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4 11: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灰 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关注标点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重点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教学难点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如,“惜—借、诚—城、仰—迎”。可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如,惹=若+心、宁=宀+丁、渣=氵+查。可用组词法识记,如“或者”“胸脯”,“胸脯”是身体部位,所以是月字旁。“惹、渣、者、诚”是翘舌音,“宁、胸、诚”是后鼻音,要读准确。
本课要求会写13个生字。可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学习书写。“粉、粒、冻、冷、惜、诚”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郊”是左宽右窄的字。“养、男、肯”是上下结构的字。“或、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粉”“粒”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郊”中的“交”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或”不要少写一撇和一点;“男”字中,“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冷”不要少写最后一点。
文中的词语比较简单,可引导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
朗读指导
课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如果不在“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感悟出其中包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时力求让学生读中悟情。
读第1自然段时抓住“粉红的”“深红的”“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等词句,结合插图感受灰雀的可爱,用活泼的语调、稍快的速度,重读“每次”“都要”“经常”,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读第2自然段时,要用着急、担心的语气。
列宁和男孩第一次对话,即第3~6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要根据人物的特点读出恰当的语气。可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添加提示语。如,第4自然段可以添加提示语: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男孩(心里有些紧张地)说。第6自然段要读出男孩内心的矛盾,想说又不敢说。
列宁和男孩第二次对话,即第7~10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第9自然段可以添加提示语:列宁(故作疑惑地)问。男孩两次说的“一定会飞回来”的,要读出男孩的坚定,重读“一定”“会”,第二次语气要比第一次更加肯定。
同时进行默读,默读时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阅读理解
全文语言朴实流畅,字里行间饱含浓浓的情意,读后触动人心、回味无穷。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故事的主要人物——列宁、男孩,主要发生的事情——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说说课文大意;再通过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体会列宁对孩子的尊重与呵护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然后带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最后找出表现列宁和男孩喜爱灰雀的具体语句,和同学交流。
文中的三个形象深深刻在心灵深处:一是美丽的灰雀,美在外形的俊美;二是伟大的列宁同志,美在他的善解人意、对儿童的尊重;三是可爱的男孩,美在知错能改、纯真善良。灰雀的外形美,可抓住对灰雀外形描写的具体语句进行品味,为体会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做铺垫。列宁的善解人意、对儿童的尊重,可引导学生围绕列宁的语言进行品析感受。男孩的知错能改、诚实的品质,可结合男孩的语言,揣摩他的内心想法去体会。
积累运用
书中的“自言自语、欢蹦乱跳”等词语,“婉转地歌唱”等短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拓展。同时,教师可以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句子,比如,用“跳动”“欢快”等词语写一写窗外的小鸟;用“诚实”等词语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2.搜集灰雀、列宁的图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了解列宁的生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3.初步感知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介绍人物
活动1 图片导入
1.出示“灰雀”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灰雀)
2.介绍灰雀。
课件出示 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灰雀”,教师板书课题。
4.相机提问。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那么谁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呢?(列宁和男孩的故事)
活动2 介绍人物
1.学生汇报。谁知道有关列宁的生平,跟同学们说一说。
2.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列宁(1870—1924),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主义创始人,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的主席。
3.引入新课。灰雀和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资料,初步了解列宁,为体会列宁的优秀品质做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活动1 合作学习生字
1.按要求读文。
课件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画出来。(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3)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小组组员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认,交流识记方法。
3.师生互动交流。
nínɡ xiōnɡ pú rě yǎnɡ zhā huò zhě xī chénɡ
课件出示 列宁   胸 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 者  可惜  诚实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名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随机读词。
(2)教师正音。
课件出示 “惹、渣、者、诚”是翘舌音,“宁、胸、仰、诚”是后鼻音。
4.师生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 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如,“惜—借、诚—城、仰—迎”;
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如,惹=若+心、宁=宀+丁、渣=氵+查;
利用组词法识记,如“或者”“胸脯”。
活动2 理解重点词语
1.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
2.同学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
课件出示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对某一城市说)。
[散步]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或锻炼身体的方式)。
[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惹人喜爱]能够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严寒](气候)极冷。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肯定]确定;明确。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欢蹦乱跳]起劲地又蹦又跳。形容活泼、高兴欢乐到极点。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4.词语拓展。
(1)引导:仿照“自言自语”说几个“自~自~”式的词语。
自高自大  自吹自擂  自由自在  自私自利  自暴自弃
(2)“欢蹦乱跳”是形容人高兴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类词语。
欢呼雀跃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眉开眼笑  心花怒放
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识字能力。词语拓展,开阔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板块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思考: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与“灰雀”之间发生了什么?
