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预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预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19: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粱(liáng) 痱子( fěi) 菜畦(qí) 铁轨( guǐ)
B.腥味(xīng) 玛瑙(nǎo) 嗒嗒嗒( dā) 窸窸窣窣(sū)
C.蒜薹(tái) 嘟囔(nāng) 焖上米饭(mèng) 瞟了几眼( piǎo)
D.嘻嘻笑(xī) 蹦跳( bèn) 缩小( suō) 酱油(jiàng)
2.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她还会用许多奇异故事逗引孩童们。(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B.怀疑容易成瘾,一旦冒出头,往往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C.我一边找一边嘟囔:“不会真丢了吧?”(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D.一个人必须有一颗饱满的灵魂。(匀称好看)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排比)
B.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比喻)
C.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样。(夸张)
D.不是还要炖肉吗?(反问)
4.下面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要保持冷清的头脑。
B.孙爷爷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他德高望重,受到我们的衷心爱抚。
C.我爸爸是一个计划科的科长,擅长订计划和做计划。
D.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是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
5.搭配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高尚的品质 优秀的传统 丰硕的经验 热情地接待
B.熟练地操作 勤奋地学习 周密地安排 亲切地慰问
C.作风严肃 纪律严明 组织严密 形势严峻
D.设计精心 技术精湛 结构精巧 仪器周密
6.(《盼》)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B.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C.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D.以上答案都正确。
二.填空题(共8小题)
7.读拼音,写词语。
tái xiǎn    zhàng peng    lóu tī    liè fèng   
zuǐ chún    gān zhe    xiù tǒng    cǎo píng   
8.辨字组词。
蕾     秧     缝     谚    
雷     映     锋     颜    
9.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ABB式词语。
(软绵绵)的柏油路    的小手    的眼睛
   的苹果    的稻田    的石块
10.下面都是表示“看”的一些词语,请选择合适的填空。
瞅 凝视 盯 瞥
(1)楚王   了燕子一眼,冷笑一下。
(2)中尉   了泊诺德夫人一眼,很不满。
(3)泊诺德夫人   着烛台喃喃自语。
(4)爸爸   着远方,想了很久很久。
11.根据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内容完成练习。
(1)课文是围绕“       ”一句话来写的,从       写到       ,再写到       ,万事万物尽在其中,选材贴切,构思巧妙。
(2)作者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的成长?   (多选)
A.动物B.植物C.学生D.山水 E.铁轨 F.柏油路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中的“尽量”的意思是        。这句话告诉我们:       。
(4)“六月六,看谷秀”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了农民什么样的心理?最后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农谚。                    
12.读一读,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表示声音的词语。
(1)我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    响。
(2)雨还在不停地下着,   地打着玻璃窗。
(3)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    地喧闹起来。
13.“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1)句中的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A.表示内容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句中“我”同时做的动作是    和    ,这样做的目的是    。
1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秀:①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②清秀。③优异的人才。④表演;演出。
(1)六月六,看谷秀。    
(2)这些孩子都是后起之秀,值得我们自豪。    
(3)真人秀这类节目真的很有趣。    
(4)这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缩句)
                              
(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改为反问句)
                              
(3)我打开一看,是淡绿色的、透明的一件新雨衣。(修改病句)
                              
(4)妈妈焖上米饭,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改为转述句)
                              
(5)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仿写比喻句)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阅读。
《盼》节选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    。
(2)选文中有两处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3)第1自然段写天气的晴朗,写出了“我”   。
(4)第2自然段中,变天时路人的反应是    ,“我”的反应是    ,二者之间形成    ,写出了“我”对下雨的“盼”。
(5)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17.
三月三,放风筝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那满地绿油油的麦苗、滋润酥软的土地,想起那自制的简陋的风筝,想起那一起玩的儿时伙伴……
童年生活过的村庄,天高、风清、云淡。风和日丽的日子,天空里便飘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
那时候,三月是我最盼望的季节。放学归来,书包一扔,我和小伙伴们兴致盎然地拿着风筝去放。门外早有几个急不可耐的玩伴手拿着“燕子”“蝴蝶”之类的风筝在焦急地等待了。于是在村口麦子刚返青的田野里,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伴着阵阵春风,放飞一只只可爱的风筝。大家一边熟练地收放着线,一边比谁的风筝漂亮,谁的飞得高、飞得远。你吵你的,他闹他的,一直到最后还是分不清谁的风筝最美,只记得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风筝把童年装扮得五彩斑斓。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地上边跑边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童年的心,也随着风筝上下翻飞。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风筝已遗落在故乡。我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永远飘在故乡的天空。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②急切得不能再等待。    
(2)第一自然段引用歌词有何作用?                   
