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4 07:03:28

文档简介

宜昌市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至第10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陶寺墓地,其墓区划分较为分明:大型墓和中型墓集中分布在墓地中部,其中5座随
葬鼍鼓、石磬、彩绘花盘等礼器的大墓呈4排集中在一片:而墓地北部,则密集分布着大量简陋的小墓。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B.手工技术先进
C.礼乐制度较为完善
D.阶级分化明显
2.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和后续战争征服了殷商统治区域,继而建立了周朝,并对文王之子、殷商遗臣、先
贤之后,还有重要的功臣进行大批分封。周武王分封旨在
A.确立贵族世袭特权
B.巩固西周的统治
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D.抵御蛮夷的扩张
3.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魔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蛮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
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重农抑商
C.什伍连坐
D.推行县制
4.西安高窑村曾出土过一件“高奴铜石权(如右图)”,在这件铜方升底部刻有素始皇颁发的诏书,全文是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
度量则不壹,款疑者皆明壹之。”该诏书可用来说明
A.秦文核心地位得以确立
B.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地区文化交流得以实现
D.秦朝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231184D
5.睡虎地秦简中有记载:“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其四邻、典(闾里长官)、老(三老,负责一乡的教化)
虽不存,不闻号寇”,在审判时则四邻无罪,而典、老需要受罚。由此可知,秦朝
A.法律严酷
B.基层组织严密
C.吏治严苛
D.法律体系完备
6.史载“大宛有蒲陶(葡萄)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
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众来,则离宫别苑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对此
解释合理的是
A.大宛与汉朝存在一定经济交流
B.大宛仰慕并学习汉朝先进的文化
C.汉朝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汉朝统治者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
7.《九章算术》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共收录了246个问题,涉及农业生产、造酒等手工业生产、工程量
的计算、劳动力的分配、运输及利息的计算等等,几乎包括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解决这
些方面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法。材料体现出《九章算术》具有
A.创新性
B.理论性
C.实用性
D.系统性
8.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
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
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9.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
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
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0.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曾称:“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
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一主张体现了
A,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B.开放的对外政策
C,边疆治理理念的革新
D.开明的民族观念
11.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就能
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士庶天隔”的九品中正制有天壤之别。据
此可知,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C.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D.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12.“夫谏官职在谏矣,谏者,谏君者也”。唐太宗时,谏官“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
事有失当,皆得谏正”,甚至宰相人宫平章国计,也“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谏官职责的这一变化
A.均衡了各派政治力量
B.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
C.避免了政府决策失误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231184D宜昌市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2.B3.A4.D5.C6.A7.C8.A9.B10.D11.C12.B13.C14.D15.A16.B
17.(1)背景:前代文化提供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逐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生产
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私学兴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作为独立文化人阶层的
“士”逐渐崛起。(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从位居显学,但不受统治者重视到成为官方正统学说。(2分)不受重视的原因:儒学不能适应当时统治者的
需要。(或法家思想迎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汉朝成为正统学说原因:汉武帝对需学的重视和支
持;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治国理念需要革新:先秦以来儒士的不懈坚持:董仲舒积极吸收诸家思想,使儒学适应了封
建专制统治的需要。(2分,任答一点即可)
18.示例一:
认识:孝文帝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分)
阐述:孝文帝改苹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通过经济方面的改苹,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迁都洛阳以后,鲜卑
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方面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
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
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严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
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8分)
综上所述,孝文帝改革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但是功大于过,孝文帝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
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孝文帝改革。(2分)
示例二:
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闸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民族融合成为历史潮流。公元5世纪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动荡的局面,加强了北方民族间的融合。为了吸收汉族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北魏
孝文帝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实施了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措施。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
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8分)
综上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2分)
(答案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的情给分》
19.(1)因素:均田制的推广和发展;租调制的长期实施;唐统一国家的建立;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积极有为的治国
思想。(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资产)为主。(2分)影响: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
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对后代赋税制度改革产生了重大
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20.(1)原因: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现实需要:唐代“道”制的影响;唐代中后期地方割据的历史教训:赵宋君臣的积极探
索。(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兼具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属性;行省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权力;打破了“山川形便”的疆域划分传统:
管辖范围广、职责多元化:行省权力大而不专。(6分,任答三点即可)历史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言之有理即可)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31184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