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17 盼同步分层作业(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17 盼同步分层作业(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4 15:5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盼
一.试题(共10小题)
1.(《盼》)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B.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C.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D.以上答案都正确。
2.下列词语中,和“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理直气壮 B.津津有味 C.威风凛凛 D.呆头呆脑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2)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3)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A.“我”央求妈妈帮她买酱油的根本原因是想以此为借口,好穿上新买的雨衣。
B.“我”之所以放慢脚步,是因为“我“喜欢下雨,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C.写云朵遮住太阳,其实是为了表达“我即将梦想成真的快乐心情。
4.“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下列选项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赞美了雨后美丽的街景。
B.这句话借赞美雨后美丽的街景,抒发了自己未能穿上心爱的雨衣漫步雨中的遗憾心情。
C.这句话赞美了雨后美丽的街景,表达了因下雨而十分兴奋的心情。
D.这句话赞美了雨后美丽的街景,表达出对妈妈不让她穿雨衣出去的气愤。
5.把下列事例按照课文中叙述的顺序重新排列。
   看着雨后的景象,想象穿上雨衣的情景。
   又下雨了,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
   我开始盼着变天。
   下雨了,我找借口穿雨衣到外面去,妈妈不允许。
   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
   我在晴天穿上雨衣,热得出了一身汗。
6.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4)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7.
世界上最爱撒谎的那个人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在你小的时候,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你,不能撒谎,撒谎的小孩会长出长鼻子。可是,你后来渐渐发现,这个教你不要撒谎的人,原来最爱撒谎。
你最爱吃的东西,注定是她最不爱吃的东西。可是,有一天你透过厨房虚掩的门发现,她在啃你啃剩的鸡翅、鸡爪。
那天你在玩风车,满房间里跑来跑去,她正扶着门框不知在看什么。你呼呼地跑过去,碰到了敞开的门,门一关一下子就将她的手指夹住了,听见她“啊”的大叫一声,你吓得大哭。她用另一只手攥着被夹的手指,对你说,没事的,我不疼。她努力保持着有些难看的微笑,让你止住了哭。后来的几天里,你看到她的手指肿得像香肠。
你读初中,要住校,你舍不得离开她,她就说,谢天谢地你终于要住校了,我耳朵根儿可以清静几天了。你真以为她嫌你在家吵得慌,于是赌气头也不回就去了学校,两个星期没回家。后来,你听邻居说,你不回家,她伤心得抹眼泪呢。
你读大学了,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生,经常给她买礼物,生活费往往花得精光。你写信回家,说要买辅导书,她很快就汇来了钱,说,只要是买书,我支持,我现在在村里的砖厂打工呢,活儿一点都不累。你暑假回家,见她没在家,就去砖厂找她。离着老远,你就看见了她,她推着一个装满土的独轮车,腰弯成了弓形,在吃力地上坡。
你毕业参加工作了,风风火火地忙事业,天南地北地跑业务,有时经过家乡也不回家。她偶尔给你打电话,只是说,没事没事,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在外面好好干,家里挺好的,别挂念家。年底回家,你去邻居家串门,邻居说,你这孩子,可真狠心,她的腿摔折了,你都没回家照顾她一天。
如今,你和她坐在一起时,每每看着她头上花白的头发,总想给她讲讲小木偶匹诺曹的故事。但是,现在你也学会了撒谎,你买了贵重的东西,总是把商场贴的标签撕掉,然后告诉她,很便宜,商场大降价呢。于是,她才不会生气。你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受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你给她打电话时,总是用很高兴的语气,说,我工作挺好的,你就放心吧。
现在的你渐渐成了一个爱撒谎的人,和你那个爱撒谎的母亲一样。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撒(sā sǎ)谎    鸡爪(zhuǎ zhǎo)    骨折(zhé shé)   
(2)“世界上最爱撒谎的那个人”是指   。
(3)连一连,她都撒了哪些谎?
你最爱吃的东西,她说她最不爱吃 她的腿摔折了
打电话说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推车很吃力
门夹住了她的手指,她说不疼 没看到你很伤心
你在家住嫌你吵得慌 啃你啃剩的鸡翅、鸡爪
说自己打工,活儿一点都不累 手指肿得像香肠
(4)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8.
