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4 06:08:02

文档简介

佳木斯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世界经济论坛评估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数字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
(一)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架的重要支柱。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快速驱动全球经济向更高级的形态演进,不仅开启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里程碑,而且推动经济迈向更深层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经济是全球技术创新、产业变革以及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引擎,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是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需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与中国制造双向交融,构筑富有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数字经济是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从数字中国“三位一体”的基本构架看,数字经济是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的物质基础。全球发达国家纷纷布局数字经济以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锦标赛的主导权,美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智慧地球”“先进制造业”等战略,德国实施“工业4.0”发展战略,日本先后实施“e-Japan”“u-Japan”“i-Japan”“智能日本ICT”等国家战略。数字技术应用及赋能使全球数字经济到2020年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中国已取得全球数字经济应用领域的先发和比较优势,但并未取得核心和绝对优势,亟须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嵌入在技术、业态、模式、监管、制度等多维系统中的技术经济范式的深刻变革。面对这场迅速变革,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纵深推进宽带中国、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等行动计划,把“大国效应”“规模效应”特别是人口、市场、制度与数据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以数字化推进生产智能化、产业高端化、经济耦合化,加速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发起冲击,实现中国数字经济弯道超车乃至换道超车。
(摘编自刘淑春《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靶向路径与政策供给》)
材料二:
冲击传统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带来较大影响。比如,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产生巨大冲击;互联网打车使得传统巡游出租车更难获客;互联网平台推出的“社区团购”抢了小商贩和传统菜市场的生意,等等。相对于传统经济从业者,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头部平台因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明显优势,可以通过巨额补贴“跑马圈地”占领市场,影响传统行业从业者的利益。
形成特定数字鸿沟。数字经济背景下,参与者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充足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的获取门槛较高,主要集中在资金和技术基础充足的少数群体或机构。传统经济组织受多种因素制约,难以获取相应资源,从而形成发展障碍。与此同时,方便的电子化、网络化服务对不擅长使用智能技术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等带来学习困难,形成较难逾越的数字鸿沟。
头部平台的垄断现象。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头部平台是数字贸易中非常重要的市场组织。由于数字经济存在梅特卡夫法则现象,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数字贸易领域很容易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市场结构趋于垄断,成为数字平台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9年底,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8家为数字平台企业,市值规模达到6.23万亿美元。
对数据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数据信息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出于各种原因,相关机构或经济组织趋于尽可能地收集更多的数据,这中间易引发侵犯用户隐私问题,威胁到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
带来新的监管难题。以网络交易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普遍具有跨区域交易的特征,存在各领域相互融合的特点,而现有的政府治理体系在职能设置上主要面向特定区域、特定领域,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带来巨大挑战。比如,数字化进入金融领域,使得金融产品名目繁多,传统的金融监管是建立在非数字化信息基础之上的,且为事后监管,新型数字金融产品很容易游离在传统监管或管理范围之外,这对政府部门监管手段的跟进与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节选自张世珍《数字经济面临的治理挑战及应对》)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经济论坛评估表明,人均GDP每增长0.5%—0.62%,数字化程度就提高10%。
B. 数字经济里程碑式发展,推动经济迈向更深层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C. 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的作用需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D. 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名目繁多,是因为数字化进入金融领域,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发达国家纷纷布局数字经济,因此中国亟须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
B. 要实现数字经济弯道超车乃至换道超车,中国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
C. 互联网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有技术和资金优势,可通过补贴“跑马圈地”占领市场。
D.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中国的数字经济也迎来发展机遇,但也仍然有自身的不足。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提到的中国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的一项是( )
A. 路边摆摊的小商贩、卖菜大妈等人手一个移动支付二维码,用于小商品的交易支付。
B. 一些西方国家在大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他们进一步实行技术封锁,使得某些国家在大数据分享方面一筹莫展。
C. 2021年2月,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向法院起诉腾讯,要求腾讯不能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
D. Facebook公司于2019年12月再次出现数据泄露问题,超过2.67亿用户数据被泄露,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访问该数据库。
4. 上述材料应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5. 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应对中国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竹林的故事
废 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我们都叫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种菜,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现绿团团的坡。老程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鱼,三姑娘小小的手掌,便跟着她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
流水潺潺,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
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便对着三姑娘慢慢地喝了酒。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便看见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
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漠起来。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街上的汉子也借这个机会撞一撞她们。然而能够看得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吗?不,一回也没有看见!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鸡上埘的时候,比这里更西也是住在坝下的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妈妈则极力鼓励着一路去,三姑娘送客到坝上,也跟着出来,看到底攀缠着走了不;然而别人的渐渐走得远了,自己的不还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边吗?
