制定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
【知识深化 】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异同
不同点:(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2)诉讼程序不同。前者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后者以原告、被告及其代理人与辩护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还存在陪审团制度。
(3)法律适用不同。分别习惯用演绎形式、归纳形式。
(4)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分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分为普通法和平衡法。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
(5)法律编篡不同。大陆法系倾向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倾向于单行法。
2. 相同点:(1)本质 都是建立在近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上的法律体系。
(2)法律指导思想 都受到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学说的深刻影响。
(3)法律背景 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础。
(4)传统 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不同的只是谁为主体的问题。
二 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
1. 基本特征:
(1)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二者独立。
(2)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3)司法实践过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为保证程序公开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2. 局限性: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存在逐渐改进的过程。
三 宗教伦理与教化
1. 背景:5世纪,日耳曼人国家(法兰克王国)逐渐接收了基督教。
2. 表现:教士们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义;要会还开办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节日大多与宗基督教有关;教会对人们的日常告诫。
3. 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4. 发展——形成新教
(1)内容: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2)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的热情;但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知识点六、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1)宗教改革(主张王权高于教权),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民族认同观念出现。
(2)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3)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名言:朕即国家。
2. 基督教势力衰弱和民族认同观念兴起,促使英法等国民族语言的地位逐渐上升。
(1)13世纪,英语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2)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3.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表现: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度提高,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二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 背景: (1)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导致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2)人们希望通过法律来处理国际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 发展: (1)1625年,《战争与和平》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立了国际法基本原则。
(3)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
3. 17世纪时,欧洲国家开始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4. 历史作用: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 )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 一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 十月革命后,苏联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3. 一战后的国际法
(1)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1928年,各国签定了非战公约。
(2)国际法难以实施,原因如下:a. 被英法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b. 形成决议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4. 二战期间,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5. 二战后的国际法
(1)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2)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3)民族国家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猛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4)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大。
局限性: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知识点七、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 金本位制
(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的日益频繁和复杂。
(2)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先后采用。
(3)特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4)内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5)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6)动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黄金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流通量大减。
(7)崩溃:1929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关系日益动荡和混乱,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美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2)建立:1944年7月,美、英、中等44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3)特点(内容):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3)机构: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并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可以为成员国提供贷款,不同的是IMF一般提供短期贷款,具有“救急”的特点;而WB则提供长期贷款,具有“救穷”的特征。
(4)评价: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5)瓦解: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但美元仍然是国际上的主要货币。
知识点八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 在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2.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治理
(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
(2)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掌握城市政权,进行城市治理。
(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3. 近代西欧国家的基层治理
(1)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公共服务功能。
(2)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3)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
(4)工业革命发展,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促使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4. 主要特点:强调自治,地方政府享有的自治权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基本上不直接干预社区事务。
5. 历史作用:(1)进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各项服务,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2)20世纪80年代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 建立:(1)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4)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5)北欧四国及法德等国都建成了富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6)20世纪80年代,主要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 内容:建立医疗(疾疾)、养老、就业(失业)、教育等保险制度。
3. 评价 (1)积极性:改善了群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2)弊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滋长懒惰行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二战后与二战前比较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概况、特点?如何评价?
概况:前提: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代表国家:英国、丹麦。
资金组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特点:①已经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了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这些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评价:①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趋势。
②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消极: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