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平均数》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平均数》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3 20: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能不能帮老师一个忙啊?老师班里正在评选“优胜小组”,你帮老师算算这两个小组,哪个是优胜小组。(板书:优胜小组)
出示:
二、借助素材,体会概念
1.整理数据,学习概念
谈话:先独自思考并计算,待有了结果就在小组中讨论,最后全组可以形成一种意见,也可以有不同意见。
预设:
(1)二组是优胜小组,因为二组的总分高。算算看。
9+11+13=33(分)
7+13+12+8=40(分)
(2)一组是优胜小组,因为一组的平均分高。算算看。
(9+11+13)÷3=11(分)
(7+13+12+8)÷4=10(分)
追问:平均分是什么分数?
预设:就是把得分匀匀,让每个同学的得分都一样。
课件展示,匀匀看。
追问:匀匀后,一组同学的平均得分是多少?(11),二组呢?(10)
小结:也就是说,一组有三位同学,总分虽然少,但每位同学的平均得分高,二组有四位同学,总分虽然高,但每位同学的平均得分低。整体来看,一组表现更好,应该是优胜小组。
追问:平均分10分是二组哪位同学的得分?
像这样,11就是9、11、1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10就是7、13、12、8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的整体水平。(板书)
2.利用概念,进行计算,总结计算方法
你能说出下面每组数的平均数吗?
15和17 1、2、3、4、5 1、2、3、4、5、9
板书(平均数的求法:移多补少、总数÷个数)
三、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
1.记录体重,并估一估这组数的平均数。
谈话: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记录4个学生的体重。
追问:估一估,这四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学生口答,追问:可能吗?
再追问:估的比(最小数)小的请举手。(学生举手)(有)可能吗?(没有)一定没有吗?估的比(最大数)大的请举手。(学生举手)(有)可能吗?(没有)一定没有吗?
追问:通过这道题目的讨论,你知道一组数的平均数有多大了吗?
板书: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
3.学校举行朗诵比赛,决赛成绩如下表:
1号评委 2号评委 3号评委 4号评委 5号评委 6号评委 7号评委 最后得分
张强 8 1 8 8 8 8 8
李英 6 7 5 9 8 7 7
谈话:学校进行朗诵比赛,这是决赛的两位同学的得分情况,看七位评委的打分,你觉得谁水平更高一些?你知道“最后得分”指的是什么?(七个评委的平均分)男女生各算算两位同学,看谁的最后得分高一些。(一样高)
谈话:可最后张强获胜了,你知道是怎样算的吗?
让学生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算算看。
小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的整体水平,一个数的变动都可能带来平均数的变化。
4. 游泳危险问题
讨论:110厘米是平均水深,最深处比110厘米要深,可能比145厘米还深,所以,下午游泳会有危险。
谈话:今天我们学均数,我们知道会有危险,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学习平均数,就会因为不知道可能带来危险。那同学们想想办法,怎么最好呢?
5. 生活中的平均数
(1)小学生平均每天要保证睡眠9小时。
(2)我国现阶段10岁孩子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解放前,我国人民平均寿命35岁,现在平均寿命达到76岁。
(4)2012年调查显示,我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书目6本,除去教科书,连1本都不到。
(5)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我国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比上年增长6.5%。
学生读一读。
四、总结全课,回顾反思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对平均数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