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溶液的浓度(学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3 溶液的浓度(学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03 19:1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能进行有关溶液的稀释、浓缩问题的计算。
学习要点
1.重点: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意义。
2.难点: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基础梳理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活动一]溶液浓度的粗略表示
如图所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 g、0.5 g、2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溶液颜色比较
实验结论
[活动二]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与       之比。
2.计算关系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3.推导关系式: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4.填一填: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200
96 100
150 10%
50 100
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小
不变 减少 减少 增大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减少 不变 减少 减小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区别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 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示意义 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任一溶液的浓度大小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度
状态 饱和状态 可饱和,可不饱和
单位 g 无单位
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50 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有关溶液稀释、增浓问题的计算
(一)溶液稀释问题
1.稀释方法:加溶剂;用稀溶液稀释
2.稀释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3.关系式:A×a%=(A+m溶剂)×b%
A×a%+B×b%=(A+B)×c%
(二)溶液增浓问题
1.增浓方法:加溶质;蒸发溶剂;加浓溶液
2.关系式:A×a%+B=(A+B)×c%
A×a%=(A-B)×c%
A×a%+B×b% =(A+B)×c%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前,首先应该把游码放在   处,检查天平是否左右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     ,使天平平衡。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干燥固体药品时,必须     ;称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     里称量。④称量质量一定的药品时,先把砝码放在右盘,游码移至预定示数,再用药匙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2.复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实验时不直接用天平称量液体的质量,而是换算成     后用量筒量取。
②量取液体的量筒需选用大小合适的。量筒的量程应         。
③在使用量筒量液时,先将液体倾倒入量筒,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   逐滴滴加。读数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必须   。
[实验探究]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填写下表)。
配制溶液 试剂的用量 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是   mL (1)用   称量氯化钠 (2)用    mL的   量取水 (3)先放   再放    ,并用   搅拌,使氯化钠全部溶解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     中,盖好     并贴上    称量氯化钠时,应在两个托盘上放上       ; 读数时,视线应    ;搅拌是为了       。
根据上述实验总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
  。
[反思感悟]
在配制时,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后练习
1.对“10%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
A.100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食盐
B.将食盐与水按10:90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C.将20食盐溶解于180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D.100水中溶解了10食盐
2.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在20℃时,往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以上皆是
4.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溶解
C.写标签 D.称固体
5.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无法确定
6.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10mL(密度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量取水的体积约是( )
A.180 mL B.170 mL C.162 mL D.88 mL
8.有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该采取的方法是( )(假设蒸发溶剂后无晶体析出)
①把溶剂蒸发掉
②加入6g硝酸钠固体
③把溶剂蒸发掉30g
④加入30%的硝酸钠溶液60g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⑧量取,④_______(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填名称)。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_______g,称量时,NaCl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填“左盘”、“右盘”)。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若将50mL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cm3)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3%〔该溶液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均为1.0g/cm3)的溶液,需要加水_______mL。
10.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b的数值为___________。
(2)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一、[活动一]
[活动二]
1.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2.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4.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190 200 5%
4 96 100 4%
15 135 150 10%
50 100 150 33.3%
二、[例1]氯化钠8 g 水42 g
三、1.0刻度线 平衡螺母 左 右 放在洁净的纸片上 玻璃器皿
2.体积 略比所测液体体积大 胶头滴管 平 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实验探究]
配制溶液 试剂的用量 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的质量为3 g,水的体积是47 mL (1)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2)用50 mL的量筒量取水(3)先放称好的食盐再放量好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全部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称量氯化钠时,应在两个托盘上放上相同质量的纸;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搅拌是为了加速溶解。
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反思感悟]
偏大: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
偏小: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将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量食盐洒落了;配制所用的烧杯不干燥。
课后练习
1.答案:D
解析: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是1:10,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或溶剂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9:10。
2.答案:B
解析:根据溶液中的组成判断可知,食盐水的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由题意可知,该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也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10:100(即1:10),因此.B正确,C不正确;,所以A不正确;,所以D也不正确。
3.答案:D
4.答案:D
解析:A、在取用氯化钠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应填写氯化钠溶液、20%,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实际取得的水的体积偏多,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相当于左盘中加入了一部分食盐,这样称得的食盐的质量小于要称值,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故答案选B。
6.答案:A
解析:①操作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小;②操作会使量取的水偏多,因此①②操作都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而③操作会使水的质量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操作只会使所配溶液的质量偏小,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7.答案:C
解析:设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质量为,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需再加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故需要量取水的体积约为。
8.答案:C
解析:设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①错误,③正确。
设需要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②错误。
加入30%的硝酸钠溶液60g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④正确。
9.答案:(1)溶解(2)玻璃棒(3)3g;左盘(4)胶头滴管;A (5)偏大(6)495
10.答案:(1)70.6
(2)解:设50g稀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x。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析图示数据信息,当烧杯中物质为116.2g时,加入50g稀盐酸,烧杯中物质变为164g,该过程中烧杯中物质减少,减少的质量为116.2g+50g-164g=22g,可知116.2g物质中仍含有碳酸钙。向25g石灰石中两次各加入50g稀盐酸后,烧杯中物质为116.2g,减少的总质量为25g+50g+50g-116.2g=8.8g,对比以上数据,确定第三次加入50g稀盐酸后氯化氢未全部反应,前面两次加入50g稀盐酸后氯化氡均全部反应,且各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8.8g÷2=4.4g,则b的值为25+50-44=70.6。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50g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根据反应中氯化氢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以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该质量即为50g稀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代入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