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09 15:39:00

文档简介

【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知识点1测量胸围差知/识梳理
1.呼吸频率:
每分钟大约呼吸   次。
【答案】16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正常的成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6~20次。
故答案为:16
【分析】此题考查人的呼吸频率,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
2.胸廓:
由胸骨、胸椎、肋骨共同组成,具有   肺和心脏等器官的功能。
【答案】保护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胸廓由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具有保护心脏、肺、肝 脏、脾脏等器官的功能。
故答案为:保护。
【分析】此题考查胸廓的组成,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3.测量胸围差:
(1)准备:受测者要脱去   ,取   的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   ,不憋气,呼吸要   。
(2)测量方法:一名测量者面对着受测者,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   ,胸前软尺的下缘要与   齐平;另一名测量者在受测者   ,将软尺固定在   。
(3)注意事项:软尺   要适宜,并随着受测者的   灵活收放。软尺不要有   。
(4)测量过程:先让受测者尽力   ,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   。再让受测者尽力   ,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   。计算两次胸围长度的差。
(5)计算:测量   次胸围差,取   ,即为胸围差。
(6)结论: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胸廓   ,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胸廓   ;吸气时胸廓越大,呼气时胸廓越小,胸围差就越   ,说明人的呼吸能力越   。
【答案】(1)外衣;自然站立;挺胸;均匀
(2)胸廓;乳头上缘;背侧;两肩胛骨的下角
(3)松紧;呼吸动作;折转
(4)吸气;胸围长度;深呼气;胸围长度
(5)三;最大值
(6)扩大;缩小;大;强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准备: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自然站立的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
(2)测量方法:一名测量者面对着受测者,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胸前软尺的下缘要与乳头上缘齐平;另一名测量者在受测者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3)注意事项:软尺松紧要适宜,并随着受测者的呼吸动作灵活收放。软尺不要有折转。
(4)测量过程: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的差。
(5)计算:测量1次胸围差,取平均数,即为胸围差,这样做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6)结论: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胸廓扩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胸廓缩小;吸气时胸廓越大,呼气时胸廓越小,胸围差就越大,说明人的呼吸能力越腔。
故答案为:(1)外衣、自然站立、挺胸、均匀;(2)胸廓、乳头上缘、背侧、两肩胛骨的下角;(3)松紧、呼吸动作、折转;(4)吸气、胸围长度、深呼气、胸围长度;(5)三、最大值;(6)扩大、缩小、大、强;
【分析】此题考查胸围差的测量,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熟知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的差,测量时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即胸围差。
二、知识点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呼吸运动:
(1)当肋间肌和膈肌   使得胸腔容积   时,肺便    ,肺内气压相应   ,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如   图所示。
(2)当肋间肌和膈肌   使得胸腔容积   时,肺便   ,肺内气压相应   ,于是气体就被呼出,如   图所示。
【答案】(1)收缩;增大;扩张;减小;甲
(2)舒张;缩小;收缩;增大;乙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如图中的甲。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出肺,完成呼气,如图中的乙所示。
故答案为:(1)收缩、增大、扩张、减小、甲;(2)舒张、缩小、收缩、增大、乙。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5.演示实验——膈肌的运动:
(1)①代表   ,②代表   ,③代表   ,④代表   ,⑤代表   。
(2)A代表   过程,膈肌   ,膈顶部   ,胸廓上下径   ,胸腔容积   ,肺   ,肺内压   ,大于大气压,气体   。
(3)B代表   过程,膈肌   ,膈顶部   ,胸廓上下径   ,胸腔容积   ,肺   ,肺内压   ,小于大气压,气体   。
【答案】(1)气管;支气管;肺;胸廓;膈肌
(2)呼气;舒张;上升;缩小;缩小;缩小;增大;呼出
(3)吸气;收缩;下降;增大;增大;扩张;降低;吸入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气管,②是支气管,③是肺,④是胸廓,⑤是膈肌。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出肺,完成呼气,图中A图膈肌顶部上升,是呼气过程。
(3)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完成吸气,图中,B膈肌顶部下降,为吸气过程。
故答案为:(1)气管、支气管、肺、胸廓、膈肌;(2)呼气、舒张、上升、缩小、缩小、增大、呼出;(3)呼气、收缩、下降、增大、增大、扩张、降低、吸入。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实验,难度不大,熟记即可,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三、知识点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6.下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乙瓶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根据实验并仔细观察表格数据,比较呼出与吸入气体成分变化:
(1)现象:乙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瓶起   作用。
(2)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含量减少,   含量增加。
【答案】(1)对照
(2)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1)现象: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乙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通入了较多的二氧化碳,甲瓶起对照作用。
(2)、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对照;(2)氧气、二氧化碳。
【分析】此题考查比较呼出与吸入气体成分变化,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存在的差别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该实验结果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7.交换过程:
空气中的   透过   和    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   也透过   和   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答案】氧气;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二氧化碳;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内的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氧气、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二氧化碳、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所以,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
8.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   。
