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D
6.D 7.A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B 15.C
16.A 17.B 18.D 19.C 20.C
21.D 22.C 23.D 24.A 25.B
26.C 27.D 28.B 29.B 30.B
31.(1)②③
(2) 自由扩散 12 三 ②
(3)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②④
32.(1) 电信号(或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胞吐
(2)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
不能 ④ →⑥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S 高级神经中枢(或大脑皮层)
33.(1) 神经 体液
(2)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拮抗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反馈
(4)协同
(5)下丘脑
34.(1) 下丘脑 大于
(2)皮肤和黏膜
(3)细胞毒性T细胞
(4) 抗原 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
答案第1页,共2页哈田中(哈 73 中)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 第二次月考
生 物
考试时间: 75 分钟 卷面分值: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将答案书写在专设答题页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交试卷答题页。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之间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某同学参加开学军训时,脚掌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
后,水泡可自行消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泡形成过程中,其内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于该部位正常状态时可能变大
B.水泡自行消失的可能性原因是其中的液体可以回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了内环境中的成分是不断更新的
D.水泡的液体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3.组织液也称为细胞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
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换异常以及全身多个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
织水肿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时,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引发组织水肿
试卷第 1页,共 8页
B.淋巴管发生细胞癌变引起淋巴管占位性堵塞可引发组织水肿
C.当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
毛细血管时可引发组织水肿
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可引发组织水肿
4.动物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组织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
B.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对,可以维持 pH稳定不变
C.一次性摄入过多较咸的食物,一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法维持相对稳定
D.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维持
5.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溶酶体消化分解病毒或病菌 B.淀粉、蛋白质在小肠中被消化分解
C.泪液中的溶菌酶对细菌的杀灭 D.血浆中过多的乳酸与HCO3反应
6.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要经过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B.CO2从组织细胞中的产生部位运到空气中需要经过 9层生物膜
C.血浆流经小肠上皮时,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D.图中的 c是人体唯一的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
7.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8.下列有关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C.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试卷第 2页,共 8页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可以作用于同一器官
9.冰壶项目是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项目之一,这是一种在冰上进行的投掷性竞赛项目,
被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下列对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比赛中运动员运动剧烈时,细胞呼吸方式以有氧呼吸为主
B.运动员触碰冰面产生的兴奋,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
D.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有分级调控,对内脏活动无调控
1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要想让所学到的知识
内容保持 80%以上的长期记忆只有不断地重复记忆。关于学习反射的特点正确的是( )
①非条件反射 ②条件反射 ③会消退 ④不会消退 ⑤需要强化 ⑥不需要强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予 A
点一定刺激时,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向左偏转,乙向右偏转 D.甲向左偏转,乙不偏转
12.下图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或物质,下列错.误.的是( )
A.①释放②的过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②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降解或回收
C.神经递质与③结合后,会使④处产生动作电位
D.⑤处 Na+和 Cl-浓度的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传递
1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发出的指令可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B.自主神经系统是完全自主的,不受大脑皮层调控
C.成人可以有意识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程度不同
D.除头面部外,大脑皮层运动机能代表区的位置与其控制部位是倒置关系
试卷第 3页,共 8页
1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系
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 H区和 S区
C.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
15.关于促胰液素发现的科学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
B.促胰液素能够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C.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D.促胰液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16.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 3.1~6.8 pmol/L
胰岛素 27.7 5.0~20.0 mIU/L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高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缓
1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
A.甲状腺;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
C.垂体;垂体 D.甲状腺;垂体
1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
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下列实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血液凝固初期产生的物质会促进凝血因子产生,进一步促进血液凝固
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导致食虫鸟数量增多,进而使害虫增长受到抑制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至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19.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细胞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激素都需要体液的运输
D.在机体的稳态调节中,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2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试卷第 4页,共 8页
B.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
C.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范围广
D.所有动物都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21.“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若该游
子未添加衣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增加产热,具有协同作用
B.寒冷刺激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
C.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无法相对平衡,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在水的摄入量不变的前提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22.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经体液运输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质,与其受体结合后
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进入核内诱导钠离子通道等蛋白基因的表达,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的适宜刺激有大量丢失水分等
B.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
C.醛固酮分泌异常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
D.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球、集合管等对 Na+的重吸收
2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B.溶菌酶只能在第一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C.所有的免疫器官都可以生成免疫细胞 D.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脾等
24.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实现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坏死被清除
C.病原体表面若无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产生抗体
D.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的核 DNA会发生基因突变
25.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一经获批上市,就开始为全民免费接种。生产灭活
疫苗己经有较为成熟的工艺,其制备及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卷第 5页,共 8页
A.图中的细胞 B能分泌细胞因子
B.图中 B、C、D、E四种细胞均可特异性识别病毒多肽
C.细胞 C可长时间存在并保持活性,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D.注射新冠疫苗会导致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阳性
26.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与抗原、细胞 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
C.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
D.细胞 c是浆细胞,细胞 d是细胞毒性 T细胞
27.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白细胞,其能够发现并清除肾脏中异常的分子和细胞,但
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单核细胞对肾脏中发现的异常分子高度敏感,从而导致免疫细胞对肾
脏进行不必要的攻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攻击肾脏的细胞为 B细胞 B.T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中
C.免疫细胞是指 B细胞和 T细胞 D.肾小球肾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28.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
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29.下列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某些细胞表面含有 HIV的受体
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上
C.HIV可以感染人的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D.HIV可以严重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
30.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目前有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疫苗①:
将新冠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病毒疫苗;疫苗②:用腺病毒载体携带编码新冠病毒 S蛋白
的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疫苗①需多次注射以强化免疫效果,疫苗②则不需要多次注射
试卷第 6页,共 8页
B.疫苗①仍然保有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能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若接种疫苗②的个体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D.疫苗②携带的新冠病毒 S蛋白的基因不能直接作为抗原引发人体的免疫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含 4 小题,共 40 分)
31.(10分)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 A、B处箭头指
向液体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①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
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图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标号)。
(3)—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4)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图中的______(填标号)部位。
32.(10分)某盗墓人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
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图 1为某人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
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 B、C类似的突触。图 2是结构 B、C或 D
的放大示意图,图 2中的M、N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兴奋以_______的形式在A上传导,图2结构③中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
(2)刺激 A点,此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若
刺激图 1中M点,A点_________(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
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用图 2中数字“④、⑥”和箭头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
试卷第 7页,共 8页
(3)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____区。盗墓
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盗墓人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
受_________的调控。
33.(10分)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
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 11月 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下图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调节
示意图,请参考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血糖降低和血糖升高后所引发产生的物质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生理效应说明了相关激素间的____________作用。
(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______________,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
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调节。
(4)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发育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作用。
(5)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34.(10分)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人感染了该种病毒后常出现发
热、干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体温逐渐升高,这是因为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影响了位于
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专家反复强调出门要戴口罩,戴口罩有利于减少该病毒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接触,从
而减少感染机会。_________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3)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于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_能识别靶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
使其裂解死亡。
(4)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
用的主要细胞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 8页,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