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二生物学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选择性必修1第1一3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蓝细菌细胞和酵母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细菌没有线粒体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B.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是单细胞原核生物
C.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膜等生物膜系统
D.蓝细菌和酵母菌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2.为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某种试
剂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某种试
剂和该实验的结论分别是
A.碘液;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
B.斐林试剂;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增加
C.二苯胺试剂;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
D.双缩脲试剂: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增加
3.在425mmol/kg缓冲溶液中,猕猴桃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机女米想
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持续3~5min后,细胞(原生质体)逐
1.1
一
渐破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5
A.猕猴桃原生质体的增大是因为原生质体渗透吸水
」.0
B.水通道蛋白可能分布在猕猴桃细胞的细胞膜上
C.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猕猴桃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的变化
0.95
2
34
D.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mi
4.如图表示正常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时的核DNA含量变
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是A~C
K「.fy
A B
B.有丝分裂的K0中有着丝粒分裂
C.初级卵母细胞所处的时期是C一F
D.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
分时
发生在D~E
【高二生物学第1页(共6页)】
5.某人类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
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W,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
XnY
口脑男
个志病女
口不常男
○下常女
N
A.I
B.I2
C.I1或I2
D.I1和I
6,人体内含有很多液体,但这些液体并非都属于体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之外的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B.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酶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均可发挥作用
D.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其含量小于细胞外液
7,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图,a、b、c、d代表不同的体液。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a、b、c、d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b代表血浆,d可代表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c
D.稳态是指a、b和c中化学物质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8.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
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正常人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
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9.红细胞破裂常被称为溶血,会破坏血浆内环境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糖类进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B.人体对pH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
C.正常人体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会因年龄、性别等出现微小差异
D.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
10.取蛙的两个心脏(A和B,保持相同的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
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
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如图),结果B心脏跳动也减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B
A,A和B两个心脏的活性保持相同属于无关变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
C.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D.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神经递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初期不含该神经递质
【高二生物学第2页(共6页)】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学期期中联考·高二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两者都能进行细跑呼吸;蓝细菌与酵母菌两者的统一性
表现在都其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跑质、遗传物质DNA和核糖体。
2.A淀粉週碘液变蓝,用碘液检测淀粉,蓝色块状物变小,说明在发芽的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在减少。
3.C水分子属于小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都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
即使使用呼吸抑制剂,也不会影响猕猴桃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的变化,C错误。
4.C初级卵母细胞的时期是间期完成后,处于整个减数分裂I过程,即C一D,C错误
5.C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首先从正常个体Ⅱ:的基因型人手,由于I的基因型为XY,则Ⅱ:的基因型应为
XXB,然后确定出整个系谱图中个体的基因组成:
XX-
2
X'Y
Xf
□XY
XY□
○XX北XX
2
I
XY北XY
进而推知:下,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Ⅲ:,Ⅲ:的致病基因来自Ⅱ&,Ⅱs的致病基因来自I,和I:。
6.C细胞之外的液体不一定都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如消化液,A、B错误: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都存在酶,C正确: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其含量大于细胞外液,D错误。
7.C根据a,b与a,d之间的双向关系,且b中成分一部分会转化到c中并最后回到a中,可确定b为组织液,a
为血浆,d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 为淋巴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A错误;a代表血浆,d
可代表血细胞的细胞内液,B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c淋巴液,C正确;稳
态是指机体在调节作用下,内环境(主要由、b和c构成)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等维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D错误。
8.D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对于免疫能力较弱的机体很可能会破坏其内环境稳态,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
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正常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H、
渗透压等)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C正确: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的素乱,D错误。
9.A食物中的糖类进入人体后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而不是在内环境中,A错误:人体对PH的调节能
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B正确: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但总体
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只在红细胞破裂的情况下才进人血浆,故血浆中游离血红蛋
白的含量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D正确。
10.C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C错误
11.D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A错误;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之外,
B错误:刺激b可观察到a的指针发生偏转,c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错误;反射的发生要通过整个反射
弧,所以刺激b点虽然可引起骨骼肌收缩,但这不属于反射,D正确。
12.D电表I的两个电极置于同一个位置的膜内外,测定的是该点膜电位的变化,所以刺激电表I会发生1次
图2所示的电位变化,A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刺微Q点电表I也会发生图2所示的
电位变化,B错误:刺激P点或Q点电表Ⅱ的指针会发生1次偏转,C错误;R处的神经元是突触前神经元,
兴奋可以从R点向左传递,所以刺激R点电表Ⅱ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并最终恢复原状,D正确
a*通过Na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神经元,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错误;
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Na的内流,因此N+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神经
细胞兴奋性丧失,会导致很多反射活动无法完成,从而导致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C正确;河钝毒素通过
阻断Na+通道致人中毒,故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鲀毒素中毒症状,D错误。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