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1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一、选择题
1.“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土壤生物 D.矿物质
2.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 )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3.下列各种土壤颗粒中,直径最小的是( )
A.砾石 B.砂粒 C.粉砂粒 D.黏粒
4.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将黄土从中亚带来堆积形成 B.本地岩石风化形成
C.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 D.早期温暖的气候自身演变而成
5.下列最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环境是( )
A.潮湿疏松的土壤 B.潮湿板结的土壤
C.干燥疏松的土壤 D.干燥板结的土壤
6.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
7.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中,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9.土壤主要是由 、 、 和 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 ,细的叫做 ,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 。
10.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多,会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旱枯死的是 ,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砂土类土壤
1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含有机物”时,采用了下列三种方法得到干燥的土壤:①长期日晒;②在高温火焰上长时间烧烤;③恒温箱内烘干。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规律:土壤在加热过程中,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会直接燃烧生成CO2和H2O,而大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先炭化分解成碳,碳再燃烧生成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土壤中有一种大分子有机物(C6H12)n和一种小分子有机物C4H10。请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写出在加热过程中小分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大分子有机物(C6H12)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该大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同学们在取用题目中的三种干燥土壤样品放在细铁丝网上加热,发现使用其中一种土壤样品实验时,加热过程既无燃烧现象,又发现在加热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土壤样品可能采用题中三种方法中的 (填序号)。
12.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有误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叶落归根”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将叶片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
【解答】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黏粒、粉砂粒、砂粒。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颗粒大小如图:
【解答】从表中可看到,直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砂粒>粉砂粒>黏粒。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解答】黄土高原的形成存在着争议,不过大多数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中亚地区的岩石形成的沙子和粘土,被风力带来的;并最终形成黄土高原;故A符合;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A、潮湿松软的土壤,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最适于种子萌发,A正确;
B、潮湿板结的土壤,缺乏充足的空气,不适于种子萌发,B不正确;
C、干旱疏松的土壤,缺乏一定的水分,不适于种子萌发,C不正确;
D、干燥板结的土壤,缺乏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不适于种子萌发,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解答】由分析可知,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还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的主要思维是:只有要探究的变量不同,其他会影响实验的变量都要控制不变。
如图为土壤的渗水实验。主要步骤为:
【解答】
根据上文内容:控制变量的主要思维是:只有要探究的变量不同,其他会影响实验的变量都要控制不变。
土壤渗水实验主要控制的有: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本实验中锥形瓶仅仅是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答案为C。
8.【答案】干燥土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湿的土壤加热时质量减小的原因有:①有机物燃烧;②水分蒸发。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必须排除水分的干扰。
【解答】在“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土壤应充分干燥,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上述实验中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原因可能是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
故答案为:干燥土壤
9.【答案】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砂粒;黏粒;粉砂粒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组成和 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构成情况回答。
【解答】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例如,如果土壤中的矿物质颗拉较
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少,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少了。如果土壤大小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或者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发生变化,就会
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
有细,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粘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
故答案为: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砂粒;黏粒;粉砂粒
10.【答案】C;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死亡则说明该类土壤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
故答案为:C;B。
11.【答案】(1)2C4H10+13O2 8CO2+10H2O;6:1;84n
(2)②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C6H12)n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n=84n,m(C)∶m(H)=(12×6)∶(1×12)=6∶1。(2)经方法①和方法③处理后的土壤中仍有有机物,在铁丝网上加热后都会燃烧。
故答案为:(1)2C4H10+13O2 8CO2+10H2O;6:1;84n;(2)②
12.【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满量筒水的体积和其量程相等,根据分度值读出甲乙量筒内水的体积,然后求出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的体积。
(2)知道长、宽、高可求土壤的体积,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即为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和土壤的体积之比即为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
【解答】(1)因为量筒的量程为200mL,故3个满量筒的水的量为600mL,根据题意,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600mL+50mL=650mL,往装土壤的烧杯中的加水的量为600mL+150mL=750mL。
(2)因为土壤颗粒之间有空隙,故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土壤块中加入的水的量大。
(3)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
图甲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图乙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
因往放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往放土壤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
所以,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分别为:
V铁水=3×200mL+50mL=650mL,V土水=3×200mL+150mL=750mL;
土壤的体积:
V土=10cm×10cm×5cm=500cm3,
因土壤中有空气,空气的体积等于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
所以,空气的体积:
V空=V土水-V铁水=750mL-650mL=100mL=100cm3,
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3)土壤中的空气的作用主要是为植物体根的呼吸作用提供足够的氧气。
故答案为:(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20%(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1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一、选择题
1.“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土壤生物 D.矿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叶落归根”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将叶片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故答案为:B
2.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 )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
【解答】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黏粒、粉砂粒、砂粒。
故答案为B.