(2)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   。
(3)   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   构成。
【答案】(1)多
(2)毛细血管
(3)肺泡;上皮细胞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肺泡数目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2)肺泡内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多;(2)毛细血管;(3)肺泡、上皮细胞。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9.氧气的运输与利用:
进人血液中的氧,通过   输送给全身各处的   ,最后在细胞的   中被利用。
【答案】血液循环;组织细胞;线粒体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当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后,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上,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故答案为:血液循环、组织细胞、线粒体。
【分析】此题考查氧气的运输与利用,比较简单,熟知:在下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上发生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参与,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
四、探究/释/疑
10.游过泳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分析胸廓扩张与呼吸的关系吗?
【答案】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增大时,肺便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与外界气体,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而游泳时,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可见,胸廓的扩张与呼吸是由关系的。
故答案为: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增大时,肺便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增大时,随之便扩张,肺内气压减小,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胸腔容积缩小时,肺回缩,肺内的气压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
五、考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考点突破
11.(2020·宜昌)如图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 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
C.曲线bc、cd段表示吸气过程 D.曲线ab、de段表示吸气过程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中ab表示吸气过程,bc表示呼气,A错误。
B.图中cd表示呼气,de表示吸气,B错误。
C.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C错误。
D.曲线ab、de段表示吸气过程,D正确。
【分析】曲线b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 ab、de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
12.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中从甲到乙时,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为吸气状态,这是由膈肌收缩引起的。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从乙到甲,膈肌舒张,膈顶部位置上升,胸腔容积变小,为呼气状态。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六、考点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3.如图所示是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呼吸时,肺泡中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B气体进入肺泡,那么A气体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蒸气
【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根据题干所述,肺泡中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B气体进入肺泡,那么A气体是氧气,B气体是二氧化碳,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肺泡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因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最终结果是: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
14.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透过(  )
A.一层细胞 B.两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答案】B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七、易错易混点拨
15.(2019七上·威海期末)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如图所示的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气体成分 大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气的含量
B.实验时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
C.实验中K1关闭,K2打开时,实验者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实验证明: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解:由表数据可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气的含量,A正确;甲瓶检验呼气过程,乙图检验吸气过程,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B正确;k2打开,k1关闭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顶端下降,C错误;实验时,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所以实验证明: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D正确。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八、素/养(培优
16.(2017七下·莒县期中)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选:D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
17.(2018七下·苍溪期中)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  )
A.胸部的肌肉 B.腹部肌肉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D.背部肌肉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骨之间的肌肉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18.(2017七下·莒县期中)每天清晨到户外吸一口新鲜空气,感到非常清新.当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及肺内气体分别是(  )
A.等于大气压,混合气体 B.高于大气压,混合气体
C.等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D.低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呼吸肌的收缩使肺容量随肺扩张而增大,从而使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呼气时由于呼吸肌的舒张,肺容积缩小,使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就排出,而在吸气刚刚停止呼气还没有开始时,肺与外界没有压力差,即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体已经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因此肺内的气体已不是新鲜气体了,同时,每次呼气也不可能将肺内的气体完全排出,所以肺内此时的气体是混合气体.