2.启发点拨:
(1)三只灰雀怎么样?(惹人喜爱。)列宁是怎样对待它们的?(经常给它们喂食。)
(2)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心情怎样?(很着急。)他感觉到了什么?(失踪的灰雀与男孩有关。)他是怎么做的?(用温和的语言感化男孩。)
(3)男孩是怎么说的?(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结果怎样?(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
3.说说内容。你能概括上述问题的答案,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4.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经常给它们喂食。一天,列宁发现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心里很着急,他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于是和男孩交谈,用温和的语言感化对方,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
活动2 梳理课文层次
1.教师引导:课文围绕“灰雀”讲了几方面内容。
预设:课文围绕“灰雀”讲了三方面内容:三只灰雀每天在林间婉转歌唱;一天,其中一只不见了;第二天这只灰雀又飞回来了。
2.讨论分段。如果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你会怎样分。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列宁找不到灰雀很着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于是和男孩交谈,用温和的语言感化对方,使其主动还灰雀自由。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男孩的自尊也得到了保护。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的内容概括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的启发点拨便化解了这个难点。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段,课文层次自然显现。
板块四 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出示“郊、养”等13个字,引导按间架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郊、粉、粒、冻、冷、惜、诚。
上下结构:养、谷、男、肯。
半包围结构:或、者。
2.同桌交流写字的注意事项。
3.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书写时要注意:“粉”“粒”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郊”中的“交”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或”不要少写一撇和一点;“男”字中,“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冷”不要少写最后一点。
4.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跟随书空。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表中第26课词语。
(2)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列宁与男孩共有几次对话。
设计意图 观察交流,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更能清楚地掌握会写字的字形、结构,再加之老师的重点指导,学生会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关注标点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课件出示 列宁 胸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可惜 诚实
2.说说内容。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列宁非常喜爱公园的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经常给它们喂食。
(2)列宁发现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便用温和的话语跟男孩交谈,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
(3)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
3.导入新课。列宁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为什么不直接问呢?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列宁怎样的品质?这节课我们就到课文中去品味。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回顾了课文内容及层次,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的导入,既布置了学习任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品读词句,聚焦喜爱
活动1 感知灰雀的惹人喜爱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描写灰雀的句子,引导理解。
课件出示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1)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灰雀惹人喜爱?
预设:从艳丽的外形、机灵的跳动、婉转的歌唱中能感受到灰雀惹人喜爱。
(2)作者是抓住灰雀的哪几方面特点来写的?(外形、动作、叫声等。)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先出示题目,再给出答案)
课件出示 (粉红)的胸脯 (来回)地跳动 (婉转)地歌唱 (惹人喜爱)的灰雀
3.指导朗读。用活泼的语调、稍快的速度朗读,读出灰雀的机灵、快活。
4.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活动2 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角色引入:你喜欢这三只灰雀吗?如果有一天,你遇见了这样的灰雀,会做什么?
2.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找列宁对灰雀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来。
3.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这句话体现了列宁对灰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预设:这句话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每次”“都要”“仰望”写出了列宁对三只灰雀的喜爱程度之深。列宁不仅欣赏灰雀,还给它们带来了食物,进一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猜一猜列宁此时的想法。
预设1:多么可爱的小灰雀啊!愿自由快乐永远伴随着它们。
预设2:多么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啊!但愿它们不要受到伤害。
(3)引导学生用“每次……都……”说话。
活动3 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1.过渡:可爱的小灰雀,后来却少了一只。列宁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在文中找一找。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启发想象:“找遍了”,列宁可能到哪里去找小灰雀呢?
预设:红松树下、灌木丛边、草丛里……
(2)猜想心情:找了那么多的地方,找了那么长的时间,都没有找到灰雀,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呢?
预设:列宁担心小灰雀,心里很紧张。
(3)相机引导:列宁的担心也是喜爱小灰雀的一种表现。
3.指导朗读:读出紧张、担心的心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为揣摩人物对话时的心理做铺垫,降低理解难度。
板块三 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活动1 研读第一次对话
1.读文思考:默读第3~6自然段,思考:正在寻找灰雀的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男孩说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引导体会。
课件出示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1)猜猜列宁此时心情怎么样?