三元桥换桥梁
20世纪80年代,中国以一种独特的交通方式为世界所知。当时的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每2人中就有1人拥有自行车。此时的中国不会想到,局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京,中国的首都,一个拥有2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汽车则有560万辆,如果紧密停放,可以覆盖整个城市的中心区。为了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6条环路主干线,7000千米的城市道路,1200条公交线和18条地铁支撑起北京的公共交通。即使这样,道路仍不堪重负,这也给城市道路的养护提出苛刻的要求。
三元桥,位于北京主干道三环路上,高峰时1小时就有1.3万辆车等待通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整座桥面临更换。但如果按正常方式封道维修2个月,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
工程师们计划在极限时间内将旧桥梁完成更换,他们将使用一个天才的方案。
2015年11月13日23时,三元桥换梁工程启动。
不到6个小时,拆除1600吨的中央旧梁。
24个小时后,旧梁清理完毕。
两台驮梁车举起新梁,以每分钟行走1米的速度,移动60米。
70分钟后,新梁就位,浇筑混凝土,摊铺沥青。
15日18时,交通恢复。
43个小时的背后,是150个日夜的精心准备,而周一上班的人们甚至没有注意到旧桥已换新颜。
(1)选择题。
①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会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A.因为当时中国只有一种交通方式。
B.因为当时中国每个人都拥有一辆自行车。
C.因为当时中国人主要依靠自行车出行。
②下列哪一项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A.本文主要讲了北京是一个巨型城市。
B.本文主要讲了北京“三元桥换桥梁”事件。
C.本文主要讲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不会想到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如果请你来朗读本文,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A.自豪的
B.担忧的
C.伤心的
(2)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主要说明了:北京的交通   ,北京的道路养护   。
9.(《盼》)本文是围绕“我”“盼”着能穿上新雨衣的心理来写的,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我”的行为,将“盼”字表现得惟妙惟肖。请围绕你准备独自参加夏令营的活动写一个片段,要写出你盼望独立生活的心理。
10.习作。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处处暖心怀。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选择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盼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盼》)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B.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C.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D.以上答案都正确。
【解答】《盼》一文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并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和“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理直气壮 B.津津有味 C.威风凛凛 D.呆头呆脑
【解答】“小心翼翼”是“ABCC”结构的词语,与“威风凛凛”结构相同。
故选:C。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2)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3)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A.“我”央求妈妈帮她买酱油的根本原因是想以此为借口,好穿上新买的雨衣。
B.“我”之所以放慢脚步,是因为“我“喜欢下雨,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C.写云朵遮住太阳,其实是为了表达“我即将梦想成真的快乐心情。
【解答】A、C的理解是正确的。
B.不正确。这是因为我盼望下雨是为了尽早穿上妈妈给买的雨衣。
故选:B。
4.“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下列选项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赞美了雨后美丽的街景。
B.这句话借赞美雨后美丽的街景,抒发了自己未能穿上心爱的雨衣漫步雨中的遗憾心情。
C.这句话赞美了雨后美丽的街景,表达了因下雨而十分兴奋的心情。
D.这句话赞美了雨后美丽的街景,表达出对妈妈不让她穿雨衣出去的气愤。
【解答】结合句子“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句子中运用了比喻句,把“大雨冲刷过的马路”比作“玻璃”,把“雨滴”比作“珍珠玛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后街景的美丽,因为自己未能穿上心爱的雨衣漫步雨中,内心很遗憾,写出了孩子的那一份童真童趣。
故选:B。
5.把下列事例按照课文中叙述的顺序重新排列。
 5 看着雨后的景象,想象穿上雨衣的情景。
 6 又下雨了,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
 3 我开始盼着变天。
 4 下雨了,我找借口穿雨衣到外面去,妈妈不允许。
 1 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
 2 我在晴天穿上雨衣,热得出了一身汗。
【解答】根据课文内容,先是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接着是“我”在晴天穿上雨衣,热得出了一身汗;紧接着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再写下雨了“我”借口穿雨衣到外面去,妈妈不允许;接着写看着雨后的景象,想象穿上雨衣的情景;最后写又下雨了,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
故答案为:
5 6 3 4 1 2
6.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拟人 
(3)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比喻 
(4)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夸张 
【解答】(1)无疑而问,使用了反问的修辞;
(2)把“洪水”看作了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把“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4)夸大了掌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故答案为:
(1)反问;
(2)拟人;
(3)比喻;
(4)夸张。
7.
