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金山中学2013-201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科试卷
注意:本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选择题(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liáo)落 兴(xìng)奋 喋(dié)血 长歌当(dāng)哭
B.立仆(pū) 惩创(chuāng) 瞋(chēn)目 殒(yǔn)身不恤
C.解剖(pōu) 屏(píng)息 鲰(zhōu)生 叱咤(zhà)风云
D.菲(fěi)薄 纤维(qiān) 鳏(guān)夫 目眦(zì)尽裂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传统的“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和“网络家访”取代吗?各地教师、家长以及教育专家对此莫衷一是。 B.近十年来,在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品栏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擢发难数。 C.李象群被冠以“写实风格雕塑家”等诸多称号。在这些称号面前,他安之若素,依然低调、沉静地创作,不断自我超越。 D.小米手机不是综合配置第一,但其性价比可说是无人能及,其他品牌的国产手机也只能望其项背。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新数据分析表明,运输量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旅客运输,它的运输量是决定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B.注胶虾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食品安全的警钟再一次敲响,是监管不力,放任自流,还是无能为力?
C.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D.针对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事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公示,意图让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的措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河畔小树林中那些纵横交错、参差不齐的枝丫依然赤裸着,如果仔细看,会发现 ①数不清的嫩黄色枝芽如同数不清的手臂,争先恐后地伸向天空,仿佛是在告别寒冬迎接新春。一条小路从遥远的地方 ②过来,穿过小树林通到了我们面前。路边有一片草地,草已经长得很茂盛, ③草叶上有无数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也许,这就是春天在这里留下的一个最深最清晰的脚印。美妙的新绿将从这片草地向四面八方④ ,一直绿遍天涯。
A.①在湿润的寒风中 ②伸延 ③在金色的阳光下 ④蔓延
B.①在金色的阳光下 ②伸延 ③在湿润的寒风中 ④曼延
C.①在湿润的寒风中 ②伸展 ③在金色的阳光下 ④蔓延
D.①在金色的阳光下 ②伸展 ③在湿润的寒风中 ④曼延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杀人如不能举
B.①使工以药淬之 ②以乱易整,不武
C.①诸郎中执兵 ②秦兵旦暮渡易水
D.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舍弃攻打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出使的人来来往往,供给他们所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B.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我们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因为防备别的盗贼进出和意外的变故啊。)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沛公双手捧着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并和他约定为儿女亲家。)
二、古诗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7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 陈丞相世家》)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陈涉起而王陈????????王:大王
C.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D.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 ②太子丹恐惧,乃私见樊於期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①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0.用“/”为下列句子断句。(2分)
见 楚 使 佯 惊 曰 吾 以 为 亚 父 使 乃 项 王 使
11.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楚使归,具以报项王。(《史记·陈丞相世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鸿门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6分)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2.⑴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同一意象?(3分)
⑵这两首诗的韵脚分别是 (2分),这两首诗都抒发 之情(1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3.⑴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⑵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⑷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
⑸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⑹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四.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7题。(共16分)
“八卦研究”,别亵渎了学术
原以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会是个特例,却没想到远非如此:“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南京明城墙外廓是朱元璋的脸”,“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如此等等。去年以来,各种惊世骇俗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看来,很有必要对如此“学术”来一声棒喝。
人们常把追逐明星隐私、名人琐事的报道者称为“狗仔队”,称呼中充满了不屑。而研究历史人物不去关心人家的成就、思想、贡献和那些尚待研究和厘清的重大问题,却对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兴味盎然,这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品格、同样让人不屑的行为。学术研究只关心“八卦”“花边”,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对于把“八卦”当学术来“钻研”的学者,人们不禁要奉劝一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适逢社会转轨之际。需要也值得学者们去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研究点什么不比研究这些好?
