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19: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狰狞(nǐng) 魁梧(kuí)  祭奠(diàn)  掀开(xiān)
B.庇佑(yòu)  孤寡(guǎ)  蜷缩(juǎn) 忐忑(tè)
C.咔嚓(chā)  搀扶(chān) 黧黑(lí) 皱眉(zhòu)
D.汤勺(sháo) 嗤笑(chǐ)  咆哮(páo)  揪心(qiū)
2.小明在作文中要写“kè尽职守”这个词,但是他拿不准是哪个kè字,查《现代汉语词典》以后,发现四个kè字,根据意思小明应选择的一项是(  )
A.刻:形容程度极深 B.恪:谨慎而恭敬
C.克:克服;克制 D.客:客人
3.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吵亚 倾听 势不可当 指手画脚
B.拥带 惊慌 心惊肉跳 自做自受
C.敲门 忧虑 神志不清 不假思索
D.搀扶 呻吟 汹涌彭湃 忐忑不安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草原》这篇课文是老舍写的,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七律 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C.《穷人》的作者是法国的列夫 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青铜是因为失火时被火烧坏了嗓子,才成为哑巴。
6.下列选项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所以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B.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但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毕竟好多啦。
C.无论多么艰苦,你只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D.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7.下列选项中与其他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D.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大海上,此时,海浪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2)寒风xiān    开了门帘,屋里的她zhòu    了下眉头。
(3)对于她来说,那段日子真的很kùn nán    。
9.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___”。
祭奠(diǎn diàn)     蜷缩(juǎn quán)     黧黑(lí yóu)    
忐忑(tǎn kǎn)     青稞(kē guǒ)     寡妇(guān guǎ)    
10.选词填空。
抱怨 抱歉
(1)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    的。
(2)对于这件事,我感到十分    。
11.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忐忑不     喜出    外 跌跌        
心惊    跳 自言    语 自作自    
(1)形容心中恐慌不安的词语是    、   。
(2)表示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的词语是    。这个词语含有    (褒义 贬义)。
1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光:①光线。②景物。③光彩。④一点儿不剩。
风光    增光    精光    阳光   
(2)端:①端正。②(东西的)头。③(事情的)开头。④平举着拿。
端坐    开端    笔端    端起碗    
13.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环境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E.神态描写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2)“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4)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14.根据本单元所学填空。
(1)《桥》这篇课文,通过对人物       、       和       的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面对危难       、       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穷人》这篇文章,通过对人物心理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的品质。
(3)《金色的鱼钩》写了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       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       的崇高品质。“鱼钩”记录着       英雄历程,闪耀着        思想光辉,象征着        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读句子,结合加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情感。
(1)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
《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窜、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            一句中体会出来。
(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          ;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         。
(3)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当桥轰然倒塌时,老汉要喊什么?请你写下来。
                                  
(4)读文章,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   、   。
17.阅读理解。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有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惑的目光瞅着周围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有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有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有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有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前面的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着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这位老大爷了。”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给文字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文中“抢钱”为什么要加引号?
(3)文中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4)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5)你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吗?试一试吧。
                                 
五.习作(共1小题)
18.亲人、朋友、邻居……这世界上太多的人给予了我们帮助与关爱,写一写你受到别人帮助的事情,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
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A.有误,“狰狞”的“狞”应读“níng”。
B.有误,“蜷缩”的“蜷”应读“quán”。
C.正确。
D.有误,“揪心”的“揪”应读“jiū”。
故选:C。
2.【解答】“恪尽职守”意思是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恪”谨慎而恭敬。
故选:B。
3.【解答】A.有误,沙哑:声音嘶哑不清脆。故“吵亚”错误。
B.有误,拥戴:推举拥护;拥护爱戴。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故“拥带、自做自受”错误。
C.正确。
D.有误,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故“汹涌彭湃”错误。
故选:C。
4.【解答】A.正确。
B.有误,用词不当,将“提高”改为“增强”。
C.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D.有误,搭配不当,将“和欢呼声”删去。
故选:A。
5.【解答】A、B、D正确。