世界上最爱撒谎的那个人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在你小的时候,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你,不能撒谎,撒谎的小孩会长出长鼻子。可是,你后来渐渐发现,这个教你不要撒谎的人,原来最爱撒谎。
你最爱吃的东西,注定是她最不爱吃的东西。可是,有一天你透过厨房虚掩的门发现,她在啃你啃剩的鸡翅、鸡爪。
那天你在玩风车,满房间里跑来跑去,她正扶着门框不知在看什么。你呼呼地跑过去,碰到了敞开的门,门一关一下子就将她的手指夹住了,听见她“啊”的大叫一声,你吓得大哭。她用另一只手攥着被夹的手指,对你说,没事的,我不疼。她努力保持着有些难看的微笑,让你止住了哭。后来的几天里,你看到她的手指肿得像香肠。
你读初中,要住校,你舍不得离开她,她就说,谢天谢地你终于要住校了,我耳朵根儿可以清静几天了。你真以为她嫌你在家吵得慌,于是赌气头也不回就去了学校,两个星期没回家。后来,你听邻居说,你不回家,她伤心得抹眼泪呢。
你读大学了,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生,经常给她买礼物,生活费往往花得精光。你写信回家,说要买辅导书,她很快就汇来了钱,说,只要是买书,我支持,我现在在村里的砖厂打工呢,活儿一点都不累。你暑假回家,见她没在家,就去砖厂找她。离着老远,你就看见了她,她推着一个装满土的独轮车,腰弯成了弓形,在吃力地上坡。
你毕业参加工作了,风风火火地忙事业,天南地北地跑业务,有时经过家乡也不回家。她偶尔给你打电话,只是说,没事没事,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在外面好好干,家里挺好的,别挂念家。年底回家,你去邻居家串门,邻居说,你这孩子,可真狠心,她的腿摔折了,你都没回家照顾她一天。
如今,你和她坐在一起时,每每看着她头上花白的头发,总想给她讲讲小木偶匹诺曹的故事。但是,现在你也学会了撒谎,你买了贵重的东西,总是把商场贴的标签撕掉,然后告诉她,很便宜,商场大降价呢。于是,她才不会生气。你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受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你给她打电话时,总是用很高兴的语气,说,我工作挺好的,你就放心吧。
现在的你渐渐成了一个爱撒谎的人,和你那个爱撒谎的母亲一样。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撒(sā sǎ)谎 sā  鸡爪(zhuǎ zhǎo) zhuǎ  骨折(zhé shé) zhé 
(2)“世界上最爱撒谎的那个人”是指 母亲 。
(3)连一连,她都撒了哪些谎?
你最爱吃的东西,她说她最不爱吃 她的腿摔折了
打电话说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推车很吃力
门夹住了她的手指,她说不疼 没看到你很伤心
你在家住嫌你吵得慌 啃你啃剩的鸡翅、鸡爪
说自己打工,活儿一点都不累 手指肿得像香肠
(4)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人。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撒”是一个多音字,读“sā”的意思是放开、发出。读“sǎ”的意思是散播、散步,结合语境选择“sā”。“爪”是一个多音字,读“zhuǎ”的意思是禽兽的脚。读“zhǎo”的意思是指甲或趾甲。结合语境选择“zhuǎ”。“折”是一个多音字,读“zhé”的意思是断、弄断。读“shé”的意思是亏损。结合语境选择“zhé”。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世界上最爱撒谎的那个人”是指母亲。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答案即可。即:你最爱吃的东西,她说她最不爱吃﹣啃你啃剩的鸡翅、鸡爪。打电话说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她的腿摔折了。门夹住了她的手指,她说不疼﹣手指肿得像香肠。你在家住嫌你吵得慌﹣没看到你很伤心。说自己打工,活儿一点都不累﹣推车很吃力。
(4)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人。
故答案为:
(1)sā zhuǎ zhé;
(2)母亲;
(3)你最爱吃的东西,她说她最不爱吃﹣啃你啃剩的鸡翅、鸡爪 打电话说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她的腿摔折了 门夹住了她的手指,她说不疼﹣手指肿得像香肠 你在家住嫌你吵得慌﹣没看到你很伤心 说自己打工,活儿一点都不累﹣推车很吃力。
(4)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人。
8.