也许人各有志,也许我们应该“解放思想”一一接纳学者去追逐古人的“边角八卦”,不强求所有学者都去研究重大问题。即便如此,既然冠名“学术”,就该拿出个学术的样子,遵循学术的准则。仅凭李白好酒、好斗、好武,就断言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这种结论下得是否也太过武断?纵观“八卦学术”,“也许”“可能”“大概”充斥其中,“戏说”“大话”“恶搞”极尽其能,又哪有学术研究科学、严肃、严谨的影子?如果这类“八卦学术”也能位列学术.岂不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
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遗憾的是,一些学者非但没有树立标杆,反而一味媚俗,迎合大众对八卦隐私的“低级趣味”。为了追逐名利,为了吸引眼球,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八卦研究”透出了浮躁、铜臭、名利熏心。这种学者越多,人们对学者的印象就越打折扣,这种“学术”影响越大,对学术的清誉破坏就越重。对于这种学者,应该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还学者和学术一个本来的面貌。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学术研究中出现了关心“八卦”“花边”的现象,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
B.可以接受一些学者去追逐古人的“边角八卦”的现象,不必强求所有学者都去研究重大问题。
C.学者是社会的良心,他们可以成为引导社会向良性发展的一面旗帜。
D.仅凭李白好酒、好斗、好武就说他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显得武断,尚须找到更多有力的证据。
E.“八卦研究”不仅是对学术的一种亵渎和辱没,也会对人们形成正确的学术观产生不良影响。
15.下列对“八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八卦研究”兴趣盎然地关注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等。
B.“八卦研究”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和品格,让人不屑的行为。
C.“八卦研究”中充斥着“也许”“可能”“大概”这样的词,这不是学术研究应有的态度。D.“八卦研究”为了迎合大众,哗众取宠,使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
16.根据文意,概括有必要对“八卦研究”进行棒喝的三点原因。(4分)
17.作者认为学者和学术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样的?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8-20题。(共15分)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四十六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年3月的一个下午把我带到故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为了挣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栗、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雪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
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上,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位曾经批斗过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竟然问到那个村民的住处,把他请到家里来隆重招待。只要能听到故乡的一两则消息,她非常愿意忘记仇恨。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有一天,这个高大的矮个子母亲忽然病倒,她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渐渐还原为肉身。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她昏过去又醒过来,即便痛成这样,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临终前一晚,不知道她哪来的气力,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叫我姐连夜把她背回故乡。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故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所,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母亲是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的。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今年十月,我重返故乡,看见母亲已变成一片青草,铺在楠竹湾的田坎上。我抚摸着那片草地,认真地打量故乡,发觉天空比过去的蓝,树比过去的高,牛比过去的壮,山坡上的玉米棒子也比过去的长得大……曾经被我记忆按下“暂停”的村民,一个个都动起来,他们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第一次那么醒目。我终于明白,故乡已经代替了我的母亲。有母亲的地方就能止痛疗伤,就能拴住漂泊动荡的心灵。
(选自《天涯》2009年第3期,有删改)
18.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一句有哪些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19.文中画线的两处,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各自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20.试探究本文题目“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的深刻含义。(6分)
五、语言表达题(共12分)
21.把下列几句话合成三副完整的对联,写在横线上。(6分)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 ②腊梅吐芳迎红日 ③学海无涯勤可渡
④书山万仞志能攀 ⑤立志读尽人间书 ⑥绿柳展枝舞春风
22.把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字数包括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6分)