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
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现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由这里望过去,半圆形的城门,也低斜得快要同地面合成了一起;木桥俨然是画中见过的,而往来蠕动都在沙滩;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至于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
“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
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突然来了这埋怨,刚才的事倒好像给一阵风赶跑了,增长了一番力气娇恼着:
“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
三姑娘不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寻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的这样猜。
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在卖菜这一件事。
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三姑娘是这样淑静,愈走近我们,我们的热闹便愈是消灭下去。而三姑娘始终是很习惯的,接下铜子又把菜篮肩上。
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
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紧跑了。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吐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选自废名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程去世给三姑娘带来了服饰和生活的变化,如“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如由和爸爸一起快乐地打鱼、看灯,到八岁替妈妈洗衣、不再看赛灯会;但她的心理并未发生变化。
B.清幽的竹林是这篇小说情节发生的典型环境,为小说渲染了一种悠远、静寂的意境。
C.小说主要刻画了三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她天真活泼,乖巧勤劳;沉于梦想,爱憎分明;淳朴坚韧,苦乐随缘。
D .三姑娘深爱着自己唯一的亲人母亲,母亲也深爱着唯一的女儿,两人对爱的付出方式都能被对方理解。
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情节不具备完整的连贯性,叙述语言跳跃、简约、清朗、隽永,作品风格冲淡朴实。
B.小说用第一人称手法,用理性而冷静的笔调描述三姑娘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情节在相逢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C.“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三姑娘命运起伏变化的见证人,“我”的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D.小说中并非没有痛苦和悲剧,但被化解在静穆的描写和三姑娘母女平静的生活中,体现出作者以“悲慈之心写人同悲苦,在美好的人性人情中得到解脱”的创作理想。
8.小说以叙述“三姑娘”的故事为主,却以“竹林的故事”为题,有何寓意?(4分)
9.沈从文在谈及《边城》的创作时,承认曾经受到《竹林的故事》的影响。试从人物形象角度,谈谈三姑娘和翠翠有何相似与不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留 侯 论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①;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②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①《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亡匿下邳。 ②腆通“淟”,善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B.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C.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D.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鼎镬:鼎,三足两耳的金属器具;镬,无足无耳的金属器具。鼎镬皆为烹煮食物的器具。本文鼎镬指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人。
B.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侣的谥号。谥号,一般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了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C.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故吴越地,会稽因绍兴会稽山得名。《兰亭集序》就是许多名士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献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D.高祖,指汉高祖刘邦,这是他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12.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苏轼之意,圯上老人并非“鬼物”,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君子,他出现的目的不在于
授书,而是有意试探张良的隐忍度。
B.楚庄王攻打郑国时,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招待楚军。楚庄王认为郑襄公能够这样谦卑地对待楚军,那他的百姓也一定值得楚国信任,所以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4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4分)
14.说说本文列举了张良的哪三件事,以鲜明生动的历史事实为例,说明只有“忍小忿”才能“就大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 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①,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②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③。问当时依依种柳④,至今在否?
