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4 15: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言下之意是草木薄情寡义。可如果用这句话来________诗词中的植物意象,显然________。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植物数不胜数,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形象喜欢被诗人们用来抒发不同的心境和理趣、志向和情怀。诗人毛泽东善于托物言志,(    ),将其刻画得仪态万千、神情飞扬、意蕴丰富,令人回味无穷。毛泽东没有诗词专门咏草,但在他作品中多次出现的草的意象,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和意蕴。《五古·挽易昌陶》是为悼亡同窗好友而作,“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中“萋萋”与 “凄凄”“戚戚”同音,给人一种冷清凄惨之感。城隈的春草长得再茂盛,也已经物是人非,再也不能和易君携手同游了,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潸然泪下。《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第一首描写血吸虫病________,农村萧条、人民悲惨的境况。“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中的“薜荔”是一种蔓生野草。“千村薜荔”,如同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写杂草丛生,繁华不再,给人以荒凉之感,寄寓了________的无限感慨。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花草树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审视 大谬不然 肆虐 人世沧桑
B.扫视 荒诞无稽 肆虐 世态炎凉
C.审视 荒诞无稽 暴虐 人世沧桑
D.扫视 大谬不然 暴虐 世态炎凉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对花草树木的生动描写在其作品中多处可见
B.他的作品中有多处关于花草树木的生动描写
C.花草树木多次在他的作品中被生动描写
D.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对花草树木进行生动描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们喜欢用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形象,来抒发不同的心境和理趣、志向和情怀。
B.诗人们喜欢用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形象,来表达不同的心境和理趣,抒发不同的志向和情怀。
C.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形象喜欢被诗人们用来抒发和表达不同的心境和理趣,不同的志向和情怀。
D.诗人们喜欢用花草树木形象的情态各异,来抒发不同的心境和理趣、志向和情怀。
4.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意趣贯通的两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对仗,如“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下面哪些句子可以组成对仗句?请选出来。(4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二水中分白鹭洲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 ⑤山雨欲来风满楼 ⑥入山深处闻鸟啼 ⑦乌蒙磅礴走泥丸 ⑧三山半落青天外 ⑨近水浅时听鱼声 ⑩晴川历历汉阳树
答:                                 
                                   
5.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要求:①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100字。(6分)
答:                                 
                                   
二、阅读提升(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8分)
菩萨蛮·黄鹤楼[注]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 这首词写于1927年,当时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锁”字,联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B.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
C.上阕写景:登楼纵目,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阔。下阕言情:倚危把酒,怀古思今,由境及心,豪放深沉。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完全摆脱了鹦鹉洲等已被说滥了的景物。开头从小处着笔,惊涛骇浪,泱泱大观。随后又做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7.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相比:
(1)在描写景物上,格调有何不同?请具体说明。(2分)
答:                                 
                                   
(2)产生这种不同格调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关于景物描写的什么规律?(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8~9题。(9分)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对应一课一考点)毛词原稿是“梅也不争春”,后改“梅”为“俏”,下列对这一改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B.改“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阕衔接更紧凑,音韵更和谐。
C.用“俏”字体现梅花比其他花更美丽、娇艳。
D.用“俏”字突出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德。
9.(对应一课一考点)请赏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香如故”的异同。(6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9分)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一九五六年六月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在这首词中,作者引用神话故事展望美好未来,对祖国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C.词的上阕写游泳,表达情怀;下阕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作者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句为全词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11.作者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6分)
答: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审视:仔细看。扫视:目光迅速地向周围看。根据语境,此处用“审视”更合适。大谬不然: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荒诞无稽:形容十分荒唐,毫无根据。此处说的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并不适用于诗词中的植物意象,用“大谬不然”更合适。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暴虐:①凶恶残酷;②凶恶残酷地对待。此处说的是血吸虫病横行,破坏力大,用“肆虐”更合适。人世沧桑: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世态炎凉:指有钱有势时就有人巴结,无钱无势时就被人冷淡的世俗人情。根据语境,此处用“人世沧桑”更合适。
2解析:选D。分析可知,前后文主语均为“诗人毛泽东”,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括号内的句子也应以“诗人毛泽东”为主语,故选D。
3解析:选B。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形象喜欢被诗人们用来……”应改为“诗人们喜欢用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形象来……”;二是“抒发”与“心境和理趣”搭配不当,可将“抒发不同的心境和理趣、志向和情怀”改为“表达不同的心境和理趣,抒发不同的志向和情怀”。据此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
4答案:①⑦ ⑧② ⑩③ ④⑤ ⑥⑨
5答案:(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壮志。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6解析:选D。应该是“开头从大处着笔”。
7答案:(1)这首词景物迷茫灰暗,格调低沉。《沁园春·长沙》景物写得开阔,格调高昂。
(2)原因:政治形势不同,心境不同。规律:景物受作者思想感情、心境的影响和制约,要做到情与景的交融与统一。
8解析:选C。C项,从原词“已是悬崖百丈冰”可知没有其他花。
答案:不同:“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展现了其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形象。
相同:都是表现品格。毛词以这三个字表现了梅花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谦逊自处、豪迈大度的崇高品格;陆词以这三个字表现了梅花虽屡遭挫折打击,仍永葆高洁情操的坚贞品格。
10解析:选D。“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错,之所以写这一笔,是为了显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
11答案:用“截断巫山云雨”一句,妙处有三:一是与后边的“神女”相联系;二是反衬出“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也阻截住了;三是反衬出人民气魄和力量之大,敢于挡住“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是早晨为云,晚上为雨。可见作者对神话传说的点化是巧妙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