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象版科学(2017)一年级上册准备单元《吹泡泡 学科学》教学反思(二篇)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大象版科学(2017)一年级上册准备单元《吹泡泡 学科学》教学反思(二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04 12: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准备单元 吹泡泡 学科学(一)
《吹泡泡 学科学》是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接触的第一节科学课。在这一节课当中我经过数次的琢磨和总结,不断提升了自己对低年级科学课教学的理念。回顾前后教学,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学环节要合理。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的特占,科学课的课觉要多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我将本课的任务转化成多个小活动。把教学日的串联制起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们就成功挑战一关,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就有一得。每个任务的设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而每个任务之间的联系,则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本节课的环节设计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将泡泡作为保护罩和任务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们带着使命,驱动完成课堂中的三个学习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任务,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而且保证了科学课程中实验活动的有序进行。
教学方式要有趣。根据能力差异进行相应的培养,较之低段学生大部分以视觉型为主,本课将当下比较流行的卡通人物引入课堂,瞬间得到全体学生的关注,方便学生进行模仿。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中学习科学。我还适当地运用符合一年级学生熟悉的歌谣、口诀等贯穿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实验材料要简易。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选择让他们易操作又能够独立使用的学具,以此保证课堂实验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比如说本节课用到的吸管,就是学生们日常所见、日常所用的材料。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学生们的操作难度,我还对吸管进行了改良一用透明胶带把并列的两根吸管同一端粘起来,此举是为了保证科学探究中对比实验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对比实验条件的公平性。
准备单元 吹泡泡 学科学(二)
  科学活动内容应“源于生活,缘于兴趣”。吹泡泡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也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但在游戏中,我发现经常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工具,而且泡泡工具是固定模型(圆形的),抑制了小学生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小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一种定性:即吹泡泡工具是圆的,只有圆的泡泡工具才能玩吹泡泡游戏。
  《吹泡泡》教学活动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操作材料是以小学生熟知的吹泡泡方法——吸管引入,激发了小学生的探索兴趣,也让小学生掌握了吹泡泡的技能与技巧;第二层操作材料是取之于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使小学生探索得知有孔有缝隙的物品能够吹出泡泡,拓展了思维;第三层操作材料选取了一片树叶,和小学生一起探索吹泡泡,使不能变为可能。第四层操作材料利用多种活动材料来制作吹泡泡的工具,知道无论使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只是穿针引线,大多时间以小学生自由探索为主,让小学生融入活动,引领整个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充分的体现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孩子们在操作小实验过程中,小学生获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科学小实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对小学生来说,操作过程远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的操作过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