心里很着急,列宁担心小灰雀受到伤害。
(2)你能通过给列宁的话加提示语来表现这种心情吗?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引导体会。
课件出示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焦急地、迫不及待地、满怀期待地)
2.小男孩面对列宁的询问,他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引导体会。
课件出示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1)男孩话语的省略表明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此处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明男孩说话吞吞吐吐。从中能感受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
(2)猜一猜男孩此时的心情怎样。
男孩担心列宁会责怪他,想说又不敢说。
(3)给小男孩的话加上提示语,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 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心里有些紧张地)说:“没……我没看见。”
3.面对男孩的回答,列宁又说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引导体会。
课件出示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1)你从列宁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对灰雀的担心。)
(2)引导给列宁的话加提示语。(担心地)
4.分角色朗读第3~6自然段,读出列宁的担心,小男孩的矛盾心理。
活动2 研读第二次对话
1.自由读第7~10自然段,思考:列宁的“自言自语”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
课件出示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预设:列宁的“自言自语”表面上是说给自己听的,实际上是说给男孩听的。
2.讨论:列宁为什么要这样说?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列宁的话充满了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他之所以这样说,是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把灰雀放回来。
此时的想法:我要是直接让男孩把灰雀放了,揭露了他的谎言,会伤到他的自尊心。
3.面对列宁的“自言自语”,小男孩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引导学生体会男孩的心情: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触动,于是,男孩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放回灰雀。
设计意图 紧紧抓住对话进行品读,体会人物心情,并通过补充提示语的方式,加深理解,人物性格自然显现。
板块四 走进内心,提升情感
1.默读第11~13自然段,思考:从列宁对灰雀说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
抓住“低着头”体会男孩的不好意思与惭愧。列宁看在眼里,知道男孩已经知道错了。
他不直接问男孩是因为他希望保护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3.补充人物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心想:______________。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心想:____________。他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预设:
男孩心想:我真不应该抓灰雀,还好我及时把它放回来了。
列宁心想:男孩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4.列宁“微笑”着说,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微笑”呢?
不仅是因为灰雀真的飞回来了,更是因为这个诚实的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
设计意图 通过品析列宁对灰雀所说的话,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利用内心补白,更加提升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板块五 回顾总结,分角色朗读
活动1 回顾课文内容
1.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
预设1:第1自然段中描写列宁经常看灰雀、喂灰雀的语句,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预设2:第2自然段中描写列宁到处找灰雀的行为,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预设3:第3~10自然段中,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显示出列宁想感化男孩找回灰雀的愿望。
预设4:男孩先是把灰雀抓起来了,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时,又把灰雀放回来了,他的语言和行为,都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我感受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预设2:我感受到了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活动2 分角色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
(1)把列宁和男孩在对话中的想法隐藏起来,朗读时要把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表达出来。
(2)读出列宁看破不说破,想帮助男孩改正错误的用意。
(3)读出男孩由最初的不敢说,到后来被感动,下定决心要改正错误。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想法。
(1)同桌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小学教材全解随堂测》对应的测试内容。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灰 雀 用 时 5~7分钟
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仔细阅读列宁与男孩之间的对话,体会两个人的心理活动。
对话内容 列宁的心理活动 男孩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对话(第3~6自然段)
第二次对话(第7~10自然段)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仔细研读对话,猜想两个人在说话时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
2.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出体现列宁和男孩喜欢灰雀的语句。
3.集体交流,结合相关语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灰 雀 时间建议 15~20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带着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
预习字词 1.给加点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安宁(nín nínɡ)  胸脯(pú pǔ)  招惹(rě yě) 残渣(zā zhā) 或者(zě zhě) 诚实(cénɡ chénɡ) 2.工整地抄写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郊 养 男 冻 惜 肯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婉转  惹人喜爱  仰望  严寒  可惜  诚实 (1)妹妹的两根小辫子向上翘着,真是(     )。 (2)老师教导我们要做(     )的孩子。
内容感知 1.课文中描写了(   )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A.小男孩       B.三只灰雀 2.课文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话,说明他们都很喜欢______________。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列宁的资料。
阅读质疑 1.列宁怎么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