3.下列各种土壤颗粒中,直径最小的是( )
A.砾石 B.砂粒 C.粉砂粒 D.黏粒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颗粒大小如图:
【解答】从表中可看到,直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砂粒>粉砂粒>黏粒。
故答案为D。
4.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将黄土从中亚带来堆积形成 B.本地岩石风化形成
C.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 D.早期温暖的气候自身演变而成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解答】黄土高原的形成存在着争议,不过大多数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中亚地区的岩石形成的沙子和粘土,被风力带来的;并最终形成黄土高原;故A符合;
故答案为:A。
5.下列最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环境是( )
A.潮湿疏松的土壤 B.潮湿板结的土壤
C.干燥疏松的土壤 D.干燥板结的土壤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A、潮湿松软的土壤,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最适于种子萌发,A正确;
B、潮湿板结的土壤,缺乏充足的空气,不适于种子萌发,B不正确;
C、干旱疏松的土壤,缺乏一定的水分,不适于种子萌发,C不正确;
D、干燥板结的土壤,缺乏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不适于种子萌发,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6.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解答】由分析可知,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故答案为:B
7.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还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的主要思维是:只有要探究的变量不同,其他会影响实验的变量都要控制不变。
如图为土壤的渗水实验。主要步骤为:
【解答】
根据上文内容:控制变量的主要思维是:只有要探究的变量不同,其他会影响实验的变量都要控制不变。
土壤渗水实验主要控制的有: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本实验中锥形瓶仅仅是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中,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答案】干燥土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湿的土壤加热时质量减小的原因有:①有机物燃烧;②水分蒸发。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必须排除水分的干扰。
【解答】在“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土壤应充分干燥,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上述实验中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原因可能是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
故答案为:干燥土壤
9.土壤主要是由 、 、 和 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 ,细的叫做 ,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 。
【答案】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砂粒;黏粒;粉砂粒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组成和 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构成情况回答。
【解答】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例如,如果土壤中的矿物质颗拉较
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少,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少了。如果土壤大小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或者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发生变化,就会
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
有细,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粘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
故答案为: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砂粒;黏粒;粉砂粒
10.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多,会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旱枯死的是 ,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砂土类土壤
【答案】C;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死亡则说明该类土壤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
故答案为:C;B。
1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含有机物”时,采用了下列三种方法得到干燥的土壤:①长期日晒;②在高温火焰上长时间烧烤;③恒温箱内烘干。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规律:土壤在加热过程中,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会直接燃烧生成CO2和H2O,而大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先炭化分解成碳,碳再燃烧生成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土壤中有一种大分子有机物(C6H12)n和一种小分子有机物C4H10。请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写出在加热过程中小分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大分子有机物(C6H12)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该大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同学们在取用题目中的三种干燥土壤样品放在细铁丝网上加热,发现使用其中一种土壤样品实验时,加热过程既无燃烧现象,又发现在加热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土壤样品可能采用题中三种方法中的 (填序号)。
【答案】(1)2C4H10+13O2 8CO2+10H2O;6:1;84n
(2)②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C6H12)n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n=84n,m(C)∶m(H)=(12×6)∶(1×12)=6∶1。(2)经方法①和方法③处理后的土壤中仍有有机物,在铁丝网上加热后都会燃烧。
故答案为:(1)2C4H10+13O2 8CO2+10H2O;6:1;84n;(2)②
12.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有误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满量筒水的体积和其量程相等,根据分度值读出甲乙量筒内水的体积,然后求出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的体积。
(2)知道长、宽、高可求土壤的体积,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即为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和土壤的体积之比即为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
【解答】(1)因为量筒的量程为200mL,故3个满量筒的水的量为600mL,根据题意,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600mL+50mL=650mL,往装土壤的烧杯中的加水的量为600mL+150mL=750mL。
(2)因为土壤颗粒之间有空隙,故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土壤块中加入的水的量大。
(3)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
图甲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图乙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
因往放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往放土壤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
所以,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分别为:
V铁水=3×200mL+50mL=650mL,V土水=3×200mL+150mL=750mL;
土壤的体积:
V土=10cm×10cm×5cm=500cm3,
因土壤中有空气,空气的体积等于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
所以,空气的体积:
V空=V土水-V铁水=750mL-650mL=100mL=100cm3,
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3)土壤中的空气的作用主要是为植物体根的呼吸作用提供足够的氧气。
故答案为:(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20%(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1 / 1