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3 18: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英仙座星系的天体在距离地球1600光年~7600光年之间,2022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十六)英仙座流星雨(母体来自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带着彗尾绕日运行)爆发,但并不适宜观测。据此完成1~3题。
1.英仙座星系位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
A.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B.离太阳近时,彗尾较长
C.来自英仙座星系 D.自身可以发光、发亮
3.此次英仙座流星雨不适宜观测,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城市灯光 B.阴雨天气 C.太阳活动 D.月光
2022年8月9日,随着太阳活动周期逐渐接近最大值,在两周时间内,太阳发生了36次日冕物质抛射,共爆发了14次太阳黑子和6次耀斑。下图为太阳黑子图。据此完成4~6题。
4.太阳黑子位于
A.核心层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5.太阳黑子的成因是
A.黑色物质在太阳表层聚集 B.太阳表层能量向外释放
C.太阳大气层剧烈活动 D.部分区域温度较周围低
6.在2023年前后,太阳活动将达到最大值,则上一次最小值可能出现在
A.2017年 B.2012年 C.2007年 D.2000年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与乙地震波相比,甲地震波
A.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B.传播速度慢,可以通过所有介质传播
C.在地幔中传播速度增速快于乙地震波
D.可以准确地判断地球内核为液态物质
8.图中丙圈层
A.为地球岩浆的发源地
B.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C.为液态的金属物质
D.地震波传播速度加快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位于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10.图中大气层的特征是
A.甲层阴雨天气少见 B.乙层最适合飞机飞行
C.丙层水汽、杂质集中 D.丁层臭氧层分布集中
早春时节,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在田间进行熏烟(燃烧柴草形成烟雾),以减少冻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下图示意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1~13题。
11.最需要进行熏烟活动的时间段是
A.9时~12时 B.16时~20时
C.21时~24时 D.0时~5时
12.熏烟保温作用主要体现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选项中与熏烟原理一致的是
A.植被表层喷水 B.地膜覆盖农作物
C.植物表层涂白 D.土壤深耕改良
下图为某地某时等压线与风向变化图(图中X、Y、Z为气压值)。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中三条等压线气压值大小排序为
A.Z>Y>X B.XC.X>Y>Z D.Z15.图示风向变化所处的位置可能是
A.南半球近地面 B.南半球高空
C.北半球近地面 D.北半球高空
16.若该地位于成都市4000 m高空,则此时成都市近地面的气温、气压状况为
A.冷高压 B.冷低压 C.热高压 D.热低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多种天体组成。北京时间2022年7月5日凌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表最新公告,经小天体命名工作组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546846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孙霈源星”。该小行星是一颗典型的主带小行星。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
(1)指出“孙霈源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并说明其运动方向。(4分)
(2)简析图中展示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6分)
(3)太阳作为太阳系的核心,简述其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黑龙江省龙骨山,曾经出土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平头鸭嘴龙化石,被学者称为“神州第一龙”。研究发现,平头鸭嘴龙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悬于空中,用来抓食树上的枝叶,指尖还长有适合划水的蹼,适宜在湖沼水域或岸边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陆地上行走时尾巴如“方向盘”,在水中游泳时则变成“舵”,鸭子似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铲除植物。右图为“神州第一龙”复原图。
(1)推测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的生存环境特征。(4分)
(2)指出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当地的典型植被,并说明该植被大规模死亡后对当前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6分)
(3)简述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动物的演化特征。(6分)
19.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说出该城市近地面气温分布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8分)
(2)绘制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4分)
(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稀缺,但许多大城市依然规划建设大面积楔形绿地,插入中心城区。推测该楔形绿地在城市中发挥的主要作用。(6分)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由材料可知,英仙座星系在距离地球1600光年~7600光年之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且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因此英仙座星系位于银河系中。故C选项正确。
2.B【解析】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来自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彗星。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天体是星云;离太阳越近,彗星蒸发物质越多,彗尾越长;绕日运行的天体位于太阳系中;自身发光、发亮的天体是恒星。故B选项正确。
3.D【解析】由材料可知,此次英仙座流星雨发生在农历七月十六,从月相来看,是满月,月光明亮,不利于观测。故D选项正确。
4.B【解析】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日冕物质抛射。故B选项正确。
5.D【解析】太阳黑子并不黑,而是由于黑子所在区域温度较周边区域更低一些,看上去显得暗一些。故D选项正确。
6.A【解析】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由太阳活动最大值向前推半个周期为太阳活动最小值,即为2017年。故A选项正确。
7.A【解析】甲地震波传播速度慢于乙地震波,且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为横波;乙地震波能通过各种介质,且传播速度快,为纵波;通过甲地震波不能推断地球内核物质的状态。故A选项正确。
8.C【解析】根据图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以判断丙圈层为地球的外核。在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幔的软流层;在地球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外核由液态的金属物质组成。故C选项正确。
9.A【解析】从对流层高度判断,低纬度地区在17~18 km,中纬度地区为10~12km,高纬度地区为8~9 km.故A选项正确。
10.B【解析】甲层为对流层,大部分阴雨天气集中分布在此层;乙层为平流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丙层水汽、杂质很少;臭氧层集中分布于乙层。故B选项正确。
11.D【解析】夜晚气温低,大气中热量散失最多,特别是午夜以后,热量持续散失,温度低。为了防止霜冻,午夜后最需要进行熏烟活动。故D选项正确。
12.D【解析】熏烟保温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止热量向外散失,使热量回归地面,即增强大气逆辐射。故D选项正确。
13.B【解析】熏烟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热量散失,增强大气逆辐射;地膜覆盖同样是阻止热量散失,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失。故B选项正确。
14.C【解析】据图可知,水平气压由外围流向中心,说明此时该地外围气压值大于中心气压值,即X>Y>Z.故C选项正确。
15.D【解析】通过图中风向的受力状况可知,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说明该地为北半球;风向最终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的方向,说明该地位于高空。故D选项正确。
16.A【解析】此时成都市高空是低气压,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为高压。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大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故A选项正确。
17.(1)位置: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运动方向: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4分)
(2)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适宜生物生存;太阳光照稳定,为地球生命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光照;太阳系中各天体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6分)
(3)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生命生存和发展提供光热资源;为地球上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与地球两
极高空大气摩擦产生极光;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自然灾害。(答出四点,8分)
18.(1)气候温暖湿润,林草茂密;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平,湖沼面积广。(答出两点,4分)
(2)裸子植物。(2分)意义:中生代晚期,裸子植物大规模死亡,埋藏于地层中,形成煤炭资源,是地质时
期一次重要的成煤期,为当前人类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4分)
(3)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6分)
19.(1)特征:从市区向郊区递减。(2分)原因:市区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排放的温室气体多;城市人口多,
建筑物高大密集,耗能大,升温快;郊区植被覆盖率高,建筑物密度小。(6分)
作图如下。(4分)
(3)减小城郊温差,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涵养水源,减轻城市内涝;美化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吸烟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答出三点,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