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2022.11)
答案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单选题(共30 题,每题 2 分,共 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B C D B D A D B C D A D C A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D B C B B B C D A C C B A A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 题,共 40 分)
36. (10分)
(1)两 太阳系(恒星系统) 地月系(行星系统)
(2)C
(3)巨
(4)A
(5)色球层 耀斑
(6)黑子 11
37. (10分)
横波
(2)莫霍界面 地壳 地幔
(3)下降 古登堡界面 地核
(4) D 软流层以上地幔和地壳
(5)B
38.(10分)
(1)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A
(2) B
(3)风沙地貌(风成地貌) a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4)海蚀柱 海蚀陡崖
(5)C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2022.11)
地理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读下面两幅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1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流星 B.极光 C.彗星 D.磁暴
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卫星
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是卫星 B.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C.晴朗的夜空,肉眼所见的多是行星 D.天体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
2019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科学家们把这颗“超级地球”命名为GJ357d。GJ357d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据此完成4-6小题。
4.“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5.与地球相比,GJ357d( )
①公转周期较长②大气层较薄③公转周期较短④大气层较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若GJ357d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
A.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 B.有固体表面
C.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D.有较丰富水
读“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你若是一名化妆品推销员,你不会向哪个地区推销防晒护肤品( )
A.内蒙古 B.重庆 C.青海 D.西藏
8.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海拔高,降水多
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太阳辐射总量大
9.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源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路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固定角度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路灯提供电能。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的路灯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道路走向大体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南—东北走向 D.东南-西北走向
11.影响该地区广泛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植被②纬度③天气状况④太阳方位⑤日照时长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摄氏度。据此完成12-13题。
12.关于该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名耀斑 B.不定期大量出现
C.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D.它大量出现时对地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13.这次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现象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③引发钱塘江大潮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⑤可能导致日本阿苏火山喷发⑥印度尼西亚爪哇深海地震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4-17题。
14.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波速大于纵波
15.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软流层主要分布在③层中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16.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9月20日18时23分左右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1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可能储藏石油的是( )
A B.B C.C D.D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9.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完成20-21题。
20.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B.O2的含量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21.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三叶虫→鱼类→恐龙 B.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22-24题。
2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2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2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完成25-26题。
25.下列动物化石,存在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B.
C. D.
26.图中化石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
A.始祖鸟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 B.三叶虫化石-重要的成煤时期
C.恐龙化石-“被子植物时代” D.大象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在高度约380千米的轨道运行,并与在轨道运行的“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27-29题。
27.上图中正确表示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天舟一号”升空过程中( )
A.气温越来越高 B.从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和对流层
C.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
29.不同大气层演绎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
A.晴天为主,适合高空飞行、I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IIII层
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III层 D.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III层
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30-31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变动) 0.05
30.下列正确表述二氧化碳浓度的是( )
A.森林里的早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B.平流层里没有二氧化碳
C.华北地区夏天二氧化碳浓度比冬天高 D.城市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乡村低
3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32-33题。
32.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33.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B. C. D.
猴子沟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35题。
34.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35.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题,共30分)
36.下图为太阳系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共包含 级天体系统。它们是 和 。
(2)小行星带位于图中L星和E行星之间,即( )
A.地球与火星之间 B.金星与地球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与土星之间
(3)按结构特征分,E行星属于____行星
(4)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水将会消失
(5)图中M表示太阳大气的____层,发生在太阳大气层M层的太阳活动是____。
(6)____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周期大约是____年
37.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A表示____波。
(2)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M处称为____界面,其上、下两层分别为____和____(填写圈层名称)。
(3)在b图上N处,地震波B的传播速度突然____,该处称为____界面,N以下部分为____(填写圈层名称)。
(4)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它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圈层____(填字母),岩石圈包括 。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
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 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C.准确预报地震 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 ,乙图是 ,若乙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最有可能分布 (填字母)处。
(2)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B. C. D.
(3)下图所示地貌从成因上讲属于 地貌,其迎风坡为____(填字母),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气候区)。
(4)法国埃特雷塔小镇的“象鼻海岸”海岸地貌著称于世(如下图),图中A为
地貌、B为 地貌。
(
A
B
C
)
(5)“象鼻海岸”景观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
—————————
密
——————————
封
——————————
线
——————————
)
高 年级 试卷 (
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