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3.5体温的控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浙教版八上科学3.5体温的控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03 19:2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3.5体温的控制 教学设计
课题 3.5体温的控制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体温的控制直接关系着内环境的稳定和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也是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个实例,所以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的综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部分内容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机体如何调节体温的恒定,以及机体的主要产热和散热途径。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掌握恒温动物的定义;掌握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了解脑干对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科学思维: 养成多途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的习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责任:体温调节表明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应热爱生命,加强自我保护。
重点 体温恒定的意义、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难点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和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动物与体温1)在影片中,你能看到哪些动物? 2)你能根据体温是否变化,将这些动物分类吗? 在动物界,许多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 化而改变,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通过身边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恒定的体温 1、恒温动物: 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2、恒温动物为保持体温,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在生理、形态及行为上产生不同的适应。 3、人是恒温动物: 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人的体温不随之发生变化,而保持相对恒定。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如,冬天,气温降至0℃以下时,人体内部的温度是 37℃左右;到了夏天,气温高达 40℃时, 人体内的温度还是 37℃左右。人体的温度总是保持为37℃左 右,并在较小范围内波动。视频:变温动物交流:人类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5、人类维持恒定体温的好处:(1)保持正常体温是人体物质和能量转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2)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和能量转换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人体死亡。(3)维持恒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讨论交流:1、测体温时,一般测量什么部位? 常见测量部位:口腔、腋下、肛门、额头等。 2、课后练习测定自己的体温: 自选测量部位,你测量的部位是 ,测得的体温是是多少(填写在下表中);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当Q产热=Q散热时,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 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中,想办法使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恒温动物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 注意: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散热等于产热,人体的体温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若体温维持高温不变时,产热和散热基本上也是相同的。 思考讨论:1)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或组织分别是什么? 2)你用扇形图来表示表中人体安静、运动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 2、人体的产热: 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多条,如基础代谢产热、骨骼肌运动产热、交感神经兴奋产热等。 产热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与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体温稳定。 安静时主要以内脏器官的运动产热为主,体内热量是人体进行各种功能活动时产生的,因此代谢水平高时人体产热量也大,反之则产热量小。 人体在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产热器官,运动、劳动时骨骼肌紧张度增强,产热量随之发生明显改变,对维持体温恒定有重要意义。 3、人体的散热: 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1)皮肤直接散热: 人体 90% 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低温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高温时,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2)汗液蒸发散热: 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两种主要出汗方式: a.不知觉发汗(不显汗):是一种从皮肤角质层渗出来的水分。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中(29°C以下),人体安静时的皮肤水分蒸发,主要是出这种汗,正常人在一天内的不知觉发汗,约有600~700毫升。 b.知觉发汗(明显汗):当环境温度升到28~30°C以上时,汗腺反射性地分泌出汗液,而在外界气温超过皮肤温度,达到34.5℃以上时,一般的物理散热都失效,唯一靠这种出汗散热。 4、中暑: (1)中暑现象: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 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 (2)中暑的症状: 中暑的表现有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 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3)预防: 在炎热季节,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讨论交流:说一说,我们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视频:御寒与避暑如图 3-33 所示,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怎样控制和调节的? 三、体温受脑控制 (附视频)3、体温调节中枢: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4、行为辅助调温: 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改变运动量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任的理念。通过图表突破难点拓展知识面学以致用两种情况下对比,有利于理解、记忆
课堂练习 1、下列哪项最接近人的实际体温( C )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ABC都是2、下面各类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D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3、恒温动物的体温特点是( D ) A. 身体所有部位的温度都一样,且保持不变 B. 身体所有部位的温度都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C. 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部位温度保持不变 D. 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且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4、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C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D.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 5、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 下列关天小明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A. 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 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 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6、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A ) A. 汗液分泌增加 B.适当增添衣裤 C.浑身肌肉颤抖 D.皮肤血管收缩 7、如图是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
B. 从时间t1到时间t2 ,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 温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
C. 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中枢作用的结果
D. 时间t3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8、如图表示某健康男性在45℃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率的变化,第25分钟时,此人饮入冰水。 (1)在0~25min内,此人皮肤温度低于体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是 。 (2)据图分析饮用大量冰水导致皮肤温度升高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 。 (3)在45℃的室温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________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汗液分泌________,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体温保持恒定。 [答案: (1)汗液蒸发,散失热量
(2)饮用冰水后,体内温度降低,出汗减少,散失热量减少,加上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导致皮肤温度升高(3)温觉感受器;脑干;扩张;增加;增多]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