C.《穷人》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 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故选:C。
6.【解答】A、B、D正确。
C.有误,“多么艰苦”与“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之间是条件关系,故应该用“无论……都……”。
故选:C。
7.【解答】A、C、D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是拟人句,把“木桥”人格化——发抖、呻吟。
故选:B。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解答】故答案为:
(1)汹涌澎湃;
(2)掀 皱;
(3)困难。
9.【解答】故答案为:
diàn quán lí
tǎn kē guǎ
10.【解答】抱怨:埋怨;心里不满而数说他人不对。
抱歉:觉得对不起别人,心里过意不去。
(1)结合语境选择“抱怨”。
(2)结合语境选择“抱歉”。
故答案为:
(1)抱怨;
(2)抱歉。
11.【解答】忐忑不安 喜出望外 跌跌撞撞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1)形容心中恐慌不安的词语是:忐忑不安、心惊肉跳。
(2)表示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的词语是“自作自受”。这个词语含有贬义。
故答案为:
安 望 撞 撞
肉 自 受
(1)忐忑不安。
(2)自作自受 贬义。
12.【解答】风光:指风景。“光”指景物。故选②。增光:增添光彩的意思。“光”光彩。故选③。精光:一点儿也不剩的意思。“光”一点儿不剩。故选④。阳光:太阳的光线。“光”光线。故选①。
端坐:指坐的很端正。“端”端正的意思。故选①。开端:开始的意思。“端”开头。故选③。笔端:笔头的意思。“端”指东西的头。故选②。端起碗:指用手平端着碗。“端”平举着拿。故选④。
故答案为:
(1)②③④①;
(2)①③②④。
13.【解答】(1)这句话写出了渔家小屋的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故选A。
(2)这句话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故选C。
(3)这句话通过“盯”可知,这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故选B。
(4)这是对炊事班长外貌的描写。故选D。
故答案为:
(1)A;
(2)C;
(3)B;
(4)D。
14.【解答】(1)《桥》这篇课文,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面对危难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穷人》这篇文章,通过对人物心理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善良、有同情心的高贵品质。
(3)《金色的鱼钩》写了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金子般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故答案为:
(1)动作 语言 神态 从容镇定 舍己为人;
(2)善良 有同情心;
(3)嘱托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老班长的 金子般 老班长崇高。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解答】(1)出自《桥》,“吼道”表现了老汉心情的急迫。
(2)出自《穷人》,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矛盾不安的心情。
(3)出自《在柏林》,“总得”一词表现了老人的无奈之情,及对战争的憎恶。
故答案为:
(1)表现了老汉心情的急迫;
(2)表现了桑娜矛盾不安的心情;
(3)表现了老人的无奈之情,及对战争的憎恶。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子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与具体语境理解。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窜”我们能感受到洪水上升的速度很快,从“舔”能感受到洪水的凶猛、肆虐。同样从下文“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中的“爬”也能感受到。
(2)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短文内容的能力,要在理解短文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设身处地的体会老人的心理,合理即可。
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儿子啊,是我对不起你,可我们是党员,党员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你要站在队伍的最后。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孩子,快逃生去吧,记住你是一名党员,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不能和你一块走了,永别了,儿子。
(3)本题考查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完成要结合所表达的主题完成。合理即可。
他可能会喊:“永别了,儿子,要记住自己是一名党员。”
(4)本文赞扬了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等。
故答案为:
(1)洪水上升的速度很快 水的凶猛、肆虐。“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儿子啊,是我对不起你,可我们是党员,党员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你要站在队伍的最后。孩子,快逃生去吧,记住你是一名党员,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不能和你一块走了,永别了,儿子。
(3)他可能会喊:“永别了,儿子,要记住自己是一名党员。”
(4)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17.【解答】(1)考查在语境中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通过语气的变化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老人自言自语“不对”时,因为钱多了一张,他在思考,所以用省略号,另这是两个人的话,要分别用冒号。:“……”,:“?”
(2)文中提到“呼呼的北风”刮跑了老人的钱,人们捡钱的动作应该是迅速的、慌乱的,看起来像是“抢钱”,实际上是在帮助老人捡钱。
(3)“我”心情沉重是因为自己撞到了老大爷,才导致钱掉到地上,而且人们“不约而同”地在“抢钱”,“我”担心钱回不到老大爷手中;“一下子变得轻松”是因为看到人们把钱一分不少的交到老大爷手中。
(4)文章的脉络是:掉钱﹣﹣抢钱﹣﹣还钱,所以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5)记叙文归纳中心思想应简要介绍事件,并表达突出的思想感情或者人物形象。本文记叙了一位农民老大爷的钱被风刮走后,人们“抢钱”、还钱的经过,表现了人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风尚。
故答案为:
(1):“……”,:“?”
(2)这里的引号表示并不是真的抢钱,而是急于把钱捡回来。
(3)由于我不小心撞到了老大爷,钱掉在了地上,我担心钱被风刮走或被过路人抢走,后来从人们还钱中,看到了当今社会人们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所以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4)事情发展
(5)本文记叙了一位农民老大爷的钱被风刮走后,人们“抢钱”、还钱的经过,表现了人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风尚。
五.习作(共1小题)
18.【解答】范文:
那一刻,我看到了爱
“坐着吧,我没关系。”这温馨的话语使我不禁回想起那位公交车上的叔叔。
时光倒退到三年级的暑假,妈妈和我在家闲来无事,就一同去购物。当我们踏上等待已久的公共汽车,才体会到“人山人海”的含义。一不小心,人群就把我和妈妈隔离开了。“别乱跑,就站在那!”从前面传来这亲切又熟悉的话音。“知道了,知道了!”我却心不在焉厌烦地回答了一声。
 车经过了一站又一站,只见上车的人,下车的人却寥寥无几。身高矮小的我只能扶着座位上的把手,在高过我半身的人群中挤来挤去,我都快喘不过气了。一个短而急促的刹车,使没站稳的我向前一倾而后又猛地坐向后边,直接坐在了一位叔叔的腿上。一会儿工夫人们平静下来,我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可陌生的叔叔拉住了我。这使本来就不知所措的我更加慌张起来,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反面形象一一涌出了记忆的大门。我努力想拒绝,可不知是这双手力气大,还是我被这陌生的爱触动了心灵,我只好半信半疑地在叔叔腿上坐着。人渐渐稀了:“你怎么坐在叔叔腿上,快站起来!”妈妈说。“没关系,是我让他坐的。”看看他和蔼的表情我再也不怀疑了,便稳稳地坐在他腿上,叔叔的脸上充满了关爱。我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感觉到无限的幸福。这时,我看到了叔叔对我的关爱。
 那位叔叔的容貌我早已深深印在心里,抹也抹不去。干枯了的小草,明年会再来到世界,而我什么时候能再见到那位热心的叔叔。我想象叔叔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以后我也要成为这群体中的一员。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