故选:A.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19.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下图①②③过程来完成。
在这些过程中,通过气体的扩散方式发生气体交换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①是肺的通气,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的环节,比较简单,熟知:肺的通气是指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肺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即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20.如表所示是某同学在测量胸围差时获得的数据,则该同学的胸围差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深吸气时的胸围 92.8 cm 93cm 92 cm
深呼气时的胸围 80 cm 80.6 cm 80 cm
A.11cm B.12.4cm C.12cm D.12.8cm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测得的胸围差为12.8,第二次测得的胸围差为12.4,第三次测得的胸围差为12,其平均值是12.4,所以该同学的胸围差为12.4,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胸围查的测定,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的差,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往往多测几次,算其平均值。
21.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廓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表现为吸气。
故答案为:A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22.(2018七下·深圳期中)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肺泡数量多于一般人
B.呼吸频率加快
C.肺比一般人的大
D.呼吸肌收缩力量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的完成是依靠肋间肌和膈肌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长跑运动员的肺活量大,说明呼吸功能强,是因为呼吸肌收缩有力,呼吸肌收缩力量加强后,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可见,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呼吸肌收缩力量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锻炼身体对身体的影响,需要明确,呼吸运动是通过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即呼吸肌的舒张与收缩实现的,呼吸肌收缩力加强,呼吸深度会加深,肺活量大。
23.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不属于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是(  )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约有7亿个
B.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
D.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可见选项中A、B、D说法都正确,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与此无直接关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4.某同学用嘴往气球里吹气,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其原因是(  )
A.呼吸肌运动过于剧烈,使呼吸中枢疲劳
B.呼吸肌运动过于剧烈,使呼吸中枢兴奋
C.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供氧不足,
D.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呼出的二氧化碳少,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增加,抑制呼吸中枢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连续性的吹气球会导致呼气时间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减少,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现象,另外,吹气球需要一定力度,这使头颅内压力增加,刺激了头晕现象的发生。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吸气和呼气,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理解在吹气时呼吸比较短促,导致吸入的空气减少,脑部供氧不足,会出现头晕的现象。
25.如图所示为肺部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的壁均由两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B.吸气时,肺泡鼓起,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
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呼气排出体外
D.图中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人体内A的数目极多
【答案】A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示中 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吸气时,肺内压降低,肺泡鼓起,气体进人肺泡。肺泡中氧的浓度高于周围血液,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完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入肺泡,然后呼气排出体外。人体内肺泡的数目极多。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26.(2017七下·巨野期中)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解答此题要从人体呼吸最终目的去分析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的变化.
27.如图所示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的体积增大,胸廓的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就随之扩张,肺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面的气体就进入肺,可见胸廓、肺和呼吸道的压力大小顺序为:b胸廓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需要理解:呼吸运动能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
28.(2019·德州)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
29.(2019·莱芜)在不知不觉中,肺在进行着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偏左下方
B.呼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D.胸围差反映了整个胸廓的大小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不符合题意。
B、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呼气过程,不符合题意。
C、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人体没有吸收氮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故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符合题意确。
D、胸围差指的是深吸气结束时的胸围的长度与深呼气结束时的胸围长度的差,胸围差是胸廓向扩张和收缩造成的,胸围差反映胸廓的横向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呼吸系统的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30.某小组研究人体不同活动的耗氧量,结果如表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活动 睡 坐 散步 打篮球 踢足球 慢跑
每小时耗氧量(升) 14 25 60 90 115 120
A.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活动是慢跑
B.散步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C.踢足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打篮球消耗的能量一定比慢跑少
【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活动是慢跑,A说法正确。
B、散步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B说法正确。
C、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和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出去,所以踢足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说法正确。
