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4 10: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六单元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材料中“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 )
A.围剿陕北红军的一个策略 B.要求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C.联合共产党进行国民革命 D.逼迫蒋介石要求联共抗日
2.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改变了最终奋斗目标 B.赞同国民党统治政策
C.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 D.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3.1938年6月某论著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一论述( )
A.反映出当时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C.科学预见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D.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4.“台儿庄胜利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 )
A.台儿庄战役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B.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获得的重大胜利
C.人们对抗日战争艰苦性持久性认识不足 D.台儿庄战役提升了人们抗战胜利的信心
5.《谢晋元与八百壮士》中说“我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达成抗战神圣之目的,复兴中华民族,为千秋万世基业计,虽牺牲千万人之生命,亦无所悔恨!似此四百余之我等孤军,实沧海之一粟……租界的庇护以保生命,我等绝未作此想。”谢晋元与“八百壮士不肯撤入租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不允许国民政府军进入租界 B.国民政府想得到外国人的同情和支持
C.显示了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共同抗日 D.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复兴中华
6.家书是一种承载历史的特殊载体。1938年10月,一封由马来亚寄往晋江的家书中写道:“适逢环境恶劣,艰难得利,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从家书中可知当时( )
A.国内营商环境宽松,赚钱容易 B.国内粮价稳定,物资比较充足
C.国难当头,人民坚定支持抗战 D.国内抗战士气低落,前途渺茫
7.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D.敌后战场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8.右图漫画名为《敌人在我们手中打滚》,创作于1938年。它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中国人民抗战
9.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10.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工具。从以下年代尺中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②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③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支援④国民党官兵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在太行山上》(节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关于歌曲所描述的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体现工农群众支持红军抵抗入侵的家国情怀 B.世界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使中国人民摆脱侵略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12.1945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综合战果》中写道:“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队。”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B.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人数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协作推动抗战胜利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3.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例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于战争结束之后……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任何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说明( )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各国希望与中国搞好关系 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14.1943年7月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毛泽东思想正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三湾改编 B.古田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5.197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指出,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赞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中国( )
A.为人类正义而斗争 B.独立反抗法西斯
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D.综合国力的增强
二、非选择题(40分)
16.(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缘何蝶变】
材料一:十五日早话别后,旋得沪电,知卿于十九日抵申江,迄今未接由申赴闽之电......张樵野侍郎奉简前往日本议和,本日可以抵津......此次议和有无把握,尚未可知......惟皇太后主持和议甚坚,日本兵力饷力,已竭尽无余,想不难就范也。和议如一成局,卿即带同儿女辈,前来天津晤谈一切,不可挨延。
——摘编自孔祥吉《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帅上层人物的心态—营务处总办罗丰禄书解读》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对甲午中日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 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二:(周平民在1933年随救国团赴上海时写的家书)自热辽陷落,小张放洋后,东北军已一蹶不振。....故眼前中国各方大致无事,中央安内协外之目的已达,大可实行其专心剿共之计划。
——摘编自《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2)周平民家书中“热辽陷落”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中央安内协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6分)
材料三:日本军事当局像是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控制权,军队在进城后抢劫掠夺达数周之久.......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惨遭杀害,.....整个城市均有三分之一被日本人纵火焚毁,时至今日,纵火事件还在继续不断地发生。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德]约翰·拉贝《拉贝日记》
(3)材料三记述了日军的什么罪行 (2分)
【如何蝶变】
材料四:自到缅旬以来,因路途遥远,电台联络困难,许久未能发报,自3月18日以后,即与敌人开始战斗。因为是孤军,战斗了六天,就被敌人包围更是无法通讯。苦战了12日,在3月29日突围,现已完全到达,望你们勿念,虽然被围,我们官兵极其勇敢,打死了很多敌人,这是令我非常高兴的。
——摘编自《戴安澜传》
材料五:“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惟一遗憾的是我们的女儿北北,我不曾给她一点父亲的爱,没有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只有拜托你替我多亲吻女儿了。”
——摘编自《左权将军家书》
(4)戴安澜将军、左权将军分别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从材料四、材料五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抗战精神 (6分)
【羽化成蝶】
材料六:(历史学家、教育家柴德餍在1945年8月的家书)青峰,你能知道吗 正在八月十日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好消息来到了........自然是狂歌、载舞载欣、吃酒放爆竹的了........当晚我们从寝室里请出援庵(陈垣)先生听我们的报告.......他高兴地直捋他的须子,问道:“是吗 ”“没听错 ”“重庆的报告 ”“意,那可活了!”旁边的人高兴地说“日本小鬼子找死”等等一类话,他又接下去“所以啦,所以啦......那真高兴啦!”青峰,我形容的怎么样 于是我们欢跃而出,他又就那样送我们到门口,“唱喏”而别。
——摘编自柴念东《柴德庚来往书信集》
(5)材料六中民众因什么事而高兴 这说明了什么 (4分)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不是“重新发现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提法改变的背后是史观的改变,而这改变发生的进程是“民间倡议―官方回应”,有学者多年前就发出过相关呼吁。
——摘编自新京报《“十四年抗战”背后是史观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4分)
材料二: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阅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1935年)
(2)材料二中的“亡国灭种大祸”是指当时面临的哪一问题 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进行的爱国斗争指的是什么 (6分)
材料三: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摘编自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3)材料三是关于哪一抗战史实的报道﹖该战斗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分别列举一个抗战相持阶段两大战场振奋人心的著名战例。(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D 6.C 7.C 8.C 9.C 10.A 11.C 12.D 13.D 14.C 15.A
16.答:(1)态度:避战求和,只顾小家而不顾国家。说明:清朝统治阶层缺乏民族意识。
(2)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危害:为日本大举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3)罪行:南京大屠杀。
(4)贡献: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有力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精神: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舍家为国,心怀天下。
(5)民众因抗日战争胜利而高兴。说明:抗日战争使民众的民族意识得到增强。
17.答:(1)史观的改变。1931—1945年。
(2)华北危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
(3)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第三次长沙会战;百团
大战。
(4)实行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