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学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2 溶解度(学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03 19: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学习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4.会利用有关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学习要点
1.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2.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基础梳理
一、饱和溶液
[活动探究]
(一)在一杯水中是不是可以无限地溶解NaCl呢?
(二)在一杯水中是不是可以无限地溶解KNO3呢?
改变温度,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呢?
[总结提升]
1.定义
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                       。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结晶
(1)结晶就是                   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主要有               。
【课堂练习】
1.向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晶体(保持温度不变),则该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  )
A.增大 B.不变 C.减少 D.无法判断
2.已知20 ℃时,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36 g,最多溶解熟石灰0.17 g。20 ℃时,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30 g食盐和0.2 g熟石灰,充分搅拌后静置,对于这两杯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溶液是饱和溶液
B.熟石灰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相对而言,食盐溶液是浓溶液,熟石灰溶液是稀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固体的溶解度
这是小明的实验现象记录,请你们分析比较:
温度/℃ 溶剂质量/g 操作 NaCl现象 KNO3现象
20 20 加入溶质5 g,搅拌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0 20 加入溶质5 g,搅拌 固体不能完全溶解 固体不能完全溶解
20 再加5 mL水,搅拌 固体溶解 —
20 加热 — 固体溶解
在上面的探究中,其中溶解的NaCl和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 为什么
                          。 1.溶解度定义:                         。
【课堂练习】
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1)20 ℃时,KCl的溶解度为    ;60 ℃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
(2)下列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20 ℃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查阅课本P36“资料卡片”,填空:
3.溶解度曲线
结合表91数据绘制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讨论]
(1)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
①                         ;
②                         ;
③                         ;……
(2)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出KNO3和NaCl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填表:
25 ℃ 85 ℃
KNO3的溶解度/g
NaCl的溶解度/g
(3)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列表法,如教材表91;②坐标法,如溶解度曲线。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列表法
坐标法
(4)从图912中,比较出5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
55 ℃时,KCl的溶解度为    ;55 ℃时,KNO3的溶解度为     。
55 ℃时,KCl的溶解度    (填“<”“=”或“>”)KNO3的溶解度。
(5)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  ,气体溶解度  ;压强   ,气体溶解度  。
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  ,气体溶解度  ;温度   ,气体溶解度  。
【课堂练习】
1.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
2.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请完成方案设计。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课后练习
1.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已知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分别取样(如图所示),则一定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操作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少量水
2.降低温度使氯化钠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3.欲使任意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倒出一些溶液 D.再加入该溶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对同一种物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5.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它的含义是( )。
A.20℃时,136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食盐
B.在100水中最多溶解36食盐
C.20℃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食盐
D.20℃时,100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食盐
6.小明同学查阅了KCl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并绘制出相应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C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Cl 34 37 42.6 45.5 51.1
31.6 45.8 85.5 110 169
A.图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a
B.KCl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C.KCl和在t°C时溶解度相等,t的取值范围是30~50°C
D.将等质量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60°C降温到20°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多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一种是硝酸钾)。
(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
(3)由图2推测硝酸钾是图1中的_____物质(填“甲”或“乙”)。
(4)图2“操作X”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 加适量硝酸钾 B 蒸发适量水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5)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____。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
(2)欲将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方法);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常用的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时,将4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
(5)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一、[活动探究]
(一)
(二)
[总结提升]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
3.(1)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 (2)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课堂练习】1.B 2.CD
二、不同。改变了温度和溶剂的量,溶解的量不同
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课堂练习】(1)34 g 110∶100∶210 (2)D
2.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3.(1)①KNO3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 ②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③在0~23 ℃范围内,NaCl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在23 ℃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在超过23 ℃时,KNO3的溶解度>NaCl的溶解度
(2)
25 ℃ 85 ℃
KNO3的溶解度/g 39 186
NaCl的溶解度/g 36.1 38.8
(3)
优点 缺点
列表法 读取数据直观、快捷 未列出的数据不能确定
坐标法 能读取任意条件的数据,能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情况 数据读取较繁琐
(4)43 g 100 g <
(5)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等等。
三、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升高 减小 降低 增大
【课堂练习】1.C 2.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课后练习
1.答案:A
解析:
选项 正误 分析
A √ 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一定量的水,均无明显变化,无法区分
B × 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的硝酸钾晶体,不溶解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可以区分
C ×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所以略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的是不饱和溶液,可以区分
D × 将两种溶液在恒温时,蒸发少量水,有晶体析出的是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的是不饱和溶液,可以区分
2.答案:B
3.答案:D
解析: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仍为不饱和溶液,A错误;升高温度,不一定能使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一些溶液,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
4.答案:C
解析:A、同一温度下,溶质不同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具有可比性;故选项错误;
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故选项错误;
C、饱和溶液降温后是否变为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取决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现情况;故选项正确;
D、没有明确温度,不能比较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度大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是指在该温度下,100溶剂中最多溶解36氯化钠,所以136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食盐,A正确;缺少温度条件:在20℃,B错误;未说明是136饱和食盐水,C错误;20℃时,136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食盐,D错误。
6.答案:D
7.答案:(1) > (2)80g (3)甲 (4)C (5)在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解析: (1)由图中可以看出,时,溶解度:甲>乙;
(2)由图中可以看出时,甲的溶解度为80g;
(3)由图2可以看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60g,再结合图1可以看出时只有甲的溶解度大于60g,故可判断出甲是硝酸钾;
图2由步骤②到步骤③,恰好饱和且溶液质量不变,则不能加入溶质或者蒸发溶剂,再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故操作X可能是降低温度,故选C;
(5)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在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8.答案:(1)甲(2)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降温结晶(或冷却饱和溶液) (4)75 (5)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