注 ①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
②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
③金鼓:指出征的队伍。
④依依种柳:《晋书 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15.对该词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与辛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含
义相同,均寓有英雄难死,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感慨。
B.“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一句是赞颂辛弃疾文武风流,豪气四溢,且麾下兵精猛将
已作好了北伐准备。
C.“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是把辛弃疾比作诸葛亮,认为北伐中原,唯辛弃疾可担大任。
D.“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此句是感叹年华易逝,功业无成,北伐难以指望,与辛词相比
略显消极。
16.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无人照应的句子是: 。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俯看到景象是: 。
《归去来兮辞》中“ ”句,以云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望海潮》(柳永)词中,的“ ”写出居民住宅的雅致。
《扬州慢》(姜夔)词中,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
如今,“消费升级” ,IP(知识产权)概念也遍地开花。IP概念在国内较为新兴。专家普遍认为,IP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一时间,文学圈、艺术圈、游戏圈、影视圈在觊觎“大IP”的同时,更将目光聚焦在“家底”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果慢了一步,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失去IP背后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和强大的粉丝购买力,而是IP这个主题。其中重要途径就是植根传统文化,创新表现手法。如文博探索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则通过集合国内顶尖级博物馆的文物资源,( ),这种 的节目形式,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观看氛围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以及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涵。《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100件国宝 中国古人的创造力,用5分钟一集的讲述方式,深入浅出地将每一件国宝背后的故事及其承载的厚重文化向观众展现出来。而这种轻体量、 的传播形式,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的接受方式,使得该节目更易于传播。如今,这两档节目都火成了“大IP”,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后春笋 平易近人 述说 短小精悍
B. 与日俱增 和蔼可亲 述说 小巧玲珑
C. 雨后春笋 和蔼可亲 诉说 短小精悍
D. 与日俱增 平易近人 诉说 小巧玲珑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慢了一步,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失去IP这个主题,而且是IP背后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和强大的粉丝购买力。
B. 如果慢了一步,传统文化失去的不仅仅是IP这个主题,而且是IP背后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和强大的粉丝购买力。
C. 如果慢了一步,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失去IP这个主题,而是IP背后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和强大的粉丝购买力。
D. 如果慢了一步,传统文化失去的不仅仅是IP这个主题,而是IP背后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和强大的粉丝购买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阅读,不仅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必需,也与城市竞争力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地“抢人大战”渐趋白热化。站在人才个体角度来换位思考,选择扎根一座城市,必须考虑多种因素。一般来说,越是高层次人才,① 。一方面,这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闲暇时看看书,能愉悦身心,增加新知;另一方面,② ,2020年7月的一项报告将阅读指标单列出来,指出阅读数量与城市的创新能力呈“正相关”。进而言之,阅读是涵养创新能力的土壤,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知识升级以及产业转型。一座城市爱不爱阅读,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差别或许不太明显,但到了科技创新驱动阶段,③ 。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C.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1.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
“冰墩墩”的造型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它简约墩实的身体线条和全身包裹的“透明冰壳”非常吸引眼球,也蕴涵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据主创团队成员曹雪介绍,“冰墩墩”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外壳能很好地凸显冬奥会冰雪主题,同时其冰壳看起来很像中国宇航员的航天服,也能体现北京冬奥会科技奥运的特色。虽然“冰糖葫芦”的创意广受好评,但“冰糖葫芦”还不足以代表中国形象。于是团队又反复尝试,将冰壳里的形象改为麋鹿、老虎、兔子等,各种创意和修改不断被提出又不断被推翻,最终大家还是认为国宝大熊猫最能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为了让大熊猫形象看起来更加招人喜爱,设计团队专程赴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他们发现,幼年大熊猫头身比例和成年大熊猫不同,显得更加呆萌可爱。设计团队便以幼年大熊猫形象为基础进行完善,于是有了今天人见人爱的“冰墩墩”。
22.请从三个方面概述“冰墩墩”造型的创意和理由,不超过10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艺术体操队从国宝“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画中汲取灵感,将敦煌元素融进艺术体操,经过不懈努力,创演作品《飞天乐舞》,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并深受好评。赛后,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特别邀请中国艺术体操队做线上的全球分享。
事后,教练孙丹说:“我真是感觉国家强大了,能够做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起初在赛场上都是想去迎合别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做自己,是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敢创作,敢拿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展现。"
当下,文化的交融互鉴越来越密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举办的“一起向未
来”主题论坛上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木斯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答案】1. C 2. A 3. A 6.B 7.B
C 11. C 12.B 15.D 18. A
19. B 20.C
1. C解析 A.“人均GDP每增长0.5%—0.62%,数字化程度就提高10%”错误,应是“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
B.“数字经济里程碑式发展,推动……”错误,文中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快速驱动全球经济向更高级的形态演进,不仅开启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里程碑,而且推动经济迈向更深层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变革”。