三元桥换桥梁
20世纪80年代,中国以一种独特的交通方式为世界所知。当时的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每2人中就有1人拥有自行车。此时的中国不会想到,局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京,中国的首都,一个拥有2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汽车则有560万辆,如果紧密停放,可以覆盖整个城市的中心区。为了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6条环路主干线,7000千米的城市道路,1200条公交线和18条地铁支撑起北京的公共交通。即使这样,道路仍不堪重负,这也给城市道路的养护提出苛刻的要求。
三元桥,位于北京主干道三环路上,高峰时1小时就有1.3万辆车等待通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整座桥面临更换。但如果按正常方式封道维修2个月,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
工程师们计划在极限时间内将旧桥梁完成更换,他们将使用一个天才的方案。
2015年11月13日23时,三元桥换梁工程启动。
不到6个小时,拆除1600吨的中央旧梁。
24个小时后,旧梁清理完毕。
两台驮梁车举起新梁,以每分钟行走1米的速度,移动60米。
70分钟后,新梁就位,浇筑混凝土,摊铺沥青。
15日18时,交通恢复。
43个小时的背后,是150个日夜的精心准备,而周一上班的人们甚至没有注意到旧桥已换新颜。
(1)选择题。
①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会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C 
A.因为当时中国只有一种交通方式。
B.因为当时中国每个人都拥有一辆自行车。
C.因为当时中国人主要依靠自行车出行。
②下列哪一项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B 
A.本文主要讲了北京是一个巨型城市。
B.本文主要讲了北京“三元桥换桥梁”事件。
C.本文主要讲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不会想到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如果请你来朗读本文,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A 
A.自豪的
B.担忧的
C.伤心的
(2)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主要说明了:北京的交通 发达 ,北京的道路养护 负担重 。
【解答】(1)①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当时的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每2人中就有1人拥有自行车”可知,应选C。②考查了学生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即可,如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讲了北京“三元桥换桥梁”事件。故选B。③考查了朗读语气的辨析。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了讲了北京“三元桥换桥梁”事件,说明了中国桥梁技术的发达,所以朗读本文,应读出自豪的语气。
(2)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第二自然段,从“200万、560万、6条、7000千米、1200条”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说明了:北京的交通发达,北京的道路养护负担重。
故答案为:
(1)①C;②B;③A;
(2)列数字 发达 负担重。
9.(《盼》)本文是围绕“我”“盼”着能穿上新雨衣的心理来写的,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我”的行为,将“盼”字表现得惟妙惟肖。请围绕你准备独自参加夏令营的活动写一个片段,要写出你盼望独立生活的心理。
【解答】解答本题时,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表现出“你”渴望独立生活的心理,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今天老师说周末要举一次“夏令营”活动。我一听直接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兴奋地久久不能平静,心想:这次我一定要好好表现,第一次没有父母的陪伴,活动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好。
10.习作。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处处暖心怀。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选择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解答】范文:
温暖的眼神
“山魈、突兀、乜斜……”
我去参加了央视直通车的“汉听“省级选拔赛,庄严肃穆的赛场上,主考官正注视着我们,周围只听见一片“沙、沙”的纸笔摩擦声。 我的心,一直提得很紧,这可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前几次的团体赛,我们均因为粗心而失利。这次,我一定要抓住机会!“罢黜”我先是一愣,便开始皱紧眉头,眯着眼睛苦思冥想,可是,连头都想破了,还是不知道。 我茫然地朝后面的父母望去,就与他们的目光“撞个满怀”。他们的眼神中,是满满的、快要溢出的相信和鼓励!我的身体顿时温暖了起来。因为紧张而不断冒出的冷汗也被体温变得不再那么冰冷。 同样冷漠的考官,同样细微的“沙、沙”声,我却没有了那种身在冰窖中的感觉。再仔细地在脑海中搜索,“噢”,原来是一个“四”和一个“去”的“罢”;一个“黑”和一个“出”的“黜”。 现在的考场似乎不再束缚我了,考官似乎也没有那么冷漠了,温和了许多。写字的“沙、沙”声让我变得放松了许多!
正是父母这一种温暖的眼神,让我恢复了斗志,让我的精神放松下来,思考更加缜密。如果没有这目光,我也不可能进入三十强。 一个温暖的目光,把坚冰融化;一个温暖的目光,给予我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取得好成绩!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