D、从表格中熟记看出,打篮球消耗的耗氧量比慢跑少,但是打篮球属于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肌肉一般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能量比慢跑多,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能量的利用,难度不大,需要理解: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一般情况下,活动越激烈,需要的能量越多,线粒体内呼吸作用越旺盛,提供的能量就越多。
31.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某人在休息状态中进行一次呼吸时肺内空气压力的变化。当时大气压力为760 mmHg。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此人在   时间段内进行呼气,判断的依据是   。
(2)此人呼气时,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   。
(3)休息时,此人的呼吸频率为   次/分。
【答案】(1)2~4秒;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2)舒张
(3)15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在2-4秒时间内,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出肺,完成呼气。
(2)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前后、径上下径都减小,胸廓的减小,胸廓的气压大于肺压,肺回缩,这时,肺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
(3)1分钟呼吸的次数,根据图可以看出,此人每呼吸一次需要4秒。所以在1分钟内呼吸15此,所以休息时,此人的呼吸频率为15次/分。
故答案为:(1)2~4秒、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2)舒张;(3)15。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32.如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和胸廓的不同活动状态。
(1)图1表示呼吸过程中   时的状态,此时,肋骨间肌肉   ,前后左右径   隔肌   ,上下径   ,胸廓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   。
(2)图2表示呼吸过程中   时的状态,此时,肋骨间肌肉   ,前后左右径   ,膈肌   ,上下径   ,胸廓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   。
(3)(1)与(2)就是   与   的气体交换。
【答案】(1)吸气;收缩;增大;收缩;增大;扩大;小于;吸入
(2)呼气;舒张;减小;舒张;减小;缩小;大于;呼出
(3)肺;外界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2)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随之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
(3)吸气和呼气构成了呼吸运动,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吸气、收缩、增大、收缩、增大、扩大、小于、吸入;(2)呼气、舒张、减小、舒张、减小、缩小、大于、呼出;(3)肺、外界。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可以结合以下简图记忆: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上升,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泡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
33.如图所示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   瓶。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   气体成分增多,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   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   壁和   壁进入肺泡,然后随   的过程排出体外。
【答案】(1)甲
(2)乙;二氧化碳;组织;毛细血管;肺泡;呼气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乙图中,导管浸入了石灰水中了,如果吸气的话,石灰水会被吸入口中,所以,要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用于吸气的只能是甲,起对照作用。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成分增多,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毛细血管壁、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血液中透过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进入肺泡,然后通过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甲;(2)乙、二氧化碳、组织、毛细血管、肺泡、呼气。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探究实验,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熟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本实验装置只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验证氧的多少。
九、体/验/中/考
34.(2020·自贡)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膈肌会收缩或舒张。当膈肌收缩时不会发生的是(  )
A.胸廓上下径增大 B.肺扩张
C.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D.膈顶部上升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D选项“隔顶部上升”不符,故答案为:D。
【分析】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据此回答。
35.如图所示为模拟呼吸运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B.甲图模拟呼气,膈肌收缩
C.乙图模拟吸气,膈肌舒张 D.该模型能模拟胸廓前后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A说法正确。
B、甲图膈肌顶部上升,模拟呼的是呼气,膈肌舒张,B说法错误。
C、乙图膈肌顶部下降,模拟吸气,膈肌收缩,C说法错误。
D、该模型中,胸廓的前后径不能变化,可以通过膈肌顶部的上升与下降模拟胸廓上下径变化,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模拟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呼吸运动的动力来自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运动。
36.(2020·南通)如图表示肺泡与外界、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气体,下列述中正确的是(  )
A.a、c代表氧气 B.b、d代表二氧化碳
C.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D.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气体a代表氧气、气体b代表二氧化碳、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ab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7.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甲为平静状态,曲线乙为运动状态
B.曲线甲的呼吸频率为36次/分钟
C.曲线乙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大
D.曲线乙状态时,呼气带出的水分较多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从曲线甲中可知,每20秒内完成了6次呼吸。1分钟为60秒。因此,曲线甲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38.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中含重最多的是氧气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但是二氧化碳的量要低于氧气的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1 / 1【细解】初中生物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知识点1测量胸围差知/识梳理
1.呼吸频率:
每分钟大约呼吸   次。
2.胸廓:
由胸骨、胸椎、肋骨共同组成,具有   肺和心脏等器官的功能。
3.测量胸围差:
(1)准备:受测者要脱去   ,取   的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   ,不憋气,呼吸要   。
(2)测量方法:一名测量者面对着受测者,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   ,胸前软尺的下缘要与   齐平;另一名测量者在受测者   ,将软尺固定在   。
(3)注意事项:软尺   要适宜,并随着受测者的   灵活收放。软尺不要有   。
(4)测量过程:先让受测者尽力   ,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   。再让受测者尽力   ,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   。计算两次胸围长度的差。
