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溶液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
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棒搅拌
蔗糖溶液
蔗糖逐渐溶解消失溶液呈澄清透明.
蔗糖怎么不见了?
情景导入
01
溶液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P27书)
2、组成:
溶液
溶质:
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1、蔗糖水中,溶质是什么?溶剂又是什么?
2、氯化钠溶液呢?
溶质-蔗糖,溶剂-水。
溶质-食盐,溶剂-水。
想一想
3、溶液的特征
均一:溶液各部分浓度相同
稳定:外界条件不变,溶剂不蒸发,则长久放置,不会分离、沉淀。
混合物
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几乎不溶
1
2
3
4
可溶解
可溶解
几乎不溶
[实验9-2]
通过对比试验
黄色
紫红色
紫红色
P27
结论:
碘几乎不溶于 ,却可溶于 中;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 ,却可溶于
中。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的溶解性 .
不同
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的溶解性 .
不同
水
汽油
汽油
水
观察现象
结论:水与乙醇可以互溶。
[实验9-3]P28
一些物质间能以任意比互溶
分层
没分层
均一稳定
高锰酸钾(或红墨水)的作用:显色利于观察
①常见的溶剂:水、酒精、 汽油等
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③液体+液体: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
④若有水存在时:一般不论水量多少,习惯
上把水看作溶剂。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4、溶质、溶剂的判断 P28
例如:食盐溶液;盐酸或汽水;酒精溶液
比如:汽水中溶质是CO2
∵ 溶质在溶液中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大大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若是药品或营养品变成溶液也更易吸收。
5、溶液的用途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较快的。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02
1:NaOH + H2O
2:NH4NO3 + H2O
3:NaCl + H2O
1、请设计实验方案
2、画出实验简图
3、实验记录
①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
②取3支试管分别放入固体震荡后再测液体温度
记录并比较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改变吗?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的温度
结论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固体逐渐溶解消失
固体逐渐溶解消失试管壁变冷
固体逐渐溶解消失试管壁发热
温度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
1、溶质分子(离子)向水中扩散:物理变化---吸热
2、溶质分子(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
(水合离子): 化学变化---放热
这两种变化在溶质的溶解过程中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溶质,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不同,就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上升
如1:NaOH + H2O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降低
如2:NH4NO3+H2O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不大变
如3:NaCl + H2O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9-4]
分层
没分层
分层
没分层
震荡
静置
倒掉后
不干净
干净
加入洗洁精
探究
03
乳化现象
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液滴能随水流走……
这是洗涤剂能去油污的原理。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稳定混合物。
通常,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相混合,可形成乳浊液。
2、悬浊液: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稳定混合物。
通常,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在水里可形成悬浊液。
如:植物油 + 水
如:碳酸钙 + 水 ; 泥+水
乳浊液、悬浊液都不稳定,久置会分层或沉淀。
※乳浊液与悬浊液 P31资料
[久置会分层]
[久置会沉淀]。
乳浊液、悬浊液的用途
教学课件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