D.“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偏概全,原文为“新型数字金融产品很容易游离在传统监管或管理范围之外,这对政府部门监管手段的跟进与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指的是“新型数字金融产品”。故选C。
2. A 解析“……因此……”强加因果,根据“中国已取得全球数字经济应用领域的先发和比较优势,但并未取得核心和绝对优势,亟须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可知,“ 全球发达国家纷纷布局数字经济”与“中国亟须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3. A 解析A.针对的是数字化对传统经济的影响,但是移动支付的引入,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冲突,不属于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B.针对的是数字鸿沟,属于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C.属于平台垄断,属于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D.属于数字安全,属于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
4. ①比喻论证。文章用“新引擎”“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跑马圈地”“鸿沟”等生动形象地论证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发展路径与面临的挑战。②举例论证。文章在论证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时,多次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以论证,如论证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突时,就举了“互联网打车使得传统巡游出租车更难获客”的例子。 (4分)
5. ①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跟上数字经济的步伐。②全面提升国民数字素养,消除数字鸿沟。③全面强化互联网平台行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④完善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应用边界。⑤转变政府治理模式,优化治理体系,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6分,答出一点给1分,打出五点给6分)
6.B解析A.老程去世给三姑娘带来了服饰和生活的变化还有心理的变化。如一天天落寞、淡漠、沉静,如懒懒的没有话、灯会时不受惊扰。C.“沉于梦想,爱憎分明”应为“温柔恬静,含蓄内敛”D .两人对爱的付出方式都不能被对方理解,心中藏着隔阂。
7.B项“冷静的笔调”错,全文笔调是怀旧、怅惘的。
8.1)清幽的竹林是小说情节发生的典型环境,为小说渲染了一种清新悠远、静穆空灵的意境;(2分)
2)竹林烘托出人物形象,沉静质朴、高洁坚韧的竹子是三姑娘品格的象征;(2分)
3)人物形象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富有诗意。(2分)(答出两点满分)
9.相同:三姑娘和翠翠都是美丽纯朴、善良乖巧,容易含羞的女孩子。(1分)她们都对长辈有着浓郁的感情,(1分)都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1分)
不同:翠翠沉于梦想,敢爱敢恨;(2分)而三姑娘更加恬静温柔,含蓄内敛。(1分)
10.C
11.C是王羲之不是王献之
12.B楚庄王放弃攻打郑国的原因是他认为郑襄公能够对人谦让,郑国人必定信任他们的国君,并乐意为他们的国君效力,定能团结齐心。
13.(1)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重点词语“卒,突然”、“临,遇到、面对”和“加,欺凌”)(4分)
(2)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或言语神情)都显露出来。(重点词“王,称王”、“见,显露、表现”和“词色”)(4分)
14.①张良阻击秦王②进履受书③劝说刘邦封韩信为齐王。(3分)
15.D种柳句乃仿辛弃疾口气,与年华易逝无关。
16. 空,白白地,空自。(1分)是写眼前的秋烟中的征骑、寒汐中的船只依旧,年复一年空自来去,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3分。意思接近即可)作者借此在说朝廷需要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希望辛弃疾能够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来抗击入侵者。(2分)答“感慨朝廷没有抗敌英雄”类给1分)
17.(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俯察品类之盛(3)云无心以出岫(4)以手抚膺坐长叹。(5)风帘翠幕(6)尽荠麦青青。
18. A 第一空,“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形容不断增长。有时也指增长很快。语境指“消费升级”大量涌现,故选“雨后春笋”。
第二空,“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语境中用来修饰“节目形式”,指节目容易使人接受,故选“平易近人”。
第三空,“述说”,叙述说明。“诉说”,有感情地说出。语境的修饰对象是文物,故选“述说”。
第四空,“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语境的修饰对象是“传播形式”,与精致无关,故选“短小精悍”。
19. B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应位于主语之后。
②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当,先失去“IP这个主题”,然后失去IP背后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和强大的粉丝购买力。
20.C【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阅读”比作“土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用了对偶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之情。B.使用了用典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作者借廉颇晚年不被重用来表达对人才埋没的痛心,深化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使用了互文和借代的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客在船”是说“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举酒欲饮无管弦”是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用“管弦”借代音乐。
21.①就越注重阅读 ②这跟城市的创新能力有关 ③差距就会迅速拉大
22. ①以传统小吃“冰糖葫芦”为灵感来源,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②以饱含科技感的“透明冰壳”凸显冰雪主题,体现科技奥运。③以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大熊猫为主体,突出中国特色。(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23.本题目围绕“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展开,主要考查价值观和思辨能力,引导考生关注、思考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材料引人深思,有利于培养考生深度思考能力、审美能力,从而促进自我提升、自我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现了新课标一体四翼的要求。题目以中国艺术体操队将敦煌元素融进艺术体操所创演的作品《飞天乐舞》,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佳绩、深受好评,受邀全球分享为背景切入,给考生一个写作的发端:并以教练孙丹的感言,引导考生的思维,强调深度思考的命题倾向。考生写作中需注意有针对性写作,不可脱离材料,泛泛而谈。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五千年文明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3.“民族的”交融互鉴,携手世界向未来。
4.承民族勇向世界,本初心携手未来。
5.坚持文化自信,携手世界向未来。
6.各美其美,携手一起向未来。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被灭之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生命应该珍惜,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用缺少善意的傲慢态度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远比外表魁梧的人奇伟万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