(5)计算:测量   次胸围差,取   ,即为胸围差。
(6)结论: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胸廓   ,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胸廓   ;吸气时胸廓越大,呼气时胸廓越小,胸围差就越   ,说明人的呼吸能力越   。
二、知识点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呼吸运动:
(1)当肋间肌和膈肌   使得胸腔容积   时,肺便    ,肺内气压相应   ,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如   图所示。
(2)当肋间肌和膈肌   使得胸腔容积   时,肺便   ,肺内气压相应   ,于是气体就被呼出,如   图所示。
5.演示实验——膈肌的运动:
(1)①代表   ,②代表   ,③代表   ,④代表   ,⑤代表   。
(2)A代表   过程,膈肌   ,膈顶部   ,胸廓上下径   ,胸腔容积   ,肺   ,肺内压   ,大于大气压,气体   。
(3)B代表   过程,膈肌   ,膈顶部   ,胸廓上下径   ,胸腔容积   ,肺   ,肺内压   ,小于大气压,气体   。
三、知识点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6.下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乙瓶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根据实验并仔细观察表格数据,比较呼出与吸入气体成分变化:
(1)现象:乙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瓶起   作用。
(2)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含量减少,   含量增加。
7.交换过程:
空气中的   透过   和    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   也透过   和   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8.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   。
(2)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   。
(3)   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   构成。
9.氧气的运输与利用:
进人血液中的氧,通过   输送给全身各处的   ,最后在细胞的   中被利用。
四、探究/释/疑
10.游过泳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通过这个例子,你能分析胸廓扩张与呼吸的关系吗?
五、考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考点突破
11.(2020·宜昌)如图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 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
C.曲线bc、cd段表示吸气过程 D.曲线ab、de段表示吸气过程
12.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六、考点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3.如图所示是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呼吸时,肺泡中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B气体进入肺泡,那么A气体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蒸气
14.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透过(  )
A.一层细胞 B.两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七、易错易混点拨
15.(2019七上·威海期末)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如图所示的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气体成分 大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气的含量
B.实验时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
C.实验中K1关闭,K2打开时,实验者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实验证明: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
八、素/养(培优
16.(2017七下·莒县期中)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7.(2018七下·苍溪期中)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  )
A.胸部的肌肉 B.腹部肌肉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D.背部肌肉
18.(2017七下·莒县期中)每天清晨到户外吸一口新鲜空气,感到非常清新.当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及肺内气体分别是(  )
A.等于大气压,混合气体 B.高于大气压,混合气体
C.等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D.低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19.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下图①②③过程来完成。
在这些过程中,通过气体的扩散方式发生气体交换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0.如表所示是某同学在测量胸围差时获得的数据,则该同学的胸围差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深吸气时的胸围 92.8 cm 93cm 92 cm
深呼气时的胸围 80 cm 80.6 cm 80 cm
A.11cm B.12.4cm C.12cm D.12.8cm
21.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22.(2018七下·深圳期中)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肺泡数量多于一般人
B.呼吸频率加快
C.肺比一般人的大
D.呼吸肌收缩力量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
23.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不属于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是(  )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约有7亿个
B.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
D.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24.某同学用嘴往气球里吹气,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其原因是(  )
A.呼吸肌运动过于剧烈,使呼吸中枢疲劳
B.呼吸肌运动过于剧烈,使呼吸中枢兴奋
C.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供氧不足,
D.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呼出的二氧化碳少,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增加,抑制呼吸中枢
25.如图所示为肺部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的壁均由两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B.吸气时,肺泡鼓起,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
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呼气排出体外
D.图中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人体内A的数目极多
26.(2017七下·巨野期中)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27.如图所示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28.(2019·德州)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9.(2019·莱芜)在不知不觉中,肺在进行着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偏左下方
B.呼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D.胸围差反映了整个胸廓的大小变化
30.某小组研究人体不同活动的耗氧量,结果如表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活动 睡 坐 散步 打篮球 踢足球 慢跑
每小时耗氧量(升) 14 25 60 90 115 120
A.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活动是慢跑
B.散步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C.踢足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打篮球消耗的能量一定比慢跑少
31.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某人在休息状态中进行一次呼吸时肺内空气压力的变化。当时大气压力为760 mmHg。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此人在   时间段内进行呼气,判断的依据是   。