(3)画线句子令人想起了清朝高鼎的诗句“                ”。
(4)“我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说说你对“我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永远飘在故乡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五.习作(共1小题)
18.写作。
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汉字,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②可以写最近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③不少于500字。
第五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痱:读[fèi]时,指因毛细孔排汗不顺畅,而于皮肤表面隆起的小疹子,通常发于夏天汗多之时。读[féi]时,古代称偏瘫症。故在“痱子”中应读“fèi”。
B.正确。
C.有误,囔:〔囔囔〕低声絮烦地说。故在“嘟囔”中应读轻声“nang”。焖: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饭菜煮熟。故在“焖上米饭”中应读“mèn”。
D.有误,蹦:指两脚并着跳。故在“蹦跳”中应读“bèng”。
故选:B。
2.【解答】A、B、C正确。
D.有误,“饱满”的意思:充足;充沛。
故选:D。
3.【解答】A.有误,从“躺”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C、D正确。
故选:A。
4.【解答】A.用词不当。应把“冷清”改为“冷静”。
B.用词不当。应把“爱抚”改为“爱戴”。
C.语意重复。应把“订计划和”或“和做计划”删去。
D.正确。
故选:D。
5.【解答】A.有误,“优秀的传统”可改为“优良的传统”,“丰硕的经验”可改为“丰富的经验”。
B.正确。
C.有误,“作风严肃”可改为“作风严谨”。
D.有误,“仪器周密”可改为“安排周密”。
故选:B。
6.【解答】《盼》一文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并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苔藓 帐篷 楼梯 裂缝
嘴唇 甘蔗 袖筒 草坪
8.【解答】例如“蕾”与“雷”,音同,部首不同,义不同。蕾:指花蕾。可组词“蓓蕾”。雷: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可组词“雷电”。
故答案为:
蓓蕾 插秧 缝补 谚语
雷电 放映 先锋 颜色
9.【解答】短语中间为“的”,一般“的”前的词语应是形容词,“的”后的词语为名词。注意用ABB式的词语,如“白胖胖的小手”。
故答案为:
白胖胖 亮晶晶
绿油油 金灿灿 硬邦邦
10.【解答】(1)瞥:短时间地大略看看。根据语义应选“瞥”。
(2)瞅:看;望。根据语义应选“瞅”。
(3)盯:注视,集中视力看着,不放松。根据语义应选“盯”。
(4)凝视:不眨眼地看。根据语义应选“凝视”。
故答案为:
(1)瞥;(2)瞅;(3)盯;(4)凝视。
11.【解答】(1)《夏天里的成长》课文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一句话来写的,从动物写到 植物,再写到人,万事万物尽在其中,选材贴切,构思巧妙。
(2)课文中作者写了动物、植物、铁轨、柏油路、学生在夏天里的成长。故选A、B、C、E、F。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中的“尽量”的意思是表示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
(4)“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农历六月初六观看庄稼抽穗开花。这句话包含了农民盼望和庆祝庄稼丰收的心理。我积累的农谚有:“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故答案为:
(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动物 植物 人;
(2)A、B、C、E、F;
(3)表示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
(4)“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农历六月初六观看庄稼抽穗开花。这句话包含了农民盼望和庆祝庄稼丰收的心理。我积累的农谚有:“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12.【解答】(1)雨衣的声音是“刷刷”响。
(2)雨打玻璃的声音是“啪啪”响。
(3)小杨树的声音是“哗啦哗啦”响。
故答案为:
(1)唰唰;
(2)啪啪;
(3)哗啦哗啦。
13.【解答】(1)“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故选D。
(2)这句话选自《盼》,句中“我”同时做的动作是说和瞟,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穿雨衣出去。
故答案为:
(1)D;
(2)说 瞟 希望穿雨衣出去。
14.【解答】(1)六月六,谷子抽穗开花,故选①。
(2)这些孩子是优异的人才,故选③。
(3)真人表演这类节目很有趣,故选④。
(4)这是一个山明朗水清秀的好地方,故选②。
故答案为:
(1)①;
(2)③;
(3)④;
(4)②。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解答】(1)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这、这、给旅客们、温暖的”。
(2)改为反问句,添加“难道不……吗”,结尾用问号。
(3)修改病句,词序错误,应为“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
(4)改为转述句,把引号里的“我”改为“她”,去掉引号,结尾用句号。
(5)仿写句子,原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喷泉、杏花带来了春意。
(2)夏天难道不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吗?
