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习题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习题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4 08: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目录
释疑解难
05
01
素养目标
02
知识梳理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对秦亡汉兴原因的学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认识到“文景之治”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基础,理解政策顺应时代需要及时作出的调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时空观念: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定都地点等基本情况,对西汉初期皇帝谱系有初步的了解。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文物和文献等史料,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历史作用。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智慧,认识汉初统治者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梳理
前202
刘邦
兵皆罢归家
劳动力
农业
以农为本
以德化民
勤俭治国
经济发展
汉文帝、汉景帝
看图说史
1._________像
汉高祖
2.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
“__________”瓦当
汉并天下
3. ________像
汉文帝
释疑解难
1. 正确书写: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文景之治”。
2. 汉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重在“减”而不在“免”;体现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指的是汉高祖( )
A. 与项羽展开楚汉之争 B. 推翻暴秦,建立西汉
C. 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 D. 乘胜追击,统一全国
B
2.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材料表明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 西汉初年,朝廷财政紧绌,将相出行都只能坐牛车;灾民遍地,官府无力救济,百姓卖儿卖女,四处逃荒。由此可见,汉初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 招抚流亡百姓 B. 增加朝廷收入
C. 禁止人口买卖 D. 恢复社会经济
C
D
4.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一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 )
A. 开凿灵渠 B.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 焚书坑儒 D.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5. 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
A. 道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儒家学说
B
C
6. (2020贺州)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并下令说:“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廉政风气形成 B. 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 监视地方官吏 D. 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与这一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以德化民”和提倡节俭的政策密切相关。根据题意,汉文帝拒受千里马,反对奢侈浮华,有利于当时廉政风气的形成。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7. (2021陕西)汉文帝即位后,把田赋从“什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他还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 )
A. 礼乐制度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取信于民 D.“以德化民”
8. 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到景帝时“都鄙廪庾尽满”,是汉初几代统治者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西汉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巩固封建统治 B. 吸取秦亡教训
C. 发展农业生产 D. 减轻农民负担
D
A
9. “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朝的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汉初统治者( )
A. 重视“以德化民” B. 关注民主与法制
C. 注重农业生产 D. 提倡勤俭治国
B
10.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指出:“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材料评述的是“文景之治”的( )
A. 历史背景 B. 基本内涵
C. 历史局限 D. 积极作用
C
二、综合题
11. 汉初统治者在短短的几十年间,通过调整统治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材料三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社会凋敝,人民生活贫困。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2分)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2分)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2分) →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视农业发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文景之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
素养提升
根据材料概括,秦亡汉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历史现象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2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秦亡原因: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节俭戒奢,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拓展阅读
汉初的治国理念
汉初一直实行“黄老之治”,即将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作为治国的理念,这是有着其现实的社会背景的。汉初最高执政集团的成员都亲身经历过先秦诸侯争战、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战争、秦朝十几年的暴政、反秦三年战争、楚汉五年战争以及汉初平定异姓诸侯的内战,天下疲惫、困苦已极。作为一系列战争的幸存者,他们都认为,首先要恢复经济生产,让民众有喘息的机会,否则一味压榨,只会逼得民众走投无路,再次造反,重蹈秦朝族灭国亡的惨剧,这是理性的执政团队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汉文帝也是黄老学说的信徒,他在位23年,一直忠实地遵循这一治国理念,并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汉景帝虽然才能平平,但全面继承了汉文帝的治国思想,他在位期间,黄老之说几乎成了官方的国策。汉景帝听从汉文帝的遗言,重用了周亚夫,顺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又重用了汉文帝推荐的忠厚长者卫绾,让他做了太子太傅,认真教育太子,也就是日后的汉武帝。此外,汉景帝另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是减轻刑罚。汉文帝废除肉刑,用笞刑替代,很多人却因此被打死。汉景帝下令减少笞刑数量,并且规定刑具的尺寸、执行时的规范,以防止犯人被打死,这是汉景帝的一件德政。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