金秋十月的三秦大地,丹桂飘香;热情洋溢的千年古都,宾朋云集。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于10月17至21日在西安和渭南两市同时举行。逾500家航企参加,参展的通用飞机总数预计逾100架。
本届大会签约项目共计46个,交易通用飞机106架,签约总额为229.1亿元。与往届相比,本届签约项目质量更高,涵盖领域更广,产业集中程度高,拉动性强,无论从涉及范围、大会规模,还是从参会人数和效果影响方面来看都再创新高,大会项目签约的成果也越来越丰硕,这对促进通航产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国际通航大会作为国内外通航业界合作发展的优势平台,其飞机签约订单数量之多,飞机签约金额之高,预示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七、作文(60分)
改变,是人人都会有的经历,时时都会有的现象。当你真正面对它,你也就觉得坦然了。请以“坦然面对改变”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3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4
15
选项
B
A
B
C
B
C
B
D
C
CE
D
基础选择题
1答案:B【A 长歌当(dàng)哭,C屏(bǐng)息,鲰(zōu)生D纤(xiān)维】
2答案:A(A.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B.擢发难数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C.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D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应该改为“望尘莫及”。)
3答案B (A. 表意不明,“它”指代不明;C. 句式杂糅,在“建立”前增加“为”或删去“打下基础”;D. 主语残缺,应删去“针对”)
4答案:C
(伸延:伸展;延伸,一般都是描写比较大的,像山峰、大江。 伸展:向一定方向延长或扩展。描写比较小的,像树枝、小路。曼延:连绵不断;eg: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eg:蔓延滋长、火势蔓延。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扩展的意思。直线式扩展的就用“曼延”;如是立体式扩展的则用“蔓延”;还有就是表示抽象事物的扩展的多用“蔓延”)
5答案B(A①举起②尽;B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C①兵器②军队;D①凭借、依靠②趁机)
6答案:C出入:偏义复指,进入。
7.答案B(王:用作动词,可解释为“称王”)
8.答案D(用作介词,表原因,因为;用作连词,来。A项:连词,就。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9.答案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0. 见 楚 使/ 佯 惊 曰/ 吾 以 为 亚 父 使/乃 项 王 使
11.答案:⑴楚军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全都报告项王。(“使”使者1分“具”1分,都,全部,句意1分)
(2)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这些人现在都要被他俘虏了!(判断句式1分,“属”,这些人,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12⑴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1分)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1分)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1分)
⑵这两首诗的韵脚分别是 哉、来,秋、楼(2分),这两首诗都抒发 思乡之情(1分)。
13答案:1.大礼不辞小让2.风萧萧兮易水寒 3.万类霜天竞自由4.浪遏飞舟5.醉翁之意不在酒6.浅草才能没马蹄
参考答案:
14.C、E.A项原文是说:学术研究只关心“八卦”“花边”,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B项原文有“也许”一词,看似肯定,实则否定;D项作者反对搞“八卦”研究,因此此项纯属无稽之谈。
15.D.“使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错。
16.①“八卦研究”学术品位低下,学术趣味低级;②不遵循学术的准则,缺乏科学、严肃、严谨的研究态度;③浮躁媚俗、哗众取宠、不择手段、追逐名利,失去了学术的尊严。(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全对得满分。)
17.①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术研究应遵循科学、严肃、严谨的准则;②学者应该有高洁的操守,高尚的学术品格以及高级的学术趣味;③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全对得满分。)
18【解析】 要从内容、结构、主题表达的需要上去分析其作用。
【答案】 ①开启下文(或“总领全文”),叙说母亲怎样生养作者。②照应题目(或“首尾呼应”),揭示母亲与故乡的关系。③表现主题,抒发作者对母亲的热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19【解析】 要能辨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能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文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②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苍老,暗示母亲为儿子的付出。③第二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故乡记忆的深刻,写出了母亲对故乡的感情。(修辞手法1分,对手法的分析各2分)
20【解析】 结合文本要表达的主题,从故乡与母亲的关系上去理解标题的含义。
【答案】 ①过去因为爱母亲才爱故乡。②现在(或“母亲去世后”)通过爱故乡来怀念母亲。(或“因为母亲埋葬在故乡,所以眷恋故乡”)③故乡代替了母亲,给人以力量和慰藉。(或“给我止痛疗伤,拴住我漂泊动荡的心灵”)(每点2分)
21答案: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每句1分)
22答案: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10月17日起在陕西举行,并取得丰硕成果。(年份1分,日期1分,大会1分,地点1分,取得成果1分,句子通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