(2)此人呼气时,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   。
(3)休息时,此人的呼吸频率为   次/分。
32.如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和胸廓的不同活动状态。
(1)图1表示呼吸过程中   时的状态,此时,肋骨间肌肉   ,前后左右径   隔肌   ,上下径   ,胸廓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   。
(2)图2表示呼吸过程中   时的状态,此时,肋骨间肌肉   ,前后左右径   ,膈肌   ,上下径   ,胸廓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   。
(3)(1)与(2)就是   与   的气体交换。
33.如图所示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   瓶。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   气体成分增多,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   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   壁和   壁进入肺泡,然后随   的过程排出体外。
九、体/验/中/考
34.(2020·自贡)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膈肌会收缩或舒张。当膈肌收缩时不会发生的是(  )
A.胸廓上下径增大 B.肺扩张
C.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D.膈顶部上升
35.如图所示为模拟呼吸运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B.甲图模拟呼气,膈肌收缩
C.乙图模拟吸气,膈肌舒张 D.该模型能模拟胸廓前后径变化
36.(2020·南通)如图表示肺泡与外界、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气体,下列述中正确的是(  )
A.a、c代表氧气 B.b、d代表二氧化碳
C.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D.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
37.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甲为平静状态,曲线乙为运动状态
B.曲线甲的呼吸频率为36次/分钟
C.曲线乙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大
D.曲线乙状态时,呼气带出的水分较多
38.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中含重最多的是氧气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6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正常的成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6~20次。
故答案为:16
【分析】此题考查人的呼吸频率,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
2.【答案】保护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胸廓由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具有保护心脏、肺、肝 脏、脾脏等器官的功能。
故答案为:保护。
【分析】此题考查胸廓的组成,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3.【答案】(1)外衣;自然站立;挺胸;均匀
(2)胸廓;乳头上缘;背侧;两肩胛骨的下角
(3)松紧;呼吸动作;折转
(4)吸气;胸围长度;深呼气;胸围长度
(5)三;最大值
(6)扩大;缩小;大;强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准备: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自然站立的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
(2)测量方法:一名测量者面对着受测者,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胸前软尺的下缘要与乳头上缘齐平;另一名测量者在受测者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3)注意事项:软尺松紧要适宜,并随着受测者的呼吸动作灵活收放。软尺不要有折转。
(4)测量过程: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的差。
(5)计算:测量1次胸围差,取平均数,即为胸围差,这样做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6)结论: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胸廓扩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胸廓缩小;吸气时胸廓越大,呼气时胸廓越小,胸围差就越大,说明人的呼吸能力越腔。
故答案为:(1)外衣、自然站立、挺胸、均匀;(2)胸廓、乳头上缘、背侧、两肩胛骨的下角;(3)松紧、呼吸动作、折转;(4)吸气、胸围长度、深呼气、胸围长度;(5)三、最大值;(6)扩大、缩小、大、强;
【分析】此题考查胸围差的测量,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熟知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的差,测量时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即胸围差。
4.【答案】(1)收缩;增大;扩张;减小;甲
(2)舒张;缩小;收缩;增大;乙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如图中的甲。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出肺,完成呼气,如图中的乙所示。
故答案为:(1)收缩、增大、扩张、减小、甲;(2)舒张、缩小、收缩、增大、乙。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5.【答案】(1)气管;支气管;肺;胸廓;膈肌
(2)呼气;舒张;上升;缩小;缩小;缩小;增大;呼出
(3)吸气;收缩;下降;增大;增大;扩张;降低;吸入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气管,②是支气管,③是肺,④是胸廓,⑤是膈肌。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出肺,完成呼气,图中A图膈肌顶部上升,是呼气过程。
(3)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完成吸气,图中,B膈肌顶部下降,为吸气过程。
故答案为:(1)气管、支气管、肺、胸廓、膈肌;(2)呼气、舒张、上升、缩小、缩小、增大、呼出;(3)呼气、收缩、下降、增大、增大、扩张、降低、吸入。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实验,难度不大,熟记即可,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6.【答案】(1)对照
(2)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1)现象: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乙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通入了较多的二氧化碳,甲瓶起对照作用。
(2)、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对照;(2)氧气、二氧化碳。
【分析】此题考查比较呼出与吸入气体成分变化,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存在的差别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该实验结果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7.【答案】氧气;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二氧化碳;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内的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氧气、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二氧化碳、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所以,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
8.【答案】(1)多
(2)毛细血管
(3)肺泡;上皮细胞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肺泡数目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2)肺泡内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多;(2)毛细血管;(3)肺泡、上皮细胞。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9.【答案】血液循环;组织细胞;线粒体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解答】当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后,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上,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故答案为:血液循环、组织细胞、线粒体。