(3)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4)妈妈焖上米饭,说,她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
(5)天上的月亮像大圆盘。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解答】(1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选文的主要内容是“我”盼着变天,有一天天变了脸色,刮起风,落起了雨点,“我”兴奋地跑进楼门。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可知,这是第一处心理描写。阅读句子“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可知,这是第二处心理描写。
(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第1自然段写天气的晴朗,写出了“我”盼望下雨。
(4)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第2自然段中,变天时路人的反应是加快走路的速度,“我”的反应是放慢了脚步,二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对下雨的“盼”。
(5)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可知,这句话将“小杨树”人格化,赋予小杨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杨树被风吹动的情形,也从侧面烘托了“我”心情的舒畅。
故答案为:
(1)“我”盼着变天,有一天天变了脸色,刮起风,落起了雨点,“我”兴奋地跑进楼门。
(2)第一处心理描写: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第二处心理描写: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3)盼望下雨。
(4)加快走路的速度 放慢了脚步 鲜明的对比;
(5)拟人 赋予“小杨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杨树被风吹动的情形,也从侧面烘托了“我”心情的舒畅。
17.【解答】(1)考查词语的理解。①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②急不可耐:急切得不能再等待。
(2)考查写作手法。短文 第一自然段引用歌词“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开门见山,点名时间,引出习俗,一开始就描述了春的景象,让人一下子就回单了从前的记忆里。
(3)考查诗句的积累。短文中画线句子“放学归来,书包一扔,我和小伙伴们兴致盎然地拿着风筝去放。门外早有几个急不可耐的玩伴手拿着“燕子”“蝴蝶”之类的风筝在焦急地等待了”描写了孩子们放学后兴致勃勃地去放风筝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让人想起了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歌《村居》中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文中“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地上边跑边唱”和“放学归来,书包一扔,我和小伙伴们兴致盎然地拿着风筝去放”等句子可以看出“我们”放风筝时兴奋、开心的心情。
(5)考查句子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我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永远飘在故乡的天空”这句话将“我”比作风筝,写出了虽然“我”远离家乡,身在异地,但是“我”的根依旧在故乡,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故答案为:
(1)①风和日丽;②急不可耐;
(2)开门见山,点名时间,引出习俗。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从文中“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地上边跑边唱”可以看出“我们”放风筝时兴奋、开心的心情。
(5)这句话将“我”比作风筝,写出了虽然“我”远离家乡,身在异地,但是“我”的根依旧在故乡,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五.习作(共1小题)
18.【解答】范文: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在成千上万的汉字中,我最喜欢的字是“爱”。上面的“一撇”好似一股清凉的风。三个点好似三颗冰凉的雨水。“冖”好似一把宽大的雨伞。而“友”好似一个你的好朋友,这就组成了我们最喜欢用的字﹣﹣那就是“爱”。
想明白我是怎样爱上这个字吗?那就看看发生在我的身边关于爱的小故事吧!
记得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星期六下午,我悠闲地散步。突然,我听见前面有一连串的猫叫,那声音很小,它那微弱的声音使我疑惑不解,它饿了?还是被别人抛弃了?还是被人欺负了?接下来,一连串凶猛的狗叫使我失魂落魄,我跑过去一看,一只猫妈妈保护着几只瘦弱的小猫。而一只大狗正愤怒地瞪着它,只见狼狗凶猛地扑上去,大猫躲开狗的攻击,把小猫赶到茂密的树丛里。而大猫并没藏进去,却出乎意料地跳到树上。粗心大意的狼狗以为大猫夹着尾巴从树上逃走了呢,就跑到树丛里捉小猫,就在狼狗扒开树枝的一瞬间,大猫跳下树来,从背后偷袭狼狗,而狼狗以为是上帝在打它,就夹着尾巴逃走了。这一刻,我觉得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因此,我喜欢上了“爱”字。
我喜欢中华文字,因为在我写作文时要用上它,在跟别人沟通时也要用上它,在练字时又要用上它……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