【分析】此题考查氧气的运输与利用,比较简单,熟知:在下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上发生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参与,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
10.【答案】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增大时,肺便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与外界气体,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而游泳时,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可见,胸廓的扩张与呼吸是由关系的。
故答案为: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增大时,肺便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增大时,随之便扩张,肺内气压减小,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胸腔容积缩小时,肺回缩,肺内的气压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
11.【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中ab表示吸气过程,bc表示呼气,A错误。
B.图中cd表示呼气,de表示吸气,B错误。
C.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C错误。
D.曲线ab、de段表示吸气过程,D正确。
【分析】曲线b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 ab、de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
12.【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中从甲到乙时,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为吸气状态,这是由膈肌收缩引起的。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从乙到甲,膈肌舒张,膈顶部位置上升,胸腔容积变小,为呼气状态。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3.【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根据题干所述,肺泡中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B气体进入肺泡,那么A气体是氧气,B气体是二氧化碳,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肺泡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因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最终结果是: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
14.【答案】B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15.【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解:由表数据可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气的含量,A正确;甲瓶检验呼气过程,乙图检验吸气过程,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B正确;k2打开,k1关闭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顶端下降,C错误;实验时,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所以实验证明: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D正确。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16.【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选:D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
17.【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骨之间的肌肉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18.【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解: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呼吸肌的收缩使肺容量随肺扩张而增大,从而使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呼气时由于呼吸肌的舒张,肺容积缩小,使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就排出,而在吸气刚刚停止呼气还没有开始时,肺与外界没有压力差,即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体已经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因此肺内的气体已不是新鲜气体了,同时,每次呼气也不可能将肺内的气体完全排出,所以肺内此时的气体是混合气体.
故选:A.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19.【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①是肺的通气,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的环节,比较简单,熟知:肺的通气是指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肺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即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20.【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测得的胸围差为12.8,第二次测得的胸围差为12.4,第三次测得的胸围差为12,其平均值是12.4,所以该同学的胸围差为12.4,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胸围查的测定,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的差,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往往多测几次,算其平均值。
21.【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廓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压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表现为吸气。
故答案为:A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22.【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的完成是依靠肋间肌和膈肌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长跑运动员的肺活量大,说明呼吸功能强,是因为呼吸肌收缩有力,呼吸肌收缩力量加强后,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可见,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呼吸肌收缩力量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锻炼身体对身体的影响,需要明确,呼吸运动是通过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即呼吸肌的舒张与收缩实现的,呼吸肌收缩力加强,呼吸深度会加深,肺活量大。
23.【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可见选项中A、B、D说法都正确,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与此无直接关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4.【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连续性的吹气球会导致呼气时间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减少,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就会出现头晕现象,另外,吹气球需要一定力度,这使头颅内压力增加,刺激了头晕现象的发生。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吸气和呼气,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理解在吹气时呼吸比较短促,导致吸入的空气减少,脑部供氧不足,会出现头晕的现象。
25.【答案】A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图示中 A代表肺泡,B代表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吸气时,肺内压降低,肺泡鼓起,气体进人肺泡。肺泡中氧的浓度高于周围血液,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完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入肺泡,然后呼气排出体外。人体内肺泡的数目极多。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26.【答案】D
【知识点】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解答此题要从人体呼吸最终目的去分析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的变化.
27.【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的体积增大,胸廓的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就随之扩张,肺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面的气体就进入肺,可见胸廓、肺和呼吸道的压力大小顺序为:b胸廓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需要理解:呼吸运动能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
28.【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示如下:
29.【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不符合题意。
B、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呼气过程,不符合题意。
C、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人体没有吸收氮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故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符合题意确。
D、胸围差指的是深吸气结束时的胸围的长度与深呼气结束时的胸围长度的差,胸围差是胸廓向扩张和收缩造成的,胸围差反映胸廓的横向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呼吸系统的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变化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肺扩张,容积变大,气压变小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肺回缩,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排出
30.【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最多的活动是慢跑,A说法正确。
B、散步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B说法正确。
C、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和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出去,所以踢足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说法正确。
D、从表格中熟记看出,打篮球消耗的耗氧量比慢跑少,但是打篮球属于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肌肉一般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能量比慢跑多,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能量的利用,难度不大,需要理解: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一般情况下,活动越激烈,需要的能量越多,线粒体内呼吸作用越旺盛,提供的能量就越多。
31.【答案】(1)2~4秒;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2)舒张
(3)15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在2-4秒时间内,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出肺,完成呼气。
(2)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前后、径上下径都减小,胸廓的减小,胸廓的气压大于肺压,肺回缩,这时,肺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
(3)1分钟呼吸的次数,根据图可以看出,此人每呼吸一次需要4秒。所以在1分钟内呼吸15此,所以休息时,此人的呼吸频率为15次/分。
故答案为:(1)2~4秒、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2)舒张;(3)15。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32.【答案】(1)吸气;收缩;增大;收缩;增大;扩大;小于;吸入
(2)呼气;舒张;减小;舒张;减小;缩小;大于;呼出
(3)肺;外界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2)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随之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
(3)吸气和呼气构成了呼吸运动,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吸气、收缩、增大、收缩、增大、扩大、小于、吸入;(2)呼气、舒张、减小、舒张、减小、缩小、大于、呼出;(3)肺、外界。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可以结合以下简图记忆: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上升,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泡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
33.【答案】(1)甲
(2)乙;二氧化碳;组织;毛细血管;肺泡;呼气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乙图中,导管浸入了石灰水中了,如果吸气的话,石灰水会被吸入口中,所以,要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用于吸气的只能是甲,起对照作用。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成分增多,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毛细血管壁、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血液中透过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进入肺泡,然后通过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甲;(2)乙、二氧化碳、组织、毛细血管、肺泡、呼气。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探究实验,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熟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本实验装置只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验证氧的多少。
34.【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D选项“隔顶部上升”不符,故答案为:D。
【分析】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据此回答。
35.【答案】A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A说法正确。
B、甲图膈肌顶部上升,模拟呼的是呼气,膈肌舒张,B说法错误。
C、乙图膈肌顶部下降,模拟吸气,膈肌收缩,C说法错误。
D、该模型中,胸廓的前后径不能变化,可以通过膈肌顶部的上升与下降模拟胸廓上下径变化,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模拟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呼吸运动的动力来自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运动。
36.【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气体a代表氧气、气体b代表二氧化碳、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ab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7.【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从曲线甲中可知,每20秒内完成了6次呼吸。1分钟为60秒。因此,曲线甲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38.【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但是二氧化碳的量要低于氧气的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